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片断一:抓住课题,引导感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十四课——《我不是最弱小的》(学生齐读)。师:文章的题目往往寄托着作者的情思,给读者诸多思考,吸引读者去开展阅读。现在请大家说说对这一题目的思考。生:这一题目很吸引人,我想知道"我"是谁?"我"为什么不是最弱小的?生:我想了解谁才是最弱小的?生:课题中的"我"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但并没有否定自己的弱小。我很想知道"我"是与谁比,才觉得不是最弱小的?  相似文献   

2.
2008年,我提出"审美人生教育",这不是当下教师专业成长环境中的一种跟风,一种作秀。并不否认这是我有意给自己美术教学主张贴上的一个"标签",也不否认这是我刻意用来表征我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乃至世界观的  相似文献   

3.
<正>我是心理健康教师,但不是心理咨询做得最多的教师,也不是团队辅导活动组织得最热闹的教师。回顾我的专业发展之路,或许实实在在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聚焦七种能力提升,是我有所进步、有所发展的"密钥"。一、以学习力的提升促进知识更新和认知优化我不是一个很"专业"的教师。我所学的"学校教育"专业并不专,教育学、心理学、哲  相似文献   

4.
王欢 《成才之路》2013,(17):18-18
知荣知耻、直善诚信,就是要争取自己的"面子"和维护好自己的"里子"。争取自己的"面子",就是要懂荣耻,该做的是什么,不该做的是什么。许多同学不明白照顾好别人的面子,自己才最有面子。有些同学认为,别人早起,我不起,我最有本事;别人扫除,我不扫,我最有能耐;别人按时交作业,我从来不交,我最有魄力。连老师都不敢顶撞的不是爷们儿,  相似文献   

5.
很怕被人问到现在学的是什么专业,因为一旦回答"新闻学",别人就会立刻问道:"新闻学还有研究生?你们学的什么呀?新闻有什么好研究的?"其实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倒不是因为我不知道我自己学的是什么,研究的是什么,而是我觉得对一个外行人讲述这个专业性质的问题实在是一件很费神费力的事情。于是每每有人问到这类问题时,我总是用"一个专业有一个专业的特点,这个很复杂,你不明白是很正常的,毕竟你不是学这个的"来敷衍了事。然而,闲下来以后,自己仔细想想觉得有必要向非新闻专业的人们说些什么,也正好与  相似文献   

6.
<正>平时很少喜欢用"最"字来评价自己,因为觉得世界之大,我之渺小,很少有机会达到这种境界,当这一次校长给出题目"最成功的……’,在决定写什么之前,确实心里忐忑了一番,犹豫之后,写下了这个题目。总之,目前自己的体验之中,这于我,从一名师范院校的大学生到站在三尺讲台上老师角色的转变,在自我感觉上是收获颇丰的,因此暂且把它称为"最成功的一次"吧。其实,这不是我教学经历中的第一节英语课,而是我给一些和我年龄相仿,甚至比我大的武警官兵上的第一节英语课。  相似文献   

7.
徐娟 《教育艺术》2008,(1):44-45
落水被救,在看着救自己的人在水中挣扎时,却默然地头也不回地走掉.因为没能收到资助自己上学的好心人的及时汇款,就打出这样的催款电话:"你不是说好要将我供到大学毕业吗?我现在还在读初中,你就不肯出钱了?你这不是坑人吗?""什么事使我最感动"的问卷调查难倒了一所中学里的一大半学生,在"你曾经做过哪件事令父母最感动"一题中,不少学生更是交了"白卷".  相似文献   

8.
看了这个题目,可能会有人拍案而起,斥我为狂妄之徒,你这不是老子天下第一吗?对于这个题目,我需要辩解几句。这里的"我",指的是自己。"我"可以称自己为"我",别的老师称自己也为"我"。"我"就是自己,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一 都说教育是神圣的,但不知今天说起"教育理想"还能让多少教师砰然心动.对"理想"这两个字,我们不是说得太少,而是缺少一个前缀词——"我自己的".我们应该有"我自己的理想". 我一直相信,教育理想从来不是教育家的特权,也不只是贯彻国家或者学校的精神.我以为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有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憧憬,唯有如此才能称得上一名合格的教师.因为教师的作品是"人".教育是在创造未来.人总是把自己觉得最好的东西留给未来的.如何去影响你有机会影响的人,这反映出你内心最希望将来的世界变成什么样子.这样的事情,自己没有理想的人是做不了的.  相似文献   

10.
李庆生 《课外阅读》2013,(18):40-41
<正>我是骄傲的,我向来这样认为。我从不把骄傲看做一种错误,优秀的人总该活得与众不同些。这往往是被宠坏了的孩子才会有的想法,但我却正是这样。初中整整三年的时间,我习惯于自己的骄傲,也放纵这种骄傲。虽然我的成绩在全班不是最棒的,但我总认为自己与那些"高分低能"的高材生不可同日而语,我们根本不是同一类人。我对他们不屑一顾,所以当他们在黑板与课本间周旋时,我正卖力地搞着我的广播、校报、舞蹈和演讲。  相似文献   

11.
离开学已只有几天时间,忽然感到紧张,因为离高考越来越近了。 越来越多的人会问:"你以后报哪个专业呀?"我常常笑而不语,自己明白:我的志向或者说是理想,不是某个专业所延伸的职业。专业是要选的,职业是要定的,但理想不是那么  相似文献   

12.
金生鈜教授是我的老师,写自己的老师本来就不那么容易,何况金老师平素又最痛恨人家吹捧自己.有一次,他对我们说:"我知道自己远没有人们所说的那样好,所以每次他们说我如何好时,我都感到十分不自在,我倒希望别人真诚的非常严格的批评."如何写?何以写?这绝非一个简单的问题.金老师要求我们为人为事真实、诚恳,是什么就是什么、不是什么就不是什么.回到教育本身,追问最真实的教育,这是老师所追求的教育信条.回到老师自身,尽力回到老师自身,也许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麦克今天,一个中国叔叔向我Dad介绍他的儿子时说:"这是犬子。"我当时就觉得很纳闷,"犬"不是狗吗?怎么说自己的孩子是狗孩子呢?西西哈哈哈,这你就不懂了吧!那个叔叔在你爸爸跟前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并不是不喜  相似文献   

14.
丁磊 《课外阅读》2011,(20):50-51
总是碰到许多大学生问我毕业以后是怎么获得成功的,我说很遗憾,我大学选的专业并不是自己喜欢的。我很喜欢电脑,高中时就在苹果电脑上写游戏,自学完了BASIC语言。1989年我选择大学专业的时候,很想选计算机专业,但因父母说计算机辐射大,对健康有害,我就填了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的通讯专业,被分到了全校最  相似文献   

15.
与美丽约会     
正这是一次创新课比赛。"欢迎初一(三)班的同学来和美丽约会。"我对初次见面的孩子们说,"你们知道我是来做什么的吗?"几个同学小声说道:"你也是来和美丽约会的。""是的,我不是来参加比赛的,我和你们一样,也是来和美丽约会的。但是,美丽在哪里呢?"好多孩子指着自己:"在这里。""对,在你那里,在我这里。让我们一起喊出:初一(三)班,我最美丽。"学生开心地齐声喊着,整个教室都兴奋起来。我告诉大家:"这是自信的美丽,希望在今天的课堂上,大家都能自信地表达自己。"我又请大家把掌声送给自己和同学们:"这是热情的美丽,希望今天的课堂上,能够及时出现掌声。"  相似文献   

16.
和自己同课异构,不是我执教公开课的特例,家常课中我有时也会如此做。23年语文教学生涯,从最初对专业的热情转向慢慢学会自觉地思考,尤其2001年开始的新课程改革,更是让自己一路且行且思。这不禁使我想起郑板桥的《题画竹》:"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虽不及郑板桥画竹"日挥夜思"之精深,  相似文献   

17.
王可  胡馨月 《大学生》2012,(6):34-36
在中国,大家总是这样介绍我:"这是王可,她是哈佛的毕业生。"最普遍的回应是:"你能去哈佛读书,一定是最优秀最聪明的学生。"我一直以来都在思考:从社会大众和媒体钦定的最好的大学毕业,被界定为"最优秀和最聪明"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我是一个学术奇才吗?这意味着我可以轻而易举获得一份报酬丰厚,地位高贵的工作吗?这意味着我被列为社会精英,智力高人一等吗?根据我的个人观察,许多人都会这样说,他们的确也这样对待我。但是,我一直坚信,哈佛本科带给我的核心价值,既不是学术能力,也不是吸金大法,当然更不是社会地位。我最珍惜的哈佛教育,并不是她世界一流的设施,四处获奖的教授,高水平的学术讨论,而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生活机会,让我在课堂外与一群各不相同,极富才华,胸怀大志的年轻人一起,去学习,去娱乐,去生活——是我的哈佛宿舍生活。  相似文献   

18.
我希望有一天能做出许多核心技术,对我的祖国、对全人类有所贡献。这是我的心愿,尽管自己的能力有限,但这个愿望一直在我心中长存。——王中林几个"没想到"铸就科研人生回顾我个人的成长经历,可以用几个"没想到"来概括。第一个没想到,是在我上高中二年级的时候,我没想到有机会考大学。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制度,第二年,我考上了大学,这对我来说是一个人生的里程碑,我踏上了人生的第一个基石。可以说,在此之前,我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第二个没想到,是我在大学时期学了物理专业。当时以我自己的兴趣,不是太想学物理,而是一心想学雷达工程,可由于物理成绩  相似文献   

19.
<正>刘欢和黄渤有一个共同点,两位学的专业都不是自己现在从事的职业,但两位都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很高的成就。当我讲历史的时候,有人就会问:"你不是搞音乐的吗?术业有专攻,你搞音乐的讲什么历史?"我就跟他说:"对不起,说我搞音乐也不对,我在清华大学读的是无线电专业,我是学雷  相似文献   

20.
从事小学中年级教学的这几年,我深切地体会到:孩子们对老师的选择不是看谁的学问大,而是看谁与自己最亲近.本人生就一双灵动、传神的眼睛,除此之外它还有一些特殊的本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也是我成为"孩子王"的法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