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轻声词语读音的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绍林 《宜宾学院学报》2005,5(9):109-111,121
本文指出轻声方面的分歧现象,探讨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重点对比分析《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和《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中轻声词语的不同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轻声词语的判定问题和轻声词语的规范问题。  相似文献   

2.
陈瑶 《现代语文》2005,(8):12-15
2003年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以下简称<新纲>)的词表在轻声词语的处理上有了一些新变化:一方面,区分"必读轻声音节"和"一般轻读、间或重读的音节",将必读轻声词语压缩到550条;另一方面,另立<普通话水平测试用必读轻声词语表>(以下简称<必读轻声词语表>),将这550条轻声词语从<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词语表>(以下简称<词语表>)中独立出来,更有利于使用者识记.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编制理念和具体操作两个方面总结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用必读轻声词语表>的主要成绩,并从"从严处理"未能贯彻到底、 "必读轻声词"不一定"必读轻声"、轻声词语排序"言行不一"等三个方面论述其主要失误.  相似文献   

4.
刘春宁 《台州学院学报》2005,27(5):36-38,43
判定普通话轻声读音时,属于“可轻可不轻”读音的范围在不断扩大,词语数量不断增加,并处于不断变化中。普通话学习需从严规范,减少这类词语的数量,增强其读音的稳定性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5.
普通话词语轻重格与普通话水平测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普通话词语的轻重格是形成汉语言音乐美的主要因素,它对掌握普通话,克服方言语调,以及在日常口语交际和普通话水平测试(简称“PSC”)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PSC”中,应试往往不了解这一重要的语音规律而不自觉地违背了普通话词语轻重格模式。究其原因,主要是受方言词语轻重格的影响,同时与轻声音节不规范的读法以及部分词语的调值有关。  相似文献   

6.
轻声既是普通话语音的重要特点,也是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必考内容。本文通过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所选定的545条必读轻声词的示范性读音进行声学考察,认为轻声最主要的语音特征是音长的缩短,其次是音高和音色的变化,音强不起主要作用,并据此提出如何读好轻声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普通话轻声有其特定的范围,这在普通话权威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和《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以及高校各《现代汉语》教材中都有基本一致的观点,这些观点也与普通话约定俗成的表达习惯相一致。然而作为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导用书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却在轻声处理方面与上述工具书和教材有较大不同,尤其是违背了普通话约定俗成的表达习惯,造成了表达混乱,影响了测试信度,背离了测试初衷。本文主要指出并分析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8.
说到词语读音人们往往想到语流音变现象中有关词语连读时的变化,诸如"变调"、"轻声"、"儿化"等。从汉语词语声学系统角度看,语流音变现象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还有一个重要的词语读音格式也应重视。汉语词语既然有"轻声"的读音要求,与之相对的还有重音的读音要求,这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是被淡化甚至忽略的。近年的普通话水平测试(以下简称普测)把词语读音格  相似文献   

9.
规范化工作40余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特别是汉字简化、制定《汉语拼音方案》和推广普通话方面。从语言发展的观点看,汉语规范化既要宏观从宽又要微观从严,分别对待。从宽是:在合规范不合规范之间留出中间地带,让新兴语言现象有发展空间;不同文体规范的标准应有所不同。从严是:语音、文字等能一刀切的部分应统一标准;强化普通话的共同语地位,防止方言泛滥。汉语规范化的目的是使汉语随时代社会的发展而更好地发展,成为更好的传递信息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在普通话“X头”结构词语中,语义虚化是“头”语音弱化的重要表现和手段。文本以《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中《普通话水平测试用必读轻声词语表》收录的21条“X头”结构词语作为考察对象,分类研究轻声“X头”结构、“头”意义虚化与语音弱化的关系,并对相似度较高、易混淆读音的“X头”进行辨析,通过穷尽性统计《现代汉语词典》中242条“X头”结构词语发现:“X头”语音弱化为少数现象,语音弱化中的“X”均为名词性词根,“头”意义的虚化常常伴随语音形式的弱化。此外,“X头”读音存在动态变异,两本权威工具书“X头”注音内容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