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科学概念的建构过程。前概念是学生对日常生活中感知的现象,通过长期的经验积累而形成的对事物的非本质的认识。这些认识往往是初浅的、不完善的、有的甚至是错误的,但它是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电灯亮了》是大象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电与我们的生活》单元的第二课。本单元属于综合探究活动单元,二级目标是对事物的结果和原因进行假设。  相似文献   

3.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科学概念的建构过程。前概念是学生对日常生活中感知的现象,通过长期的经验积累而形成的对事物的非本质的认识。这些认识往往是初浅的、不完善的、有的甚至是错误的,但它是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基础。在科学课上,教师就要以此为起点,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为建立科学概念收集丰富的事实。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前概念在不断经历检验和拓展,向新的科学概念转化。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获得了足够的事实材料,感性认识不断丰富,有了全面的事实就为抽象出科  相似文献   

4.
溶液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分散体系,溶液与生命活动息息相关,生命体中营养的输送和新陈代谢都离不开溶液,溶液在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如化工产品的生产,农药和化学肥料的使用绝大多数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初中化学课程中所接触的化学变化多数是在溶液中进行的。  相似文献   

5.
一、单元分析 大自然中,变化是永恒的。比如我们熟悉的水。把它放在冰箱的冷冻室,会慢慢地变成固态的冰;把冰块放在太阳下,它又慢慢地变成液态的水;时间一长,液态水还会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天空中的水蒸气遇冷,又会重新变成雨滴落到地面,这就是水的三态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始终是水的形态在变化,而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所以我们把它叫做物理变化。  相似文献   

6.
1 教材分析 1.1 地位与作用密度是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教材从识别自然界的各种物质谈起,以生活中的现象为基础,通过实验探究引出密度的概念,并  相似文献   

7.
陈中云 《科学课》2008,(2):44-44
教学目标1.能够对电路可能出现什么故障做出较为合理的猜想,能自己动手查找故障、解决问题。2.亲历组装电路、查找电路中的故障、维修电路等科学探究活动。3.意识到用电安全的重要性。教学准备分组材料:每组两袋组装电路的基本材料,共6组。演示材料:一只电路出故障的手电筒。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1.引领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感知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空气占据空间井能流动,让学生初步经历一个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2.学生能运用多种方法,选择材料,设计实验,证明空气存在,空气占据空间,能流动。学习“提出猜想——实验验证——评价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大胆猜想、勇于探究、实事求是等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孔永海 《学子》2012,(5):40-42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有的探究问题不是科学问题""指导学生探究的方法是非科学的方法""学生经历的探究过程不科学,甚至是伪科学过程"等"非科学"的现象。我们认为,科学的真谛是探索,教师的责任是让学生去做有典型意义的探究活动,从中体验、感受科学的奥秘,  相似文献   

10.
教学分析 《电池》是湘版小学《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本课时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亲历各种探究活动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细致、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指导学生学会安全用电的常识。  相似文献   

11.
教材分析;《鱼儿的奥秘》一课选自大象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探访鱼儿》。本单元属于“综合探究活动”单元。本单元以学生常见的动物——鱼做为切入点,自然生成了《鱼儿的家》、《鱼儿生活得好吗》、《还鱼儿一个美丽的家》、《鱼儿的奥秘》四个科学探究活动课题。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结束课,通过前期的层层铺垫,本课最终将教学目标指向了“鱼类的共同特征”这一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以来,科学课堂要引领儿童从探究活动中主动建构科学概念的理念已深深地影响着广大科学教师。如何从儿童的视角探索适合儿童的科学课教学,成为科学课程改革的新命题。我们在研磨教科版《科学》六年级《日食和月食》一课的历程中,尝试从多个角度探索创设适合儿童的科学学习。《日食和月食》一课的主要教学活动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13.
鲁桂红 《科学课》2009,(1):36-38
教材分析;《鱼儿的奥秘》一课选自大象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探访鱼儿》。本单元属于“综合探究活动”单元。本单元以学生常见的动物——鱼做为切入点,自然生成了《鱼儿的家》、《鱼儿生活得好吗》、《还鱼儿一个美丽的家》、《鱼儿的奥秘》四个科学探究活动课题。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结束课,通过前期的层层铺垫,本课最终将教学目标指向了“鱼类的共同特征”这一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14.
童敏 《阳光搜索》2014,(3):42-44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形成问题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盐到哪里去了》。盐和水混合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是用什么办法将盐从水中分离出来的?  相似文献   

15.
16.
吴利文 《文教资料》2006,(11):65-66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本文从一些教学实例入手,论述如何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把握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7.
教材解读 本课选自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是科学过程与方法显性化的重要单元内容之一。原教材为学生设计了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希望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对“解释与模型”有一个比较明晰的认识,对“解释与模型”这一科学方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考虑到教学的实际,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对教材叉进行了部分的调整。教学由以下环节组成:第一环节,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事实,  相似文献   

18.
教材简析 《齿轮》一课选自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本课包括三个板块: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拓展活动。其中,活动准备提示了课堂探究所必备的典型的实验材料:齿轮模型、泡沫板、刀子、萝卜、塑料棒,此部分属于学生课前探究性准备材料的过程。拓展活动中提示了一个建议性活动内容:研究玩具车或机械钟内的齿轮,探究游乐场中的娱乐设施运用了哪些简单机械的原理。  相似文献   

19.
20.
实施前的设想 最近,一直在思考:我们在设计一个主题探究活动前该做些什么?我们设计的科学探究活动是孩子们喜欢的吗?离孩子们原有知识经验有多远?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而“小学生的前科学概念的研究”让我们更加意识到了解小学生前科学概念对于设计、组织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