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在我国幼儿师范学校所使用的《幼儿教育学》教材,曾多处提到和介绍了几十年来对早期教育实践产生着重大影响的两种学说:早期智力发展优势论和关键期论。无疑,这些学说本身,对早期教育理论发展有着重大的贡献。但作为一种理论学说,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逐渐走向完善的。在从事具体教学和科研过程中,我们觉得对幼儿教育理论的有关问题需要再思考和再认识。 早期智力发展优势论是美国教育家本杰明·斯·布鲁姆提出来的。《幼儿教育学》一书介绍,布鲁姆对近千人进行了从婴幼儿期一直跟踪观察到成年的“追踪研究”,他通过分析实例,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假设,即5岁前是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期。他指出:如果把17岁时所达到的普通智力水平看作100%,那么,从出生到4岁就获得50%的智力,从4至8岁又能获得20%的智力,而余下20%  相似文献   

2.
在有关“非智力因素”的讨论中,我认为一个关键的问题是“非智力因素”的提法是否科学。下面我来谈点看法。首先要指出的是,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智力”这个概念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关于“什么是智力?”的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国教育理论界把智力看成是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判断力等,这只能代表一家之言。目前国内心理学界把智力界定为“人们在获得知识(学习)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或特征”①而国外对智力的看法更是众说纷纭。早在本世纪二十年  相似文献   

3.
英国現行学制基本上是以一九四四年邱吉尔联合政府通过的国民教育法令为基础的。这个法令規定将义务教育年限延长一年,即从原来的五至十四岁改为五至十五岁,在可能的条件下,还要延长到十六岁(一九七二年开始实行)。法令还規定招收百分之五十的二至五岁的儿童进行学前教育,規定受完初等教育的儿童必須經过“十一岁考試制度”(即英語和数学的甄別考試及“智力測驗”),分別进入文法中学、技术中学和現代中学。这个法令标榜所謂“教育机会均等”、“普及中等教育”等口号,但实际上是按照資产阶級的需要,通过严格的考試制度和学校的双軌制,对学生进行阶級划分,予以不同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基本状况澳门小学教育学制为6年,入学年龄为6岁。葡萄牙把小学教育称为“基础教育”,并把小学6年分为两个阶段:前4年为“小学教育”阶段,后2年为“预备中学”阶段。葡萄牙中学教育的学制为5年~6年,若包括大学预科,则为6年~7年,入学年龄一般为12岁。中学一般分为初中和高中,各为3年。高中阶段又分为两部分,最后1年为大学预科。澳门到1994年止共有小学80所,学生为4万余人,其中私立学校为47所。中学共有40所,学生为2万余人;除4所官立中学外,其余36所为私立中学。澳门的中小学大部分集中在澳门地区…  相似文献   

5.
一、明确教育发展目标  到2002年达到以下具体目标:——提高0~3岁儿童的入托率,3~6岁儿童的入园率达到100%。——义务教育各项主要指标继续保持全国和市的先进水平,在总量上全区小学基本实施“小班化”教育;创建8~10所市、区素质教育实验校,使每个学生就近接受充分和优质的教育。——普及智力残疾适龄儿童青少年的教育,中轻度智残儿童二年制学前教育入学率达到85%,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初级职业技术教育入学率达到85%以上。——让每个初中毕业生都能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的招生规模和所…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中国的父母不太重视儿童的早期智力开发。进入80年代以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年轻父母们大开眼界,听到许多闻所未闻的说法。比如,美国心理家布鲁纳说,一个孩子到4岁时,其智力发展到了50%,另外30%到8岁时发育完成,其余的20%到17岁完成。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育的基础主要是5岁以前奠定的,它占整个教育过程的90%。”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儿  相似文献   

7.
多元智能视野中的教师角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多元智能理论1983年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新的智力结构理论———多元智能,这使美国甚至全世界的教育者开始重新审视传统智力的测量方式。在此以前,依据考试分数来界定的智力商数(IQ)是智力的核心概念。加德纳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界定智力结构,认为“智力是在特定文化背景或社会中解决问题和制作产品的非常重要的能力。”他指出“多元智能”包括:1.语言智能:即有效利用口头或书面语言的才能;2.音乐智能:即感知、欣赏、甚至创作音乐的能力;3.数理逻辑智能:即利用数字和逻辑推理的才能;4.空间智能:即准…  相似文献   

8.
美国心理学家平特纳 (R·pintnes)研究认为 ,初生到五岁是智力发展的最快时期 ,也是教育的最佳期。据研究 ,儿童的某些能力发展是有时间性的 ,在某一特定时期 ,儿童对某种能力的培养、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训练既容易又快 ,若错过了这个时期再去学 ,就要花费更大的精力和时间。语言心理学家认为 ,语言的开发学习应当从 0岁开始。幼儿到了 4岁时 ,其智力发展已达到5 0 % ,在 8岁时 ,心智发展已完成 80 % ,到 1 7岁时 ,才会完成余下的 2 0 %。学前儿童的语言教育对语言智力的开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将对学前儿童的语言教育进行初步…  相似文献   

9.
非智力因素是指学生的兴趣、注意、情感、动机和意志等,它们虽然与学生的智力水平无直接关系,但这些因素却都能促进智力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总结自己丰富教育经验时指出:“学生的智力兴趣越浓厚,越多样化,学习就越为学生所珍重。学校应当猛烈地燃起学生智力生活的永不熄灭之火。吸引他们参加弓队入胜的兴趣盎然的益智活动,使他们获得智力的不断发展,这是学校教师的天职。”我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必须把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注意发挥非智力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催化剂作…  相似文献   

10.
“终身教育”切中“制度化教育”的时弊。从正式形成这个概念并把它作为现代教育战略开始,到如今已经成为时代潮流。惟其如此,我国现在到处为“终身教育”叫好,而在舆论中谈到“终身教育”,却鲜见一个小小的“不”字。倒是作为最初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表述“终身教育”概念的日本学者波多野完治,对日本教育主管当局很快对“终身教育”问题作出响应,持保留态度,担心它一旦落入官僚掌握之中,将导致“对人的一生的思想”的控制。且不说这种担心是不是过虑,不妨从一般情况谈起。在我国现实状况下,假如谁愿意终生受教育,那就意味着:从4岁起进幼儿园,7岁进小学,年满16岁初中毕业,算是家长、个人和国家都尽了法定的“教育”的义务。此后,个人是不是进一步受教育,那是家长和个人的事。由于义务教育只是不完全的基础教育,故还须受高中教育。到年满19岁时,算是受完了基础教育。不过,基础教育即使!终身教育“切中!制度化教育“的时弊#从正式形成这个概念并把它作为现代教育战略开始,到如今已经成为时代潮流。惟其如此,我国现在到处为“终身教育”叫好,而在舆论中谈到“终身教育”,却鲜见一个小小的“不”字。倒是作为最初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表述“终身教育”概念的日本学者波多...  相似文献   

11.
去年下半年,全国托幼工作会议和全国保健工作座谈会相继召开。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是:加强婴幼儿早期教育和婴幼儿智力发展的研究,注意从摇篮时期就开始培养人才。方毅副总理在会议上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科学是关键,教育是基础,婴幼儿的教育又是教育工作的基础。”儿童一代是否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品德和发达的智力,直接关系到民族的兴旺和国家的前途”。会议号召:要从关心国家民族的前途出发,做好婴幼儿的保健和教育工作,要把它当作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好。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Dr·Gardner)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他认为,传统的智力观过于狭窄,把智力主要局限于“学业性”智力,忽视了对学生发展具有同等重要性的其他方面。他指出,人类的智力是多元的,除了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两种基本的“学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传统意义上的语文教育,历来重视训练。张志公先生在系统研究了中国的传统语文教育之后,曾经把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的主要特征概括为“四线并进,分线合击”,也就是识字、写字、读书、作文四条线各有自己的训练体系,最终融合起来形成一个人的语文能力。识字从“三百千”开始,写字从“上大人”开始,读书从韵文到骈散的吟咏背诵,作文从对对子到八股,都是有很强的训练成分的。   国外的母语教育也普遍重视通过训练形成学生的语文能力。法国 1995年的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生应该将语言训练和课文学习结合起来,必须具有语文训练、精…  相似文献   

14.
湖区文化运动及其对美国成人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岁到80岁之间是人们最好的培育智力和接受教育的时期”眼8演。这个学习持续一生时期的理念在他们的CLSC活动中得到最好体现。这是一个自我指导的学习组织,为成人提供系统的阅读计划,通常是邻居几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没有正规教育的诸多束缚。湖区杂志在CLSC中广泛发送,促进了自主学习的习惯,激发内在而非外部学习动机,没有考试与作业。如文森特所说,湖区中心是一所为“那些不能进入学校的校外人士开办的学校,......一所每个人自己家里的学校”。眼9演教育作为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每个人都有接受知识的权利从宗教的角度,他把学习和…  相似文献   

15.
目前,大多数家长仍停留在教孩子识字,背诗词或学音乐、绘画等某一方面,而对孩子进行较为全面的智力开发训练重视不够。有关专家研究表明,5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这与人大脑的发育是相适应的。5岁孩子的大脑已达成年人脑重量的95%,是人智力发展的黄金时代,可以说人的智力30%是在4~8岁间获得的,一些从事科学创造的基本素质也是从儿童时期培养的。比如:印度发现的狼孩由于错过了智力开发时期,在回到人类社会后,虽经多方面的教育仍然与狼差别无几,是永远不可能恢复到在人类社会中生长jj88a15的儿童的智商水平…  相似文献   

16.
他17岁做了民师。22岁考入永吉师范……29岁当上了老爷岭村小校长。是学校年纪最小的老师;他在偏僻的老爷岭当了8年校长。把教育科研当成立校之本。把一所乡村小学办得有声有色;他不断学习,从初中学历到中专。再到专科,再到本科,一直到硕士研究生:他是省科研型名校长,他为农村教育科研探索了一条创新之路。他把新站中心校打造成一所真正的“乡镇科研型学校”;他年过“不惑”,激情正烈,他制造了乡镇学校科研的传奇……他就是44岁的解祥先。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素读” “素读”的提法是日本人最早说的。日本人把我国古代私塾的授课方式定义为“素读”。国际著名的右脑开发专家、日本教育博士七田真说:“这种不求理解、大量背诵的方法是培养天才的真实方法,也就是右脑教育法。犹太教育培养出了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的教育就是以记忆学习为中心,强调反复朗读。”大量的事实证明:“素读”法直到今天依然是犹太人早期教育的主要手段。他们的孩子从三岁开始就要接受每天六到十个小时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8.
我国教育投资规模的现状分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政府陆续出台的教育法规及文件,明确提出“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规定了一系列方向性指标,主要是“两个比例”、“三个增长”。“两个比例”指本世纪末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NP的4%;各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  相似文献   

19.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的重要工作。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学校的任务在于,把美感和许多世纪以来创造的美变为每个人心灵的财富,变为个人的和人们之间道德关系中的审美素养。”学校的美育除去单纯的艺术教育和欣赏外,还要溶汇在教学过程和活动之中,而学生在校时间的80%是在课堂上度过的,所以美育必须溶汇到以智力认知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前苏联教育家赞克夫指出:“传统教学很明显的毛病就是没有向学生展示出艺术的,也只有艺术才具有的那些宝藏。”那些只驻足于“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常态的教学,无法…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 “要在训练语 言能力和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 生智力,特别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如何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把开发学生智力,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放到一定的位置,使语文教学的任务落实到实处呢?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要走出认识的误区。要认识到:不要把阅读看成是单纯地学习几篇课文。阅读课从本质上来看,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