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尹钊  刘宝  张继超 《收藏》2013,(8):82-87
中国金银器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每一时期的金银器都具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徐州出土的汉代金银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代金银器的发展轨迹。这些金银制品,除继续用包、镶、鎏、错等方法用于装饰外,还将金银制成金箔或泥屑,用于漆器和丝织物上,以增强富丽感。重要的是,汉代金细工艺本身逐渐发展成熟,最终走向独立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尹钊  李颖  张继超 《收藏》2012,(13):82-87
汉代人们的灵魂升天观念浓重,并认为龙可以带着亡人的灵魂升入天庭,因而在很多汉代墓葬中常常出土有大量的龙形或雕饰有龙纹的玉器。现将徐州西汉楚王陵中出土的这类玉器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3.
钱丰 《收藏》2008,(7):82-84
宋代金银器多数出自窖藏、墓葬和塔基。金器多为饰件,银器多为生活与宗教用品,有碗、盘、杯、盏、盅、碟、尊、壶、盆、钵、盂、罐、瓶、盒、匜、托、匙、勺、筷子、执壶、温碗、熏炉、渣斗及盛放佛骨舍利的鎏金银棺、银椁、银函等。加工方式分别采用钣金、切削、抛光、焊接、压印、模冲、錾刻、捶揲、镂雕、鎏金等传统工艺,并有所创新。器形构思巧妙,较多运用錾刻、镂雕、铸造、焊接等技法。  相似文献   

4.
宋笑飞  张敏 《收藏界》2011,(5):111-114
中国最早的黄金制品是甘肃玉门夏代古墓出土的金耳环,距今已有4000余年的历史。金和银以其独特的材质美,被人们视为珍宝,成为财富的象征,历来被皇家权贵制成精美的器物、饰品。金银器又因其材料的特殊性,稳定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使之能够加工改制、花样翻新。因此,我国古代金银器传世的不多,主要来自考古发现,多年来全国各地出土的金银器达万余件。这些出土的金银器数量大,种类多,年代明确,省  相似文献   

5.
杨永琴  佟强 《收藏》2008,(3):126-127
金代出土和传世的金银器以小件居多,包括生活用品和装饰品。常见金代金银器有耳饰、带銙、银盏、冠饰等,纹饰柯莲花、盘长、凤凰等,这些器物制作精良,构思新颖,典雅秀美。  相似文献   

6.
谭前学  尹夏清 《收藏》2010,(6):144-149
陕西扶风县法门寺素称“关中塔庙始祖”,是我国古代安置释迦牟尼佛骨舍利的著名皇家寺院。释迦牟尼佛灭度后,遗体火化结成舍利。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统一印度后,为弘扬佛法,将佛的舍利分成84000份,分送世界各国建塔供奉。中国有19处,法门寺为第5处。1987年在法门寺塔基唐代地宫中发现了121件金银器。其中唐懿宗供奉60多件,唐僖宗供奉10多件,是首次发现的确属皇帝所有的唐代金银器。  相似文献   

7.
王丽 《收藏》2009,(5):92-93
岐山县博物馆藏有一批汉代青铜器,现精选5件与大家共赏。 1.元寿二年铜镫 1984年出土于岐山县益店镇妙敬村。通体素面无纹饰。浅镫盘,直壁,方唇,平底。盘心有仰锥(灯芯)。盘下承以圆柱形柄,上部呈球形,中段有竹节形结节。  相似文献   

8.
唐新 《收藏》2009,(7):90-91
邓州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与湖北接界,地理位置优越,自古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遍布着众多的文化遗迹。 在邓州城区大十字街西南方,原来有一座佛教寺院——福胜寺。  相似文献   

9.
吴丹微 《收藏》2016,(11):12-19
2016年4月9日至7月10日,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携手徐州博物馆联合推出“大汉楚王与南越王——徐州汉代文物精品展”,以192件(组)徐州汉墓出土的珍贵文物为依托。  相似文献   

10.
刘云辉 《收藏》2009,(1):97-99
古代的韘(she)相当于近代的扳指,是射箭张弓钩弦的用具。古人用右手拇指拉弦,为了避免手指被勒伤,最早以柔皮裹指,故称为韘。由于柔革放弦,黏着不爽利,遂在拇指上套骨管,或用铜、矛、玉以作韘,并顺应手指的曲度,做成特殊的凹面型。  相似文献   

11.
李维翰 《收藏》2014,(2):84-85
玉剑饰,是古代镶嵌在剑上的装饰玉器。在徐州博物馆陈列的众多汉代玉器中,精美的玉剑饰显得尤为突出,人们在观赏时往往对其华美的神采和精工的雕琢赞叹不已。  相似文献   

12.
杨玉彬 《收藏界》2013,(1):30-32
(接上期)西汉中期玉璜西汉中期玉璜不仅数量众多,流播地域亦十分广泛,表明此期已经步入汉代玉璜制作与使用的繁盛阶段,同时玉璜的形制、纹饰较西汉早期亦发生了显著变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色。西汉中期,早期流传下来的双首合体龙形玉璜仍继续流行。江苏徐州铜山县小龟山汉墓出土的双首合体龙形璜(图12),体扁平弧形,两端龙首末端平齐,龙嘴微张,舌内卷,上、下吻宽度相同,杏仁眼,眼睑向左右两侧外出细阴线眼尾纹,耳后竖,耳下部雕琢一束细阴刻绞丝弦纹鬃毛,龙身雕琢精整疏朗的谷纹,外有凸弦纹边阑。本式璜标本还见于河北定县八  相似文献   

13.
尹钊  岳凯  徐文楷 《收藏》2013,(11):78-81
凤鸟纹装饰出现得很早,考古资料显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凤纹图像。湖南洪江高庙文化遗址出土的印有凤鸟、兽面和太阳纹图案的白色陶罐,其凤鸟的姿态为飞翔状,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凤形纹样。另如内蒙古赤峰出土的红山文化的凤形陶杯;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双凤朝阳”象牙雕,吴县鞋山墓葬出土的良渚文化凤鸟纹壶等。  相似文献   

14.
王丽 《收藏》2014,(12):53-54
复色釉陶是西汉末到新莽时期出现的一种釉陶新装饰品种,流行于河南济源、陕西宝鸡、陕北富县等地,工艺来源或与模仿漆器装饰有关。岐山县博物馆收藏汉代釉陶器物数量众多,其中有两件复色釉陶鼎、两件复色釉陶壶,造型端庄大方,釉色均匀细腻,是汉代复色釉陶作品中的珍品。  相似文献   

15.
王天艺  王勇刚 《收藏》2011,(8):25-30
囷(qun),是汉代随葬陶器中的重要明器,意寓死者在另外一个世界也有地方储存食物,它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至汉代风靡中原地区。北接关中的延安,作为汉代重要的防御边疆,深受关中文化的熏染。本文通过对10多种不同形制困的对比研究,总结出延安地区汉釉陶困的造型、工艺、艺术特征及其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16.
王永彪 《收藏》2008,(2):104-104
湖南省汉寿县于近年出土了一批东汉金银器,其中几枚金银饼极为罕见,现公诸同好。镂空龙纹金饼 直径6.3厘米,厚1.8厘米,重244克。表面隆起,镂空,中心雕一铜钱纹,周围雕有两条龙,龙身刻有纹饰。底部内凹,铸有鳞片状纹饰(图1)。  相似文献   

17.
青州为古九州之一,自古为海岱重镇,文化底蕴丰富,是一座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名城。青州市博物馆富藏汉代釉陶器,其大部分出自马家冢子汉墓。该汉墓位于青州东部谭坊镇马家冢子村东150米处,应是东汉中晚期北海国某位重要王室成员之墓。墓中所出宜子孙玉璧(图1)为青州镇馆之宝。釉陶器约在西汉中期出现,东汉已很盛行,尤其在北方地区,成为与南方青瓷相抗衡的品种。马家冢子汉  相似文献   

18.
刘云辉 《收藏》2010,(6):103-114
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古代玉器的发达时期。同先秦时期相比,传统礼玉在汉代已人为简化,但装饰用玉却出现了不少新品种,玉质容器明显增多,特别是葬玉中新出现的玉衣、玉枕、镶丘漆棺,其用玉数量之多是相当惊人的。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以后,汉人的足迹已至中亚和西亚,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丝绸之路的畅通,使新疆和田玉输入中原的数量较前大为增加,而汉代玉器中狮形带翼玉辟邪的造型,则是明显受到了西亚等地外求文化的影响。作为陈设之用的汉代圆雕玉器,更是率先以纯艺术的面貌出现。另外,汉代由于使用了钢铁制造的琢玉工具,使玉器工艺的雕琢水平有了空前提高。正因如此,汉代成为中国古代玉雕史上继战国之后又一个繁荣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9.
杨玉彬 《收藏界》2012,(12):47-49
汉代玉璜的形制、纹饰与雕琢工艺技法,直接从战国同类器中沿袭、衍变而出,两者前承后续关系明晰而共性颇多,因故研究者论及古代玉璜发展演变史多将其归入一个大类并说。汉代玉璜的特征及其兴衰演变轨迹,可大致分为早、中、晚三期叙述。西汉早期的玉璜,出土数量多、形制庞杂、制作精细,与战国中晚期玉璜的  相似文献   

20.
杨玉彬 《收藏界》2013,(8):30-36
1991年冬季,安徽天长市东郊三角圩水利工地施工时发现一古墓群,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天长文物管理所组织考古队对该墓群进行了清理发掘,共清理战国墓1座、汉代墓葬24座,出土珍贵文物数百件,被评为199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其中仅"桓平"墓就出土玉器90件,现择其精要介绍如下。利物对为仅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