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政服务目前在国内、国外成为第三产业中重要的一种产业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应用型家政服务人员的培养就是满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人才需求,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在人口老龄化社会日渐迫近的趋势下,应用型家政专业人才需求日益旺盛.依托学校教师构建的应用型家政服务人员培养机制,主要以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及实训基地建设为内核构建机制体系,进而评估应用型家政服务人员培养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家政服务人才培养在地方政府政策扶持、社区服务转型、家庭迫切要求、失土农民就业等现实需求下应运而生的,面对不断升温的家政服务业人才需求,街道家政业发展陷入发展观念陈旧、发展速度缓慢、发展规模过小、发展后劲乏力的人才培养困境,以标准化建设家政培训实操室、高规格设置家政服务课程体系、高层次建构家政实践教学体系、高水准凝聚家政服务区域品牌等方面进行了"顶层设计"和实践,摸索出一条适合区域服务人才培养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由于社会生活需要,家政服务专业应运而生。家政专业的发展建设存在与市场需求不衔接和专业吸引力不够等问题。以我校家政服务专业为例,发现问题的主要症结是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专业建设的核心,也是人才培养的依经验和方法进行思考总结,以期能够对高职家政服务专业课程设置提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4.
地方高校社会服务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互动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许多地方高校把自己定位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型高校.开始重视社会服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地方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可以通过互动价值的分析、互动平台的构建和环境的营造、互动方式的适当选择以及互动机制的建设等,与社会服务形成一个服务于有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体,以此推动地方高校在竞争中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特色建设应以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突破口,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应用型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从指导思想、培养模式、培养特色、课程体系及学生自我培养引导机制等方面进行构建与实现。  相似文献   

6.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建设具有自身特点的大学质量文化,有利于彰显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地方性”“应用型”“特色化”办学优势,更好地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地方发展,保障学生成长、成人、成才,持续提升学校社会影响力和办学竞争力。在制定和完善大学质量文化建设基本制度、将质量文化建设纳入高校制度体系的基础上,构建起教学质量动态监测与反馈机制、教学质量保障内外联动机制、应用型师资教育培养机制和教育教学质量报告发布机制,对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实现办学模式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地方性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构建一个社会服务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互动模式,通过互动方式、互动环境、互动价值的管理和建设,提升机制的运行效率,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解决地方性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面临的资源短缺、成本收益控制失调、产学研合作环境差等难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基于可雇佣性开发的过程性人才培养机制,在国家政策性指导、社会发展的人才规格新期待、地方本科院校可持续发展之路探索中应运而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积极建设三个课堂,注重人才培养的实用价值和差异发展,注重人才培养的能力本位和内生动力,注重人才培养的产教融合,主要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实用性应用型人才。基于此,笔者首先分析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缘起,其次总结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最后总结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9.
地方应用型工科院校在助推高水平应用型工程大学建设过程中,离不开校社科联有效机制的建立。工科院校社科联建设应从科研平台建设、创新机制两大方面着手,加强对外交流,强化服务社会意识,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重点培育机制,建立人才培养机制等,充分发挥社科联在推动工科院校社科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1):198-200
试点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高素质人才产出为指标,通过搭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平台,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控制,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健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等有效措施,为企业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