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教材中有一些关于天体研究的课,构成“宇宙”教学单元。它们是《太阳》《月球》《地球》《昼夜现象》《四季的形成》《太阳系》《无限宇宙》等。通过这些天体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天体的基本情况以及由此产生的一些现象,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精神,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闫亚丽 《科学课》2008,(8):24-27
教材分析《浩瀚的宇宙》《探索宇宙》《人造地球卫星》和《在太空中生活》构成《地球和宇宙》单元。《浩瀚的宇宙》要求学生从总体上认识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的关系,后面三课则分别从人类探索宇宙的角度具体研究人类探索宇宙的发展历程。本节课按照"提出问题、搜集  相似文献   

3.
陈颂 《中小学电教》2000,(12):22-23
中师地理第一章《地球的宇宙环境》从静态、动态两方面对地球所在的宇宙环境进行了描述,使学生获得了较为具体的有关宇宙方面的知识。其中第二节《太阳和太阳系》是让学生“了解太阳的结构和能量来源;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知道太阳系各组成成员的特点。”而乡村师范的绝大部分学生是来自农村,缺乏正确的天知识,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照本宣科,是难以完成教学目标的,还会降低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及积极性。为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决定采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并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4.
《太阳和太阳系》单元教学内容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而选择教学内容和探究方式,教学内容按照从部分到整体的思路来展现太阳系的概貌。太阳和太阳系对于小学生而言是既熟悉又陌生的,因此,本单元教材结构是先用观察现象、收集资料的方式进行教学,然后从“太阳与动植物”、“太阳与地球物质变化”和“太阳与人类”三个角度出发,认识太阳与地球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课程标准中,本课属于“地球与宇宙”领域中天李中的星体之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空间的内容,在教材中居于大象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制作宇宙》、《修改模型》的内容。本课教学是从两课的学习内容中提炼出来的内容,希望借助模型使学生建立太阳系的概念,进而为后面认识银河系和宇宙的浩瀚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小学自然课本第六册最后一个单元(包括第十五、第十六课),是三、四、五册中有关宇宙知识的继续和扩展。第十五课与一至六册自然课本的其他内容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要让学生认识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了解太阳系、银  相似文献   

7.
《太阳和太阳系》(自然第六册十五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星座和日地系统等天文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太阳和太阳系方面的知识。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太阳的一般情况,太阳与人类的关系;认识太阳系的构成。其中,掌握新概念,培养归纳推理和逻辑推理能力是本课教学难点。一.本课属于创造性思维课型。通过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和本课所提供的数据。图表等新知识,进  相似文献   

8.
《太阳系》是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在研究了太阳、太阳与地球物质、生命的关系、太阳能的利用之后,学生的兴趣会继续扩展到别的星球上,扩展到对太阳系的认识上。太阳系中的其他天体是学生平时难以直接观察到的,我们可以利用一些资料来帮助学生认识太阳系,让学生主动参与相关资料的收集,主动交流对太阳系的看法和认识。  相似文献   

9.
学生科学探究的脚步从“家乡和祖国”步入“地球和宇宙”以来,已经逐步了解了地球、月亮的相关知识。随着知识的积累与丰富,视野的变化与拓展,以及对太阳和太阳系的好奇与向往,许多学生特别是城市孩子早已开始了对太阳和太阳系的关注与探究,有的学生掌握的知识甚至已经超出了教材体系安排的内容,这些都为本单元的精彩教学打下了基础,同时也为教师的因材施教、创造性驾驭教材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0.
教学分析 本课是鄂教版《科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无限宇宙》中的第三课,本单元也是整个小学科学课的最后一个单元。本课学习的目的是向学生介绍人类设计、制造的探测宇宙的工具: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这些探测工具的运用,使人类对太空的认识得到不断深化,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学生通过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了解了银河系的相关知识,还学习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对宇宙有了一定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探索问题激活学生创新思维潜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的提出 ,是学生对未来的人类生存环境的创新关注 ;问题的回答 ,则是学生对未来人类生存环境的创新构建。通过问题的回答 ,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凸现。有学生说 :江山易主 ,太阳不再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因为太阳的质量减小 ,其引力减小 ,太阳系中的其它天体将会被其它恒星吸引。所以 ,太阳不再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宇宙中将不再有太阳及太阳系存在。有学生说 :物以类聚 ,太阳和太阳系仍然存在。因为是人类把距地球最近的恒星叫太阳 ,把人类所在的恒星系统叫太阳系 ,随着太阳的消失 ,一定会有新的太阳诞生 ,就一定会有新的太阳系存在…  相似文献   

12.
2002年11月15日星期五今天,我教学的内容是《太阳》这一课。这是一首诗歌,我在引导学生理解了诗歌内容之后,安排了续写这一环节。学生在经过大约四五分钟的思考讨论之后,按学习小组汇报交流,每组都有精彩的句子出现。我被学生思维的活跃、想像的丰富所折服。最后,大家一起将精彩的句子整理出来,创作了《太阳(之二)》这首诗:太阳(之二)田野上,太阳是从地里钻出来的。乡村里,太阳是从山后面爬出来的。庄稼地里,太阳是从玉米秆上长出来的。小区里,太阳是从楼顶上站起来的。公园里,太阳是从树林里冒出来的。湖面上,太…  相似文献   

13.
《无限宇宙》是“宇宙”教学单元的总结课。由于天文宇宙部分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而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辅以直观的感性材料,可以再现星体的特点、运行和联系,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推理能力及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教材分析 《浩瀚的宇宙》是冀人版六年级《宇宙与航天技术》单元的一课,这一单元包括《浩瀚的宇宙》、《探索宇宙》、《人造地球卫星》、《在太空里生活》四课,《浩瀚的宇宙》是后面学习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一、主要内容及编写特点 自然第五册中关于宇宙方面的课文共有五课,其中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四课为一个单元(第一课《秋季星空》可划在四季星座单元)。本单元在学生已经观察了日月星辰每日的东升西落、太阳高度的变化、月相变化、月亮在天空中的逐日东移、四季星座的交替出现等现象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认识昼夜、四季、月相、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相似文献   

16.
教材分析《太阳和影子》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太阳和月亮的移动》的第一课,是地球和宇宙部分的入门课,也是教材首次向学生介绍有关天文方面的知识。学生们对太阳和月亮是比较熟悉的,但对其中的许多奥妙并不了解。教师引领学生从司空见惯的现象入手,开展有意义的探究活动,通过画画、玩玩、议议、写写等形式的活动进行教学。经历了这样一个自主活动、自我探究的过程,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一定会得到提升。教学时,教师要选择天气晴朗的日子进行活动,场地条件也要有利于学生进行观察。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学生会观察阳光下物…  相似文献   

17.
郑和芬 《科学课》2008,(7):42-44
《太阳系》是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在研究了太阳、太阳与地球物质、生命的关系、太阳能的利用之后,学生的兴趣会继续扩展到别的星球上,扩展到对太阳系的认识上。  相似文献   

18.
地心说:公元二世纪,希腊的托勒玫提出地心说——地球居于宇宙中。!稍偏位置上,太阳、月亮和行星沿各自轨道绕地球运行。恒星位于“恒星天”固体壳上,更外面是神的住地。它与《圣经》的有关观点一致,诞生后千余年间成了维护教会统治的理论支柱之一。日。G说:1543年,波兰哥白尼在《天体运杆论》中提出,太阳是宇宙中。G,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太阳运行。这就使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了出来。1584年,意大利的布鲁诺提出宇宙无限说,太阳是太阳系的中。C,太阳系为数千万恒星系的一员,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17世纪,从伽利略首次用望…  相似文献   

19.
教学分析 《登月之旅》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探索宇宙》单元的第一课。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介绍人类对月球的逐步认识过程;月球的基本概况,主要是环形山的形成;介绍“阿波罗登月计划”;假想去月球旅行,激发学生的探月兴趣。  相似文献   

20.
案例及问题这是一位老师执教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3课《昼夜交替的解释》课堂教学片段:(学生观看太阳东升西落的动画。)师:你看到了什么?生:清晨太阳升起,傍晚太阳落下。师:太阳清晨从东边升起、傍晚又从西边落下的现象,我们叫它昼夜交替现象。为什么地球上昼夜会不断地交替呢?(稍一迟疑间,已有几位学生在下边抢嘴:"地球自转"。老师点一位举手的学生回答。)生:是地球自转引起的。师:还有其他观点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