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淑芳 《文教资料》2008,(21):58-59
我们应该重视音乐心理对人整体心理结构发展作用的研究.音乐教育首先是培养人,其次是从心理机制上探讨音乐培养人的作用.而正确理解音乐心理对人整体心理结构发展作用的关键,是深刻认识音乐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宫修建 《文教资料》2008,(26):79-82
音乐"原本性"思想探究的是音乐审美与人的本质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建立在音乐审美所赖以存在的生理价值与心理价值的高度统一基础之上.本文注重人对音乐的感性关照,强调人对音乐的原始体验,旨在揭示音乐审美的原本性特质与审美接受基础.  相似文献   

3.
音乐与心理调适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目前大学生群体不断出现的心理问题,本文提出了音乐与心理调适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阐述了音乐对于人的思维方式、沟通方式的影响,并进一步说明了音乐促进人与自然的沟通;音乐促进人与社会的沟通;音乐促进人与自己内心世界的沟通;音乐还可以建立人的信仰找到心灵的家园.强调了音乐对大学生情绪、情感的影响作用,提出了音乐与心理调适课程对预防大学生心理疾患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一、要注重对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 所谓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就是对音乐之美的积极感悟能力.人感知美的能力并非与生俱来,恐怕最早是在感受音乐音响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在人的生命中,人的情感世界是最丰富、最深层、最复杂的,而当语言描写情感显得苍白无力时,音乐艺术便以其独特的魅力,敏感地触及人的心灵或思想深处,使人产生真善美的感悟.  相似文献   

5.
一个人的音乐素养对人的文化气质的形成的主导因素,音乐素养是的培养是音乐的综合素质教育,是独立的专业学科.真正的音乐,素养不等同于机械的唱歌、弹琴,它是对音乐的感悟,它包括很多方面,以下内容针对音乐素养的培养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6.
邵云 《华章》2012,(15)
情感是人对客观与现实态度的体验,审美情感是我们在声乐演唱中主要依靠的情感.音乐情感是人对现实音乐世界的一种特殊反应形式,也是人对音乐及相关事物的客观认识是否符合自己的音乐需要而产生的音乐心理体验.情感在声乐演唱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优秀的歌唱者既要有坚实的歌唱方法做基础,又要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和表现技巧.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中<课标>强调:音乐教学要以人的发展为本.关注人是音乐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我想,它同样对我们中职音乐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音乐艺术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性入手,对音乐艺术审美规律性、音乐艺术尺度以及音乐艺术与人的创造力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探讨,旨在更好地确立音乐艺术在我国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而音乐作为素质教育范畴的一门基础学科,既可以调节人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锤炼人的意志、培养人的个性,而且,通过学习音乐课程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审美观.尤其对初中音乐课程来说,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与审美能力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对音乐的理解和认知也更加趋于理性.因此,基于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为主抓手,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打造一个意境深远、情境真实、回味悠长的音乐课堂,以帮助学生快速形成音乐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0.
音乐隶属于艺术,音乐艺术是人类艺术品中最璀璨的艺术,其对人类的影响是巨大的,通过听觉直达心灵,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丰富人类的感觉,提高人的审美敏感,塑造人的高雅气质,提高音乐修养,增强音乐美的感受,是构成人的精神和人格不可或缺的.提高音乐艺术修养,与人们对文化艺术的审美与把握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1.
舞蹈专业的音乐教学,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音乐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只有提高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才能够充分发挥舞蹈的表现力.让学生不仅用耳朵,而且用心灵来感受音乐,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真实体验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在汉斯力克之前,受情感论体系的影响,音乐美学界一直侧重于从人绝对主观的情感角度出发,来审视音乐,从而忽略了对音乐自身音响价值与意义的关注.汉斯力克的自律论音乐美学思想正是将人们的目光从以人为中心、过度关注音乐本身以外的情感作为审美对象,直接拉回到对音乐内部的审美研究,使音乐审美研究朝着更科学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安娜·奈瑞贝科《他也许是我渴望见到的人》音乐本体及影响力进行分析.在概述安娜·奈瑞贝科音乐的基础上,对《他也许是我渴望见到的人》音乐本体展开详细论述,最后简要探讨了演唱作品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音乐是美的产物,它通过声音来表达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各种愿望和情感.在音乐进行的过程中,人的思想认识、喜怒哀乐等,都得到充分的展示与表现,它能表达语言所不能表达的情感. 体验,是指通过自身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而音乐体验则是通过实践性的音乐活动,使音乐与人的生理、心理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内在的音乐感受.这种感受能拨动人们爱美的心弦,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相似文献   

15.
关于高校音乐审美教育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音乐是最富感性的艺术,是人类心灵最为直接的语言,音乐的感性形态彰显出生命的本真状态和人对理想美的追求.目前高校的审美教育容易流于形式,大学生的强烈音乐审美需求与课程实际存在着许多矛盾.而种种相悖的现象源于人们对音乐审美教育的观念存在问题,音乐的特性、功能、价值以及对人的实际影响都是教育者必须深刻认识的.  相似文献   

16.
音乐对人和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积极的推动作用,音乐教育始终都占据着人类精神文明构建的重要位置.音乐教育是以音乐为内容进行的一种教育人和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同时音乐教育也是培养音乐人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音乐,实质上是一种"无声"的音乐,其音乐形象给人的美感是间接的,是在联想、想象中获得的.音乐美虽然不直接诉诸人的理智,但它作用于人的情感和心理,通过对情感心理的感染熏陶,使人得到某种教益,获得人格的升华,挖掘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的音乐美,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素养,激发学生对崇高理想的追求等方面都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陈晨 《教师》2009,(11)
贝多芬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渗透我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以自拔的苦难."很多伟人都表达了音乐对人的重要性.时代在发展,新时期对音乐教育赋予了新的理解和要求.下面我们就来简单探讨一下.  相似文献   

19.
音乐与物理现象,精神社会及人类社会的关系是一种内在,本质的联系.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乐离不开听觉.声音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只是一种感觉,但声音是通过声波传播到人耳所产生听觉的,是人在心理上对声波的感觉.良好、准确、丰富的音乐表现是我们演奏乐曲的最终目的,而演奏技术是作为一种手段植根于音乐中并服务于音乐的.  相似文献   

20.
音乐欣赏是人的一种心理审美活动.音乐是通过旋律表情达意,能直接受感染,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净化情绪,纯化感情.音乐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和情绪陶冶功能.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在《乐论》中指出:其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人们的情绪会随着乐曲的变化而变化.音乐的陶冶情感功能是巨大的.从心理学来讲,音乐主要是通过宣泄和补偿达到对人们情感陶冶的目的.在音乐世界里,人们摆脱了自身的渺小和平庸,心灵变得光明和澄澈,纯净美好,且想象力也成为人们感官的无限延伸,体验到心灵自由的全部快慰.在悦耳怡情的音乐中,人们身心得到放松、平衡,达到和谐安逸的境界,音乐所特有的节奏和韵律感,融入的心理需要和生理需要于一体,使人获得完美的精神享受.因此,培养学生喜欢音乐,懂得鉴赏音乐,进而热爱音乐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