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部具有独特美学价值的论著──评赵朕的《台湾与大陆小说比较论》陆文采新时期以来,台湾文学的研究,日益被研究者重视。在诸多的学术论著中,赵朕的《台湾与大陆小说比较论》(海峡文艺出版社,1992年9月,以下简称《小说比较论》),是一部对台湾现当代小说全面...  相似文献   

2.
时至今日,大陆的台湾文学研究已历时30年,对这30年的研究成果的总结反思、研究脉络的发展流变对跨入第四个十年的台湾文学研究意义重大.台湾文学的研究视野从微观到宏观,研究思维从封闭到开放都是大陆研究界几代学人的共同努力之结果.将他们的研究成果以及他们对台湾文学研究中的一些问题的反思加以概括,再现其思索探讨历程,以期为下代学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灵感与思路.  相似文献   

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举办的“海峡两岸敦煌学丝绸之路学术考察学术讨论会”于2000年7月21日在兰州大学逸夫科学馆举行。应邀参加这次学术会议的有台湾学者高本钊、林聪明、曾振名等31人,大陆学者30余人。7月21日举行了学术会议开幕式并学术讨论会,兰州大学副书记杨恕、敦煌学研究所所长郑炳林教授分别代表学校和敦煌学研究基地致欢迎辞。随后进行的专题研讨会上,甘肃省博物馆馆长初世宾作了《甘肃佛教石窟的分布及其特点》、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副所长陆庆夫《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中国大陆的陈映真研究加以简单梳理,重点评析了《台湾的忧郁》和《陈映真论》。认为:《陈映真论》的作者集中论述陈映真小说中的死亡意识、诗思交融的叙事策略,就是对陈映真“悲情”文学世界的重点阐发。如果说从《台湾的忧郁》中,能够感受到陈映真小说世界的“忧郁”,那么从《陈映真论》中则能体悟到陈映真的文学“悲情”。  相似文献   

5.
《中国敦煌学百年文库》即将出版为展示敦煌藏经洞现一百年来中国学者有关敦煌学的研究成果,同时也为有关教学,科研单位及个人提供一部较为完备的敦煌学研究资料(主要是早期资料),由大陆,台湾,香港的几十位敦煌学者共同编选的大型敦煌学学术丛书《中国敦煌学百年文...  相似文献   

6.
先前大陆出版的几部红学史著作,对台湾当代红学的描述都不够详尽。2009年,胡文彬先生《跨越海峡的记忆——〈红楼梦〉与台湾》问世,为当代红学史的研究提供了一部不可不读的学术著作。它概括了台湾红学发展的三个时期;介绍了台湾红学的代表专家和著作;就台湾红学研究的学术规范给大陆带来的启迪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台湾神话学暨两岸文化的同源一体潜明兹台湾是祖国的一部分,台湾近几十年的神话学也是中国当代神话学的组成部分。台湾神话学家不但以中国上古神话作为研究的主体,而且把汉族文化与大陆和台湾的诸兄弟民族的文化视为一个整体,作为考察神话学上诸问题的大背景,“并通过...  相似文献   

8.
在台独势力日益猖獗,分离主义思潮俨然成为台湾一切化活动的基本教义,成为意识形态霸权的情况下,台湾坛围绕着“中国结”与“台湾结”等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论战,有的还成为“事件”,如两岸诗学交流的碰撞、挑战独派霸权论述、“皇民学”的复辟、“台湾学经典”争辩的政治化、学史编写问题上的“双陈”大战,从中不难看到世纪末的台湾坛的走向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内地对于香港文学的引进与介绍 ,在 2 0世纪 70年代末几乎与台湾文学同时展开。然而将香港文学作为一种具有独特意义的文学现象来整体研究 ,却比台湾文学至少要滞后数年。至 90年代末 ,关于香港文学的研究 ,以后来居上的态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术成果。考察这 2 0多年来内地学者及香港学者关于香港文学研究的历程可以让人看清香港文学研究的主要成果及其成就与不足  相似文献   

10.
聂立清教授著的《我国当代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研究》一书,是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研究的新创获。该书的学术特色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研究的宏阔视野。作者从主流意识形态的信息流变和理性整合的宏阔视野出发,系统考察了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从国内到国外、从古代到现代的形成与发展、经验与教训,并把主流意识形态置于历史发展的全过程中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11.
冯其庸教授是海内外知名的《红楼梦》研究专家、新疆师范大学中系客座教授,2004年第八次来新疆考察,是他从事《红楼梦》研究三十年、完成其红学研究的力作《瓜饭楼重校评批红楼梦》之际。此次应新疆师范大学所作的学术演讲,是对其三十年来《红楼梦》研究的回顾总结。演讲从有关曹雪芹的研究、《红楼梦》版本的研究、《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研究三个方面展示了他的学术研究历程,为红学界提供了具有方法论意义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2.
台湾80年代的大陆文学研究,按台湾著名大陆文学研究者陈信元的看法,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1979年至1985年为第一阶段,其研究的重点是大陆的“伤痕文学”,先后出版了高上秦主编的《中国大陆的“抗议文学”》、叶洪生编的《九州生气情风雷》、吴丰兴的《中国大陆的伤痕文学》、周玉山的《大陆文艺新探》和张子樟的《人性与“抗议文学”》等,大多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和文学上的偏见。这一阶段比较有价值的是对大陆“愿俄诗”的研究。《创世纪》1984年推出《大陆朦胧诗特辑》,并同时刊载叶维廉《危机文学的理路——大陆股陇诗的生变》和洛夫…  相似文献   

13.
特里·伊格尔顿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杰出学者,他的理论体现出从文学研究到政治文化批判的思考轨迹。他对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作了独到的阐释,并对后现代主义作了深刻的批判,要求文学在当代文论转型中回归意识形态的家园。  相似文献   

14.
王立先生是我国利用主题学的理念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卓有成就的学者,他多年来在这个领域中辛苦耕耘,可说是硕果累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受到了学界的注意和称赞。他在继《中国文学主题学》(四册)、《中国古代复仇文学主题》、《宗教民俗文献与小说母题》等专著之后,又出版了洋洋40万字的《文人审美心态与中国文学十大主题》专著(辽宁出版社2003年版。责任编辑:徐桂秋),使我们不能不感佩作者的勤奋和对学术的追求。  相似文献   

15.
儒学本是一个学术流派,但是在政治运作中性质发生了变化,成为政治工具和统治者的意识形态,这可以从《史记》和《汉书》的相关叙述中得以观察到。儒学在汉代教育制度下性质发生了根本转变,这种转变的关结点是汉武大帝。  相似文献   

16.
2003年2月,我随“大陆中学校长台湾参访团”对台湾中学教育进行了为期十余天的考察。从台北到台南,我们所到之处无不被台湾人民的真诚和热情包围着,台湾同胞“肤同色,书同文,语同音”的民族认同感时时处处感动着我。在台期间,我们共考察了十余所各种类型的高级中学,虽是走马观花,却感受颇多。  相似文献   

17.
从40年代末到70年代后期,圣经文学研究在中国大陆一直是无人涉足的学术禁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方面的研究开始复苏,逐渐取令人瞩目的成果,本文从圣经文学综合评介、圣经文学专题论述、《圣经》与世界文学的关系等四个方面扼要总结了中国圣经文学研究20年来的主要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一、台湾高等教育资源引进的演变历程1949年以后,国民党政权退踞台湾,从此开始了长达30余年的两岸隔绝状态,两岸高等教育交流完全中断。1978年,大陆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尝试开展两岸合作交流活动,希望与台湾在学术、文化交流上有所突破,但当时台湾处于政治高度"戒  相似文献   

19.
1949年后,两岸的文学发展都或深或浅地受制于政治局势和意识形态,在政治敌对的敏感年代里,关于对岸文学的研究,同属两岸学界的禁区,唯有背景特殊的学者能有机会接触限阅资料,并在政治思想"正确"之前提下,展开相关论题的研究.1980年代以来,大陆进入新时期,台湾政治解严,大陆对台湾文学的研究得以快速发展,但是台湾对大陆文学的研究,却因政治局势和社会环境的局限,在1990年代中的高峰后未能继续开展,以致多见对于个别作家作品的"点"的研究,较少以历史脉络贯穿文学演变、思潮流派等的"线"和"面"的文学史论述.因此,应当在现有之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归纳整理台湾的大陆当代文学史研究,并透过台湾的论述视角,凸显当代文学史议题,并勾勒台湾的大陆文学研究历程.1960年代以来的台湾关于大陆当代文学史的研究走向为:1960-1970年代,以反共思想教育为前提,高举三民主义、复兴中华文化的族帜,着重中共文艺政策和文艺整风的研究;1980年代,延续由政治观点研究大陆文化和意识形态,将中共文艺视为中共研究的一隅,除了文艺政策和文艺整风的主流研究之外,开始出现对伤痕文学和地下刊物的探讨;1990年代,解严后的研究成果逐渐浮现,研究视角由政治转向文学,并在文学研究者的参与之下,形成研究高峰;2000年以来,由于"本土化"、"去中国化"的效应以及两岸关系的低潮,由于缺乏官方的支持鼓励,研究者纷纷转向其他领域,也少见研究新人加入,以致研究热潮退去.但在2002年以后的学位论文中,开始出现关于两岸文学关系、文学交流、比较文学等的研究,透露出新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世纪中国(大陆)女性叙事文学可以划分为三个历史时段:萌发期──从“五四”初期曲折延伸到“丁玲时代”;被阉割期──从丁玲创作出版《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到1985年;崛起期──1986年以后。“第三代叙事文学”以王安忆的“三恋”、铁凝的“两垛”为其发端,其显著标志为女性意识的充分觉醒和长篇小说的空前繁荣。“第三代小说”彻底改变了妇女的“被讲述”地位,具有不容低估的阅读和批评的文化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