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道奥运是我们的责任,参与奥运是我们的义务。"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我们与奥林匹克同在,我们与中国列车同行。"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在北京2008奥运临近之际,《报林》杂志特邀进京列车列车长为北京2008奥运会签名助威!  相似文献   

2.
报道奥运是我们的责任,参与奥运是我们的义务。"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我们与奥林匹克同在,我们与中国列车同行。"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在北京2008奥运临近之际,《报林》杂志特邀进京列车列车长为北京2008奥运会签名助威!  相似文献   

3.
报道奥运是我们的责任,参与奥运是我们的义务。"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我们与奥林匹克同在,我们与中国列车同行。"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在北京2008奥运临近之际,《报林》杂志特邀进京列车列车长为北京2008奥运会签名助威!  相似文献   

4.
《声屏世界》2008,(9):64-64
中国的民族主义在奥运年再一次震撼西方。虽然国际媒体确有过失,某些对圣火的抗议也很不理性,但是中国民族主义的激烈表现却又困惑着无数人。中国究竟要向世界展现出“大国崛起”的何种底蕴和姿态?围绕着奥运的中国民族主义情绪在一定程度上起了冲销西方话语霸权甚至信息恐怖主义的作用,同时也促使一些独立的西方学者检讨自身的固定思维。显然,一个群体需要一定的民族主义才有凝聚力,但过强的、过于极端的民族主义最后很容易产生与主流世界的脱离甚至对立。  相似文献   

5.
胡滨斌  吴瑛 《新闻记者》2008,(10):18-21
北京奥运会前夕,韩国SBS电视台提前泄露奥运开幕式事件①引起了世界的关注,这起被网民称作"奥运偷拍门"的事件,虽然仅仅是一段两分零九秒长的视频,但它却引起了我们关注奥运赛事转播问题的法律思考.  相似文献   

6.
张轶群 《北京档案》2009,(2):35-35,41
2001年,萨马兰奇那一声清晰的"北京",使7月13日成为中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日子,从此,13亿中国人民为之沸腾欢呼,为之马不停蹄.当鸟巢、水立方、空气质量、交通网络等与奥运密切相连的方方面面日益频繁地出现在中国与世界面前时,我们知道:中国人期盼百年的奥运,真的来了,近了!  相似文献   

7.
《记者摇篮》2009,(1):17
在北京奥运会期间,辽宁日报投入了前所未有的报道力量,组建了30人的奥运报道组,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八版全彩的《奥运专刊》,报道北京奥运盛会。18期的《奥运专刊·超越梦想》,气势磅礴,唱响"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主旋律,突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鲜明主题,同时把我们的视野半径扩大到奥运赛场内外,延展到6个奥运承办城市。  相似文献   

8.
北京奥运会早已完美落幕,国际奥委会北京奥运会总结会也在英国伦敦成功闭幕了.世界人民正以自己的方式珍藏起自己美好的北京奥运记忆,北京奥运也将以"真正无与伦比的奥运会"载人人类史册.对于中国新闻工作者,为自己创造的参与奥运报道人数最多的纪录而自豪不已.但是,当我们打开中国记者的奥运报道史,却充满了辛酸和苦楚,也发现其中的混乱和矛盾.史实的考证表明:最早参与奥运报道的中国记者并不是冯有真一人,还包括中央日报社储安平、国际摄影社罗谷荪、时事新报毛以信、香港中兴日报吕先生等一批记者.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自拉萨"3·14"事件以来,海内外的中国人经历了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西方媒体对拉萨暴力事件和奥运火炬传递的歪曲报道,让一向标榜自己"客观公正"和"新闻自由"的西方媒体新闻观的虚伪性和欺骗性再一次暴露于世人面前。西方媒体极力鼓吹的"新闻自  相似文献   

10.
奥运向我们走来。奥运精神"和平、友谊"的文化内核与中华文化的"和睦"、"和谐"的精髓息息相通。作为文化载体的中国广播电视在报道北京奥运中传播好奥运文化、中  相似文献   

11.
匹克在伦敦奥运营销战役中,通过赞助创造中国运动品牌历史的7国代表团同时现身伦敦奥运的方式,让世界记住了中国匹克,成为中国运动品牌奥运营销的典范。有"冠军伙伴"之称的匹克并非虚名。作为中国体育用品企业中赞助奥运代表团最多的品牌,匹克军团在本届奥运会上收获颇丰,共获得了7金5银7铜的出色成绩。也就是说,匹克设计的领奖装备在15天内19次  相似文献   

12.
《北京档案》2007,(8):F0002-F0002
在第十三届世界奥林匹克收藏博览会上,有"中国奥运收藏第一人"之誉的收藏家赵晓凯所收藏的见证中国参  相似文献   

13.
在第十三届世界奥林匹克收藏博览会上,有"中国奥运收藏第一人"之誉的收藏家赵晓凯所收藏的"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的手稿、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第11届奥运会时使用过的药箱和中国体育代表团为参加第14届奥运会举行篮球义赛时获赠的锦旗这三件"国宝",受到萨马兰奇、国际奥委会官员、中国奥委会官员和中外参观者的注目,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冯建中称:"这是1949年以前中国三次参加奥林匹克大家庭的珍贵记载,是中国奥运史上的无价之宝".  相似文献   

14.
2008年,中国互联网可歌可颂:“3.14”事件被西方媒体歪曲、奥运圣火在境外部分城市传递时被抢夺、干扰,中国网民向世界发出了强大的声音;里氏8.0级、烈度11级的特大地震袭来,中国网络和网民与政府和全国人民一道,众志成城,投入抗震救灾;奥运会,中国网络媒体以强大的采编发阵容、前所未有的投入,以多媒体、多语种、全方位、巨量信息报道奥运盛况……,  相似文献   

15.
世界的奥运,不灭的火炬."奥运是一座桥,让大家相互沟通,而不是一堵墙,让大家相互仇恨";祝福、期盼、热情、参与、奉献……随着"祥云"的传递,世界在关注、聚焦中国.  相似文献   

16.
李晓标 《兰台世界》2016,(5):143-144
英国旅行家宓吉的行纪,不仅为西方世界展现了一个迥异于内地中国的内蒙印象,更完善了西方"中国形象"的丰富内涵。依据宓吉的行纪展开边疆地区内蒙印象的研究,将有利于解决西方"中国形象"中边疆中国的缺失。  相似文献   

17.
赵嘉莹 《新闻世界》2008,(11):19-19
美国《时代TIME》周刊是当代西方世界最有影响、发行量最大的新闻周刊。根据美国发行量审计局2007年8月13日公布的数字,尽管2007年发行量大幅下降了17.1%,平均每周的总发行量仍有340万份,正因为《时代TIME》的地位和影响,我们选取它作为文本分析的对象,针对该刊涉及2008北京奥运的前期报道进行考察,试图发现其中的对华报道特点,解读西方媒体眼里的中国奥运。  相似文献   

18.
一切都因"爱国"而起. 火炬传递、西藏骚乱,以及由此生发出的系列事件,牵引着国人的眼光,牵动着媒体的神经.我们办奥运,"藏独"分子借机破坏捣乱,西方有些媒体包括不少主流媒体虚假或片面地报道,幸灾乐祸.美国CNN主持人卡弗蒂还公然骂中国人.这着实气人.很多国人网上联名、声明,大讨论,反对"藏独",声讨西方媒体,要求卡弗蒂道歉,抵制家乐福……  相似文献   

19.
在世界话语体系中,中国形象以"他塑"为主的局面源于中国在跨文化实践中主体性的缺失。改革开放至今,中国逐步摆脱不在场的尴尬处境,"崛起"为西方世界中的"强大他者"。中国的崛起虽然对西方中心主义的框架起到了某种程度上的解构作用,但"中国威胁论"却再度升温,遮蔽了西方对中国进行的客观、公正的描述的可能。以"中国梦"为代表的叙事话语作为中国的民族身份的自我想象,规避了"和平崛起"所蕴含的"威胁"可能,将抗争性话语演变为对话话语,为中国与世界各个国家进行对话寻找到了契机。  相似文献   

20.
1908年,当南开中学大操场上出现三条白纸黑字的大字标语:“什么时候中国能派出成绩优秀的运动员去奥运会?”“什么时候中国能派出成绩优秀的运动队去奥运会?”“什么时候中国能邀请世界各国到北平来举行奥运会并代替在雅典举行?”时,曾引起了在场师生和观众的关注。从1908年中国媒体提出举办奥运会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中国奥运新闻传播记录了中国人从观望奥运、参与奥运到举办奥运,从“鸭蛋”的耻辱到金牌第二的历史性飞跃,也记录了中国传媒人的“光荣与梦想”,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奥运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