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柴静的散文始终以真诚的写作为原则,其笔下流露出的细腻、真实、流畅的叙述和自然无束缚的情感抒发,灌输着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哲理、人性思考,字里行间叙述话语里头营造着一种无形而紧张的在场感,是当之无愧的在场主义散文的典范。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纪实性元素与纪实摄影的比较、广告摄影风格演变以及广告与广告摄影价值的研究,探寻广告摄影中纪实性元素的定义与范畴、发展、表现形式以及对广告价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诗经.大雅》中的《生民》等五篇作品在学术界一向被认为是汉民族的史诗。其实,它们决非严格意义上的史诗,而且对我国古代的诗歌创作也没有产生较大的影响。相反,在我国古代诗歌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是《诗经》中的“诗史”精神。“诗史”一词虽然最初是用来评价杜甫的诗歌创作,但自《诗经》起,我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就已形成了“诗史”的传统。  相似文献   

4.
《拉格泰姆时代》是多克特罗的一部代表作品,他借助了上个世界初在美国纽约发生的一系列历史重要事件,在创作中虚构了一些故事场景并融入到真实的历史画面中,为小说丰富了细节与多元因素,也是历史叙事表达张力的显现。本文结合笔者多克特罗《拉格泰姆时代》的阅读与研究,探讨其历史的真实性,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意识流”代表作家弗吉尼亚·沃尔芙的艺术真实观 ,揭示了她的艺术真实观与传统真实观的差异性及其独特性、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水西悲歌》是一部反映贵州重大历史事件的长篇小说。它符合吴三桂捏造水西反叛、镇压水西遭到水西部族坚强抵抗的历史真实;塑造了众多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7.
8.
《两周诗史》具有不同于以往的诗歌史著作新样态,它将古代文献、考古资料连同诗文本一起放到产生它的历史语境中,并把它放到一个动态的过程中来研究。运用“冰山机制”理论解决周代仪式乐歌的数量问题,运用“类特性”、“套语”理论为作品断代,用“现实需要说”解决谥法的起源问题,用“同步说”解决《毛诗》首序的产生问题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石门是东汉时期于褒斜道南口开凿的人工隧道,是古代秦岭山脉中由关中通往巴蜀的孔道,因其地处冲要,也留下了大量的名胜古迹,而且以形诸文字的题刻占绝大部分。这些题刻,很多是著名文学家撰写的各类文学作品。就其文体类型而言,有颂、铭、碑、记、赋、诗等;就其纪实性而言,主要是纪人物、纪事件、纪胜迹、纪游历;就其艺术性而言,主要体现叙事性、抒情性、议论性。  相似文献   

10.
西部散文精神内核的审美传达,主要通过"异域想象"的文学途径来实现,而甘建华新近出版的西部散文集《冷湖那个地方》摒弃了这种异域想象,善于从西部自然、社会、人生的原生态中表现西部实有的地理景观,并提取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真人真事,对西部进行还原式的原貌书写。新闻记者与作家的双重身份使他把新闻散文化的叙述拓展转换为散文新闻化的叙述,并把西部之西的地理辞典和柴达木的文苑逸事融汇在模块式的散文结构中,书写着柴达木独有的石油文化和崇高的石油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1.
从西周封建礼制的开始创建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朝代更替,女性受到了封建礼教的严重束缚和摧残,在婚姻中的地位不断跌落,从恋爱中的自由者,到婚姻的附属品,再到政治的牺牲品,直到妇权彻底丧失,最终成为了男性的附属品。  相似文献   

12.
论秦的立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的立国一般认为是秦襄公被封为诸侯时,但从秦的发展来看,秦的立国经历了一个过程。从非子到襄公,秦的实力不断增强,控制的地域不断扩大,到文公时,形成了地域性的秦国。在这个过程中,秦主要依靠军事力量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并不断完善相关的政治制度,周、秦关系则微妙而复杂,且充满了矛盾和利害冲突,远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美好。  相似文献   

13.
先秦寓言的成熟和繁荣不仅体现为作品数量众多,还表现在:一、寓言作品已成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并广泛流传;二、出现了类型化的寓言人物;三、产生了寓言作品专集《说林》和《储说》;四、战国早期、中期和晚期分别出现了在寓言收集、改编、创作、运用上的代表性人物墨翟、庄周与韩非,其中韩非更是先秦寓言收集、改编、创作之集大成者。对于先秦寓言的认识,我们应该根据中国自己的文学实际来总结其历史实绩,从而作出恰如其分的理论概括。  相似文献   

14.
先秦美学,当代学者主要借助现存的文献、器物、民俗等方面进行考证。可借鉴的实物载体不多,让先秦的文化研究呈现零散性。本文着力从先秦审美形成的原因、图像、纹饰的意义、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探讨先秦的审美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秦人族出东夷,经夏末商初、商末和周公东征后三次西迁,终于由东方民族而定居于陇右天水一带.在商末至西周长达300多年的时间里,秦人完成了由边陲小族到重新兴起、崛起建国的历史进程.秦人的起源与发展经历了中原-天水-关中的运动轨迹,其文化也有一个华夏化-戎化-回归华夏文化的发展历程.秦人的早期文化产生和形成于天水地区,天水地区是秦人、秦族、秦文化的发祥地.这一"源于东而兴于西"的秦人早期文化就是天水秦文化,它具有强烈的兼容性和博大的开放性,具有鲜明的功利色彩和进取精神,也有典型的尚武精神和质朴无华的风格;它以华戎交汇、农牧并举为特征.天水秦文化既是秦人东向、一统天下的秦文化的活水源头和文化优势所在,也是天水地域文化形成的标志.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人们都对秦人在天水地区的早期发展及其文化持漠视态度,称秦人为"戎狄",将其文化与野蛮落后等同,实在是一种历史的偏见.因此,有必要提出"天水秦文化"这一学术概念,以期推动对秦人早期历史及其真实文化面貌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秦汉时期,最高统治者已开始用法律形式规范司法官吏的职务行为,对他们在司法活动中的渎职或枉法等职务犯罪行为加以严厉惩治.本文试图分析当时司法职务犯罪的主要类型,及其相应的制裁.同时进一步分析对唐律的影响,从而展现秦、汉、唐律的一脉相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邽县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设立的县之一。检索历史文献,关于邽县故城的位置,有六种(类)不同的记载。除《水经注》记载的今天水市区内的邽县故城外,其余诸说均误。邽县得名于邽山。邽山西起今天水市区西北20公里的凤凰山,东南至今天水市区北边的营房梁,北至渭河,南至罗峪河。邽县原为邽山东南脚下(今天水市区)的邽戎邑。考古资料亦证明春秋早期今天水市区内可能有城邑存在。结合历史地貌调查和考古资料分析,初步推断:《水经注》所说的“上封故城”大约在今天水市区耤河以北、弥陀寺巷——仁和里——尚义巷一线(北魏罗峪河故道)以东、邽山以南,它可能就是秦国邽县故城。  相似文献   

18.
通过民族史学、体育史学、体育理论、考古学等多种学科原理,结合文献资料、背景分析、综合分析法等,对先秦楚人“尚武”成因、体育文化特征和表现形式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显示:从商朝至西周,楚部落、三苗国族一直在强邻的夹缝中顽强求生,在穷山僻壤里奋发图强。这种特定的地理环境、经济生活、战争、动乱、政治背景是先秦楚人“尚武”的根本原因。“尚武”是楚人求生自强的武器,争霸称雄的法宝,同时也是一种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楚人尚武,气质刚勇,勇武爱国,乐战轻死的民族性格,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荆楚地区民族体育风格。  相似文献   

19.
秦汉时期,会计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会计机构设置和会计人员配备初成体系、会计的相关法规开始建立和会计内容较为广泛、记帐形式日趋规范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秦观是宋代词中人的佼佼者,其词最能体现宋词的模糊美。其模糊美分别体现在意境的抒情描写、意境塑造、自然意境的渲染、梦境的描写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