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提出"功能对等"的翻译理论,主张让译文和原文在语言的功能上对等,而两种语言翻译的不对等性是译者最困惑的问题。在翻译实践中,文化背景、思维认知及固有的本族语使用差异,使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出现很多困难。英语和汉语是建立在不同文化基础上的两种语言,文化差异将会给英汉翻译带来一定的影响,只有了解英、汉两种语言风格的异同,文化背景知识和不同的民族心理状态,才能成功进行翻译交际。  相似文献   

2.
自1831年第一个《千字文》英文译本问世以来,已经出现了27种《千字文》英文译本,纵观《千字文》英译二百年来的历史,译者身份、译者翻译目的及翻译策略一直处于变迁之中。译者身份上,《千字文》的英译者先是以传教士等身份的外国人为主,近来的译者则以中国人为主。翻译目的上,早期译者注重通过翻译《千字文》学习汉语、了解中国,近来的译者则通过翻译《千字文》对外传播译介中国文化。翻译策略上,早期译者不重视《千字文》的诗学特征,近来的译者则力图再现《千字文》的诗学特征。  相似文献   

3.
王亚群 《海外英语》2014,(16):127-128,130
该文章将根据研究生做的《美国最佳散文选2010》与《美国最佳游记选2010》的相关译文,指正其中被误解的词义,继而分析指出原文词典,语境及背景知识在词义确定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两种语言翻译的不对等性是译者最困惑的问题。在翻译实践中,文化背景、思维认知及固有的本族语使用差异,使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出现更多困难。英语和汉语是建立在不同文化基础上的两种语言,文化差异将会给英汉翻译带来一定的影响,只有了解英、汉两种语言风格的异同、文化背景知识和不同的民族心理状态,缩短这种文化差异,才能成功地进行翻译交际。  相似文献   

5.
唐臻娜 《考试周刊》2015,(22):18-19
本文通过对李商隐《夜雨寄北》三种英译的对比分析,展示了具有中西不同文化背景的译者所呈现的翻译活动的差异,探讨了译者文化背景差异对翻译活动的影响,以为唐诗英译的进一步发展积累经验、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6.
笔者试通过对莎士比亚戏剧《亨利六世》翻译工作的反思与总结,论述了解原作历史背景,提升译者语言措词水平,正确处理修辞手法,掌握文化背景与典故,端正译者态度这几点对产生成功译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马孟春 《考试周刊》2013,(48):21-23
文化缺省即同一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过程中对共有的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所述知识因为时空跨度巨大,很可能在现代文化体系中变形或消解,造成文化缺省。因此,文学作品的翻译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如何跨越文化缺省的问题。本文以杨宪益、戴乃迭的英译《儒林外史》为例,归纳两位译者针对因科举制度词汇产生的文化缺省的几种常用翻译策略,即直译、释义、直译+释义、省略。这些翻译策略有助于推介源语文化,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8.
胡广宇 《考试周刊》2011,(77):32-33
文化误译是指由于译者文化背景知识的匮乏,对文化差异、文化障碍处理不当而导致的翻译错误、翻译缺陷。跨文化社交视野下译者的误译主要是由于无视文化差异的直译.或者对文化差异了解不全面产生的。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7,(46):15-16
翻译中的文化缺省是指在文学作品中,作者与其读者所共享的文化背景知识的缺省,而文化缺省往往会给译者带来许多困难。译者作为文化交流的使者有责任再次进行重构,以协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内涵。本文以李白的《将进酒》中的文化缺省现象为例,分析其中包含的文化内涵,并就此提出相应的翻译补偿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林徽因《夜莺与玫瑰》译文为例,试图通过译者的"代偿"语言与其所在文化背景知识的对比结合,来探究翻译教学过程中的社会文化内容与语言对比的有效衔接途径及功能。  相似文献   

11.
王波 《考试周刊》2013,(77):89-89
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它是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之间进行交流的手段,如果不了解各民族的文化背景知识和风俗习惯等,就会在翻译的过程中闹笑话,甚至引起摩擦。因此,对于一个好的译者来说,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和语言特点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柳州师专学报》2019,(1):126-129
译者背景对文化翻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翻译的创造性、翻译的调和性、翻译的策略性和翻译的过程性。以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两个译本为例,译者文化背景对其书名、文化负载词、人物绰号等翻译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英汉互译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英语习语的翻译。想要对这些习语进行准确无误地翻译,译者不仅要有一定程度的英语语言知识,而且还要对英语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本文将从英语文化背景并借助一些语用学的理论,对英语习语的翻译作一些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4.
高轩 《文教资料》2021,(4):55-57
本文通过对比《吾国与吾民》黄嘉德译本与笔者自译,以周领顺教授的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作为指导,提出在翻译实践中应注意使用多种翻译手法结合,提升文学功底和增加对作品历史背景、文化背景研究等方法提升译者翻译水平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英汉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翻译是一门跨语言、跨文化的学科。如果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翻译过程中就很难避免误译、错译,也就无法收到完美的译学效果。在翻译过程中应多了解一些有关英汉文化、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以加深译者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提高翻译水平。  相似文献   

16.
从翻译生态学角度,以葛浩文的英译本《生死疲劳》为例,探究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对翻译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协调好不同文化背景下翻译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规范环境关键在于译者应发挥主体性,合理使用"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并将两者视为有机统一体。  相似文献   

17.
《柳州师专学报》2017,(3):88-91
译者的文化身份影响其文化态度,决定其翻译策略的取向。翻译家杨宪益、戴乃迭的译者文化身份兼具民族性和杂糅性,在英译《湘西散记》时,民族性的译者文化身份促使他们大量采用异化翻译策略,传播中国特色本土文化;杂糅性的译者文化身份使得他们以更开放的视角对待翻译,灵活采用归化翻译策略,让部分译文更贴近西方读者的社会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8.
以奈达对文化的分类为根据,对《围城》中出现的文化负载词按生态、语言、宗教、物质和社会五个方面进行了归类。通过分析《围城》英译本中文化词汇的翻译,文章认为为使目的语读者顺利理解原文内容,译者应选择顺应译语读者文化背景知识的语言。  相似文献   

19.
根据综合法,翻译是一种文化的转换,而不仅仅是单纯的语际转换。由于《红楼梦》的两个译本的译者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他们所采取的翻译策略也不同。  相似文献   

20.
文化翻译在人类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历史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译者在文化翻译中的作用已被学者争论了数千年。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与交流中,译者经常扮演文化斡旋者的角色。文化斡旋者不仅在两种文化的交流中传达语言,而且传达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信息,社会习俗,政治背景,时代背景。因此,在文化翻译中,对翻译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红楼梦》的英文翻译为例,从文本理解,社会知识和沟通技巧三个方面分析译者在中西方文化中的文化斡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