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牙》的作者运用现实主义同时带有后现代的叙事手法,揭示了英国战后移民面对日益严重的社会和文化困境。基于霍米·巴巴的"文化杂糅"理论,通过对小说进行多方位的解读,探讨英国有色移民面临的种族关系、民族文化和身份认同等问题。在多元文化共存的时代,作者试图通过对混血女孩爱丽这一角色的描述,暗示当代英国移民只有通过多种族和多文化的杂糅,才能解决自己所处的困境,真正融入英国社会大家庭。  相似文献   

2.
<正>一、澳大利亚多元文化课程的文化背景澳大利亚是典型的移民国家,被社会学家喻为"民族的拼盘"。自17世纪英国移民踏上这片美丽的土地之日起,已先后有来自世界120多个国家、140多个民族的移民到澳大利亚谋生和发展。多民族、多元文化是澳大利亚社会一个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3.
安妮塔·布鲁克纳的小说《天意》讲述了一位单身知识女性的悲剧人生,凯蒂·莫勒除了物质与知识,其他一无所有。她的人生是"错位"的:错位的身世、错位的感情、错位的生活。而在这"错位"背后隐藏着深厚的社会文化寓意,即20世纪中后期英国移民潮与主流文化之间的矛盾摩擦。主流文化对移民的排斥和隔阂造成了凯蒂追求人生幸福的隐藏的障碍,小人物悲哀的命运背后是时代巨大的阴影与伤痕。  相似文献   

4.
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被誉为英国文坛"移民三雄",其代表作《长日留痕》获得了享有英国文学最高荣誉的"布克奖"。小说《长日留痕》充满了怀旧情结,通过主人公史蒂文斯的乡村之旅以及对人生的回忆与思考,层层展示了对贵族传统、绅士文化传统、贵族政治传统以及举世瞩目的大英帝国殖民霸主地位的怀旧情结。  相似文献   

5.
何朝辉 《文教资料》2010,(20):25-27
《郊区佛爷》是当代英国移民作家哈尼夫·库雷西的代表作。小说通过描写第一代移民及其后代在伦敦的不同生活经历,以及他们对以伦敦文化为代表的英国主流文化的不同态度,成功地再现了身处宿主国文化与种族主义意识形态之下的移民及其后代身上的身份焦虑与身份危机。本文拟简单地分析小说中的主人公卡里姆·阿弥尔身上的身份危机。  相似文献   

6.
《白牙》是当代英国女作家扎迪·史密斯的成名作,真实描述了后殖民时期英国移民所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探讨小说《白牙》中反映的英国战后第一代移民所处的社会困境,指出反对异族通婚和有色移民边缘化是造成困境的主要原因,同时认为这一困境导致战后移民迷失自我身份、模仿西方文化、扭曲宗教信仰、产生自卑心理等后果。  相似文献   

7.
《嘉应学院学报》2016,(12):16-19
针对学术界长期争论的"客家的形成"和"客家的民族属性"这两大问题,对《文化传播与族群整合》一书展开了全面的评述。认为该著作改变了以往学者从移民史的角度,转而从文化传播的视角,肯定了"国家"对"客家"族群形成的关键作用和"文化认同"对界定"客家"民族属性的重要意义。并进一步指出,该著作开启了客家研究的新范式,拓展了客家研究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8.
黄静艺 《海外英语》2013,(3X):191-192
该文主要通过族裔散居的视角分析查蒂·史密斯的小说白牙中少数族裔二代移民所面临的文化困境,探讨他们内心在宗主国文化与本民族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作者通过现实主义的手法,展示了英国北伦敦的一幅后殖民图景,小说直面当代英国的社会生活,深刻的探讨了少数族裔在英国的基本问题,给人们带来了对文化多元性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9.
人口迁移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文化迁移运动。苦聪移民能否"移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和谐融入安置区,移民与安置区的文化融合成为一个重要因素。以镇沅县苦聪新村的苦聪移民为目标群体,通过分析其文化融合过程中的不利因素与有利因素,提出促进苦聪移民文化融合的建议,促进原住民族——哈尼族与外来苦聪移民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战后三次大规模的移民迁入浪潮,不仅使联邦德国出现了严重的移民融入问题,也滋生了少数德国人的狭隘民族主义和排外主义倾向。为了应对移民所带来的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德国逐渐形成了文化多元主义价值观,即要求保护移民文化的多样性,又强调构建以《基本法》为核心的社会共同价值标准。以文化多元主义价值观为基础,德国发展出针对移民社会的"存异求同"教育理念与政策,一方面承认当今德国多元文化并存的事实,教育学会尊重、包容异文化,学会与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和谐相处,保护移民非主流文化和社会文化多样性;另一方面又引导学生认同一种社会共同价值观,倡导融入主流文化,实现文化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移民社会的教育理念与政策从入学要求、课程设置与标准、毕业资格考试、师资培养等方面对德国传统的学校教育构成了冲击。以"一体多元、存异求同"为主要特征的教育有利于德国构建文化多元性和谐社会的历史经验,给我们以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澳大利亚移民历史的转折点,二战后由于英国移民的减少,澳大利亚政府从现实利益出发,开始逐渐接纳世界各地移民,并推行了各民族平等的多元文化政策,这场大规模移民虽然使澳大利亚人口组成更加复杂化,但它加强了澳大利亚的国防力量,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它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澳洲经济的发展与文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12.
从北美殖民地建立到独立战争爆发,北美各移民集团在语言、文化、宗教、政治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异,尚未形成独立的民族意识,即便是英国移民集团也保持着对"母国"的民族认同。在独立战争前后,民族学意义上的"美利坚民族"并未形成,北美独立战争也不具有"民族解放"性质。  相似文献   

13.
英国当代女小说家扎迪·史密斯的处女作《白牙》,通过深入描写三个不同背景的英国家庭,涉及文化、种族、宗教等各不相同的人物,揭示英国伦敦多元文化的空间结构和身份杂糅的社会走向,反映不同种族的移民在战后、80年代以及90年代后期三个不同历史阶段的生活经历。作者运用诙谐的手法,表现了英国战后第二代移民对归属感与认同感的追求:寻求突破种族界限,主张文化与身份杂糅,在多元文化社会求得立身之地,拓展家庭内在生活和与外交往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4.
从二战后至60年代初,西印度群岛人掀起了移民英国的高峰。他们在一些大城市建立了许多民族聚居区,积极与英国白人通婚,努力参与英国的劳动市场与政治领域,期望融人英国社会。但是,作为一支黑人移民群体,他们在英国的同化之路,却遭遇到严重的种族歧视。  相似文献   

15.
2002年1月开始,英国实施了高技术移民政策,从此由传统意义上的非移民国家转变为同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一样的移民国家。在英国高技术移民项目试行阶段(2002年1月到2003年10月),英国高技术移民项目一共接纳了3,721名成功申请者。 在2003年的一份政府报告中,英国高技术移民项目被称为政府为吸引全球优秀人才促进英国经济发展的“旗舰”计划。 英国政府的态度也使我们看到这次英国移民政策的放宽即是世界范围发达国家对高级人才争夺的一个趋势。在2003年底英国内政部长DavidBlunkett肯定了在英国工作的合法移民贡献之后,表示将加大打击非法移民的力度,同时全力建造  相似文献   

16.
英国:移民教育关乎社会和谐据英国BBC国际新闻网2007年6月14日报道,一份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英国教育当局去年12月推出的取消移民免费语言培训的政策已经妨碍到了英国的社会和谐。为此,以英国大学与学院联合会(University and College Union,UCN)为首的一些组织建议当局从促进社会融合及和谐的角度考虑,废除这一政策,继续为移民提供免费的语言培训。  相似文献   

17.
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在<菊花与刀>一书中,提出两种文化类型:罪感文化与耻感文化.在此基础上,中国学者提出了"乐感文化"这个称谓.李泽厚在对<论语>进行解读时提出中国文化属于典型的"乐感文化",如:孔子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等,这些都为中国人所津津乐道.半个世纪以前,英国哲学家罗素谈及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他说:"中国人似乎是富于理性的快乐主义者."  相似文献   

18.
在华侨华人美术研究中,移民意识是解读华侨华人美术发展的关键因素,文化漂移性是移民文化的重要内涵,移民意识决定了华侨美术既有"传统性"又有"异域性"的文化特征。华侨美术在其自身的发展历程中呈现出:民族性、异域性、漂移性相结合的独特的美术文化现象。这种文化融合是故国文化基因与移民意识相融的结果,是中国传统美术形态和西方美术形式意韵的融合。华侨华人美术的发展是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途径,对强化国家文化影响,促进世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贵州是我国未识别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其地理分布特点是沿滇黔、湘黔古驿道一线分布。历史上东西向的滇黔、湘黔驿道是贵州的移民文化走廊,各种族系或移民从四面八方进入贵州,并在此会合与分化。在复杂地形条件制约下,贵州形成了汉族移民文化与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并存的多元文化,故有"文化千岛"之称。  相似文献   

20.
正由英国智囊机构"英国未来"(British Future)和英国大学校长联盟(UUK)公布的《国际学生与英国移民之争》报告显示,在对2111人的调查中,59%的人认为政府不应减少国际学生人数,其中66%为保守党支持者;61%的人同意"若没有国际学生支付的高额学费,英国大学将缺乏投入一流设施和教学的资金"的观点;75%的受访者认为应允许国际学生在完成学业后留在英国工作,至少是一段时期。报告建议,政府应将国际学生排除在政府削减净移民人数之外,并制定国际学生增长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