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论高校贫困生的心理贫困及其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贫困生由于特殊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在独立面对需要一定经济基础的自主开放的大学生活时,必然要接受生存与发展的重大心理挑战.有部分贫困生由于认知的偏差,心理能量的不足,面对"经济贫困",存在焦虑、抑郁、自卑、自闭、依赖、敌对等"心理贫困"现象和不良人格倾向.这一问题已成为影响贫困生自我发展、适应社会的最大障碍,并引起了高校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高校贫困生由于经济的贫困,因自我认知上的偏差产生一些消极的心理倾向,影响了他们的自我发展,高校在关注扶贫的同时,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对贫困生心理的积极影响,建立多层面的立体交叉的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3.
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贫困生由于经济地位的脆弱性和所处年龄阶段自我意识发展的特殊性,还由于自我认知上的偏差,往往会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的产生,进而在心理和行为上出现了一些消极的倾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正常适应和健康发展.针对这种现状,笔者认为高教工作必须围绕贫困生的心理特点,对其进行正确引导,以达到标本兼治的功效.  相似文献   

4.
任倩 《文教资料》2011,(10):218-219
贫困生由于经济地位的脆弱性和所处年龄阶段自我意识发展的特殊性,往往因为自我认知上的偏差而导致自卑心理的产生.进而在心理和行为上出现一些消极倾向,影响正常适应和自我发展。作者对高校贫困生中存在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导致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探索解决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途径及对策。  相似文献   

5.
经济拮据给高校贫困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带来心理偏差,使他们具有过度自尊或自卑等心理特点,这些心理特点具有较强的消极影响.当今高校贫困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贫困生的经济问题后,逐步建立健全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的心理空间,帮助他们树立坚强向上的人格品质.  相似文献   

6.
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对影响高校贫困生发展的心理韧性作了分析。在家庭、高校和社会三方面外部保护因素的作用下,高校贫困生在自身的发展成长过程中会形成"自我意识、问题解决、自我效能、目标与志向"等心理韧性特质,这些特质会在他们面临逆境时保护其自身发展不受负面因素的影响,促进他们学业进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班学生的问卷调查,从就业认知、就业心理、就业行为、社会支持等方面了解比较贫困生和非贫困生的不同特点,分析认知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对他们就业心理状态的影响,研究相应的对策,促使高职贫困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河南省三所高校大学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比较贫困大学毕业生和非贫困生在就业认知、就业压力、就业行为等方面的特点,分析家庭期望、认知因素、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对他们就业心理状态的影响,最后提出加强贫困大学生心理教育和就业指导的原则、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9.
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并且其心理脱贫也成为高校贫困生教育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着重分析了当前高校贫困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和其心理成长期的缺失条件,提出了贫困生的心理脱贫的最佳模式,即"高校+家庭+贫困生个人"共同作用的脱贫模式。  相似文献   

10.
吴莉莉  陆菁 《文教资料》2011,(2):205-206
文章根据高校贫困生工作实践,重点分析了高校贫困生的特点及高校在教育引导工作中存在的"五化"问题,提出了动态认定贫困生,经济、道德、心理共同扶贫的新型教育引导模式。  相似文献   

11.
作为时代骄子的大学生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观原因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大学生生理变化和心理发展不平衡;第二,大学生的情绪和理智不能相统一;第三,公民意识不强,道德观念薄弱,法律知识欠缺;客观方面的原因为家庭、社会和学校三方面的原因。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自律能力,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是全社会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对当前大学生进行艾森克"大学生现实感"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现实感在年级、性别、学校类别上差异显著;大学生现实感各因子得分与常模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出现的原因,主要可能是由生理、社会现实和文化背景造成。可以考虑从招生政策、教育策略和心理辅导方面解决现实感幻想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90后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调查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了解90后大学生的网络生活方式,准确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及行为方式,开展了以问卷方式为主的抽样调查,据此分析了大学生的上网目的、上网时长、上网平台思想观念及个性心理特征等状况,从而提出规范高校的网络化管理、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和引导工作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压力存在于现实社会的各个层面.大学教育中教学和科研的双重任务要求使得大学教师的压力出现特殊性,职业倦怠与焦虑情绪滋生,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本文从现实的工作与生活角度分析了的大学教师的心理压力源,并提出了心理压力的调整策略.  相似文献   

15.
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人类性行为的基本目的,更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当代大学生不良性行为的出现主要是两方面原因引起的:一是个体对性行为伦理认知的偏差;二是高校、家庭性教育的双重缺位与社会性伦理要求的低姿态化。要培育大学生的性伦理意识,必须从完善自我意识,强化责任意识;提倡科学的性文化和社会主义性文明;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研究,突出性教育;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有机整合的立体教育模式等几方面入手。唯有如此,才能强化性伦理意识培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试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当前应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影响其心理健康的主、客观原因,采取转变教育观念、将心理教育正式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及加强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搞好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7.
"90后"大学生正逐步成为当下高校学生群的主体。面对就业这一现实难题,"90后"大学生表形出其群体性、时代性的特殊心理。据此,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者和管理者,必须在切实了解他们的就业心理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当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区域的64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37.9%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方面的问题。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社会现实的影响、大学阶段的特殊性、情感困惑和危机、对贫困学生关怀不够和高校心理咨询工作欠缺等,我们需要正确应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积极有效的调适。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犯罪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结合实际对现实的犯罪形势做出概括性估计,分析大学生犯罪的宏观社会环境原因、微观社会环境原因及主体的心理和行为原因,以期对大学生社会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大学生犯罪问题研究提供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其形成的主客观原因,并进一步提出改善和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具体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