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等学校的主旋律是“人”而非“制器”,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失去了人,忘记人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有状斡世界,致使大学人精神危机、人教育困难重重。高校应针对路弱环节,积极转变教育现念,努力探索新途径,新方法和新内客。本从课程设置、教材改革、教师言传身教、专门教育以及创设丰富多彩的校园化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如何重塑大学人精神,使大学重新焕发出其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2.
人文精神教育关系到一个社会的价值导向和文化导向问题,关系到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塑造问题。大学教育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如何来构建它的人文精神。在文化视野下,培养人文精神还要从对大学生加强人文素质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入手,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3.
一、重建大学原本应有的人文精神,构建新世纪人文大学的理念 大学从根本上讲,是“大学问”的象征,它有着恢弘的大气象和自由、民主、科学、创新的精神,它以博大的胸怀包容着整个宇宙。所以中国古代大学遵循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的宗旨,和“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的要义。正是这样,大学把学者与求学者、教育与研究、学校与社会有机地联系起来,学习知识,探讨真理,使大学担负起天下兴亡的重大使命,并不断促进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大学的这种崇高使命,又为知识界、学术界乃至整个人类创造了一种极好的学术环境。  相似文献   

4.
人文精神是大学的灵魂,是大学教育的核心。大学应在构建人文社会中发挥其建设性作用。只有重新审视大学的社会职责、重新界定大学的社会使命、重新构建大学的发展模式,才能使大学在深化改革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扮演其适当的角色,担负起应尽的使命。  相似文献   

5.
论大学人文精神的培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人文精神与终极关怀、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与人文知识三者的关系出发 ,对大学人文精神进行再考察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培育大学人文精神的一系列方法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和工具理性的张扬,加剧了大学人文精神的缺失.为了顺应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渗透的发展趋势,重塑大学的人文精神,大学应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建立科学、民主的制度文化;改革课程体系,建立有效的人文教育机制;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文化;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培养大学生的自觉诉求意识.  相似文献   

7.
8.
过去的20世纪是人类崇尚科技理性的世纪,科技理性在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创造灿烂辉煌的物质明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全球性的社会问题。诸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温室效应,心病加剧,道德失范等。鉴于科技理性带给人类这些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从20世纪70年代起,美英日等发达国家的大学相继出现了人教育回归的趋势。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在大力弘扬科技理性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人教育,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加强人队伍建设,做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协调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迄今为止,学界尚未有人专就大学人文教育与人文教育专业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有鉴于此,从发生学意义上探讨了人文教育与人文教育专业概念的提出及其涵义,并在此基础上比较了大学人文教育与人文教育专业的异同。从同的方面说,两者均要通过外在知识内化为大学生的内在素质,均须使用讨论、对话、实践、反省之类的人文教学方法。从异的方面说,前者是教育的目的,而后者是一种师范专业;前者侧重于通识课程,而后者侧重于专业课程。  相似文献   

10.
目前大学人文精神衰颓倾向已成蔓延之势.确立人文教育、科学教育极融合的教育理念,构建人文知识的科学体系,形成人文精神的教育体系,是构建大学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世界研究型大学的学术组织从单一学科的讲座、院系,发展出跨学科的研究中心等机构.尽管如此,其不懈探索自然和社会规律的知识观和自由探索、不畏权威的学术信念和联系实际的学术传统没有变,因而研究型大学学科建设的内在逻辑与科学家的创新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谐一致,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三项功能和谐一致.中国研究型大学由于具有不同的知识观传统,因此对学科建设的理解和实践存在偏差,在学术组织、学术信念和学术活动上没有突破“体用两分”的模式.中国研究型大学内涵式建设要循序渐进、分类定位;以服务社会作为科学研究和学科融合的生长点;调整研究机构和院系组织为创新人才成长铺路;以国际化为契机带动学术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12.
人文精神是人性在不同时代和文化背景中尚真、尚善、尚美的精神体现。大学理念反映了大学发展的内在逻辑,造就着大学的精神和文化品味。中国大学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探索前行,经历了古代以“道德为本”、近代以“道德为重”、现当代以“自主、服务、创新、超越”的理念革新,以独特的姿态彰显着人文精神,并在历史的齿轮中求一圆满预设。  相似文献   

13.
人本主义课程论打破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课程,它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和自由发展为宗旨,注重学生的情意教育,强调学生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倡导适切性原则、非指导性教学方法、多元化评价等,这些原则和理念对于今天的中学教育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中西方传统哲学思想根源的角度探究中华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实质与方向性问题。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合理内核的传统辩证思维智慧,其现代化转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方向。  相似文献   

15.
人本思想的基因中外古已有之,在历代思想修为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随着学界对马克思人学思想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思想政治教育人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在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实践模型构建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其中以"人本思想"为指导的"中国梦"实践活动就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文章以"人本思想"为切入点,论及"中国梦"人本化的实践以及"中国梦"作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超越。  相似文献   

16.
郑石明  要蓉蓉 《教育研究》2021,42(3):113-125
第一轮"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和第五轮学科评估正在进行,学科作为重要的评价单元必将推动高等学校内涵式发展.将生态学理论引入学科建设,为学科发展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但如何建设学科生态系统和选择实践路径仍需探索.优化学科生态系统需要打造学科群、突出"高峰高原"学科发展优势和树立学科品牌.因此,各高等学校应从社会生态系统、学科内部生态系统和学科群生态系统三个层面同时发力,完善动力机制、夯实组织基础、协调学科发展和推动学科开放,建设良好的学科生态系统,以促进新工科、新文科建设,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7.
郑石明  要蓉蓉 《教育研究》2021,42(3):113-125
第一轮"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和第五轮学科评估正在进行,学科作为重要的评价单元必将推动高等学校内涵式发展.将生态学理论引入学科建设,为学科发展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但如何建设学科生态系统和选择实践路径仍需探索.优化学科生态系统需要打造学科群、突出"高峰高原"学科发展优势和树立学科品牌.因此,各高等学校应从社会生态系统、学科内部生态系统和学科群生态系统三个层面同时发力,完善动力机制、夯实组织基础、协调学科发展和推动学科开放,建设良好的学科生态系统,以促进新工科、新文科建设,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8.
《红高粱家族》是莫言基于现代文明中人类种的退化的人性危机而著就的,基于人本主义的视角浅析发现,人本主义存在本体论下自然界的"红高粱"及"祖辈们"的种性,人性本能论下"红色"人性的诠释,"野合"人性的展现,"反抗"人性的内化,需要层次论下生存、尊重、爱情的人性需求,都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文化和谐相处的人性真谛。  相似文献   

19.
人文性是一个内涵丰厚的概念,它是民族性与包容性、共时性与历时性、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多样性的统一,和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建立在一般意义的人文性内涵基础上的,仅仅在人文性积极意义的向度上理解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不足取的。语文课程人文性立足于学生发展的基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体现出先进文化的主导性,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学生人文精神体验的独特性和发展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20.
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要区分语言和言语的教育与训练,听、说、读、写并重,绝不可忽视听、说.语文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语文教学要把二者结合起来,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才不至于走弯路而取得多快好省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