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我国的造型艺术中,石雕是一种历史悠久而又别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当我们的祖先——猿人还生活在天然岩洞时,就已经知道敲打石块,制成武器和割削、砍砸的工具以及珠、环一类的装饰品.从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开始,石雕艺术便由此一代一代发展起来.湖北丹江口市武当山,是新石器时代直到汉、唐、宋、元、明、清上下五千年石雕的荟萃之区.中国画家协会主席、大画家周韵华曾赞叹说:武当山的石雕是我国第一流石雕艺术精品.这些石雕分布在八百里武当的山上山下,又比较集中在八宫二观及三十六岩洞之中,共有360多处.据不完全统计有2800多件(不包括石器).最古老的可上溯到二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在石鼓山东麓考古发掘中,发现了700多件旧石器制品,为湖北全省出土旧石器最多的地点.石器原料有玛瑙、石英、隧石,打制石器有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品、石片等.其次是三、四千年前山上山下十多处仰韶文化,屈家岭、乱石滩文化遗址出土的穿孔石斧、石铲、石(?)、石凿、石环等.时代最晚的到了民国,如金顶的抗日名将方振武诗碑、代总统李宗仁、及其秘书李品仙的诗碑、石匾、山麓朝天宫的李宗仁夫人郭德洁诗碑等.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雕刻艺术在表现形式上呈现出它的丰富多彩,如石雕、木雕、砖雕、泥塑等不同材质表现出来的雕刻艺术,在我国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实用性和装饰性,并在不同的领域里发挥着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葛彦伟 《文教资料》2014,(20):57-58
本文以传统民间美术对清昭陵石牌坊这一历史建筑形式及石雕纹饰作用的意义为出发点,通过分析和研究清昭陵石牌坊的纹样雕饰艺术特点及工艺,探求其特定的人文价值与艺术魅力。以清昭陵石牌坊中的纹饰为主要研究对象,一是对石牌坊石柱底部须弥座上神兽的研究,二是对石牌坊横梁雕刻纹饰---八宝的研究。清昭陵石牌坊迄今为止保存完好,雕工精美,神兽传神,里面集合了平雕、圆雕、浮雕、透雕等雕刻手法,纹样集满、蒙、汉多民族艺术风格,以及宗教传说图腾图样,刻画精致、生动绝伦。这为研究其艺术形式及满族民俗、民风、图腾崇拜、民族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4.
1980年在江苏省连云港市郊孔望山发现的石象系东汉摩崖造像,石象身高2.6米、长4.8米、宽3.5米,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佛教石刻.孔望山位于连云港市锦屏山(古称朐山)的东北,在市区新埔南五里,高程129米,由花岗片麻岩构成.秦汉时期,孔望山一带就是经济文化繁荣之地.秦始皇35年曾立石朐界,为秦东门.朐山的西侧是秦汉朐县故址,西汉曾在这里设铁官.佛、道教的盛行,是产生孔望山佛教艺术的基础.孔望山摩崖造像在山的西南山崖上,东西长约17米,高约8米,石刻画像是依山崖的自然形势雕成,最大的石像高2米左右,造像可分为两类,浮雕和线雕,也有的是两者结合在一起.线雕是先凿出突出岩  相似文献   

5.
在古代南楚境内的道县,有一群雕刻古朴劲健的石人像,当地人称之为阴兵,并附绚丽的明代传说。经实地考察和大量文献对比研究,无论从历史特征和艺术风格来判断,这群石雕都不可能是明代作品,而是战国中晚期的武士雕像。首先,从自然条件与阴兵石雕本身风化程度来看,它比西汉石雕更包含一种远古印记;其次,从历史背景来看,这里自东周以来,沉积了深厚的楚文化底蕴。阴兵是楚文化的滥觞;其三,从历史风俗特征来看,阴兵石雕是楚人尚武、信鬼祟巫的反映;其四,从雕刻艺术的文化内涵来看,阴兵石雕反映的是战国中晚期楚雕文化特点,是战国武士精神文化的艺术表现。根据以上考证,结合历史分析,这群湮没于山野密林泥土中的阴兵石雕,可能是一场悲壮历史的凝固,是楚国最后一场生死战争的定格。  相似文献   

6.
隆阳民间雕刻雕塑工艺乃是祖国传统的活字印刷术的渊源拓展的流派之一,具有地方特色,民族风韵,名闻遐迩。其中木、角、玉、牙、石刻、石雕和根雕的民族特点凸显,颇具地域韵致。实用刻章则以化学材料与有机玻璃居多,雕塑城乡形态各异。  相似文献   

7.
武夷山古建筑中的石雕、木雕、砖雕建筑装饰,是民间建筑艺术中的奇葩。为了让古建筑的石雕、木雕、砖雕这“三雕”艺术发挥出潜在的教育功能,我们对学校周边古建筑中的500多幅“三雕”作品进行了调查分析,进行了“三雕”艺术课题研究,以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为旨趣,帮助学生形成对自己家乡文化遗产的自豪感,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相似文献   

8.
汉画像石作为我国文化艺术样式中的杰出代表,始于西汉,风行于东汉,是汉代艺人雕刻在墓室、棺椁、暮祠、墓阙上的以石为地、以刀代笔的石刻艺术品,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时代特征,在艺术形式上奠定了中国画的基本法规和规范.但两汉以后,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丧葬风俗、民间艺术趣味等诸多因素的变化和当时艺术母题的变化与画像石自身的发展局限性而逐渐走向衰落直至消亡.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徽州文化是三大地域文化之一,而这一文化的主要体现就是在民居建筑与室内空间设计中.在徽州建筑空间中,徽州雕刻就体现了其地域文化的独到之处,它将外部建筑与内部空间巧妙融合,形成了自成一体的"三雕艺术",反映了古徽州人民思想、道德和精神方面的多元化追求以及对其民情风俗的恪守,是徽州地域文化的智慧结晶.本文希望传承和发扬古徽州民居设计风格,将"三雕艺术"融入到现代室内空间设计理念中,做到古为今用的同时,也证明了徽派建筑雕刻装饰艺术的艺术构成、地域特色和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0.
冰雕是我国北方冬季重要的艺术形式,它是园林、建筑、雕刻、美术、文学乃至音乐等多学科的综合体,用这种艺术形式创造出的银雕玉塑、琼树瑶桥、冰山雪峰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凌家滩遗址第五次发掘新发现的大型猪型石雕为题,着重谈了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考察猪雕的埋藏位置,在与玉器制造业同样发达的其他遗址对比后发现,目前为止墓上放置石雕的方式是凌家滩遗址所独有;其次对放置"玉猪"的动因作出分析,认为与当时的自然崇拜有关;最后将史前猪的雕塑做了归纳,认为以野猪为原型的石雕在史前被人们赋予了比陶塑作品更深远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青州龙兴寺发现佛教造像窖藏 龙兴寺始建于北魏,至明初废弃。青州市博物馆对龙兴寺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时,在遗址北端发现一处佛教造像窖藏,出土了北魏至北宋石、玉、陶、铁、木及泥塑等类佛教造像200余尊,其形象优美,雕刻精湛,为研究我国早期佛教艺术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3.
福州寿山石界有句俗语:石出寿山,艺出樟林。鼓山镇樟林村是福州市寿山石两大雕刻派系中“东门派”的发源地之一。在樟林村能让每个人感受最多的是这里大街小巷的寿山石石雕琳琅满目,仿佛进入了一个寿山石艺术的天堂。樟林小学按照晋安区教育局提出的“一校一特”校园文化建设,创设以“传承寿山石悠久文化,感受寿山石雕刻艺术”为主题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从雕与绘两个方面分析唐代佛教雕塑的风格与特点.在中国雕塑的历史中,绘与雕从未分离,“雕”使“绘”的线型表达趋于真实,“绘”使“雕”的立面造型更加流畅.绘、雕结合的特点,经历彩陶、青铜器、陵墓石刻等雕刻形式,到唐代佛教彩塑达到了历史的高峰.活泼宛转的线条、坚实有力的造型、缤纷迷眩的色彩交相辉映,糅合融通,奏出了中国雕塑艺术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15.
霍去病墓石雕作品意象博大深沉,极具大自然的山野情调,特别在表现动物的造型上,更是各具其貌,惟妙惟肖,皆蕴含着饱满的生机,质朴而有灵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1981年10月,朱穆之参观霍墓石雕曾留言道:"国之瑰宝".的确,霍去病墓石刻是中国石雕艺术的一大飞跃,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骄傲,它在中国雕塑史上占有无可争辩的地位.虽时过境迁,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仍使得"现代文明"中的人们对其保持着浓厚的兴趣,热衷回顾.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石雕工艺技术所承载的设计意匠,有其独特的模式和样式。其中蕴含的工匠精神和科学性,在长时期的发展承传中不断延续和升华。产生于元、明时期的山西运城关王庙的石刻作品,囊括种类繁多,不同社会题材经过雕刻技艺加工物化后,形成雕刻艺术与技术高度吻合的作品。运城关王庙的石雕艺术作品有追汉、唐风格痕迹,从题材到雕刻技艺蕴含着自身特有的技术哲学,反映出中国传统雕刻工艺技术的承传,使中国传统工艺与雕塑艺术的学科体系得以巩固和拓展。通过具体雕刻品类和技艺对传统石雕所具有的技术发展进行归纳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一、校园文化开发的背景 福州寿山石雕历史悠久,早在南朝时期已经问世,历经唐、宋、元、明各代的发展,至清朝更为昌盛,名家辈出,流派繁多,在艺术风格上基本形成“西门”和“东门”两大流派。“西门”派以刻制各种印章为主,作品纯朴浑厚、潇洒超脱,备受金石画家欣赏;“东门”派则以雕刻各种人物、动物和花鸟圆雕为主,作品精巧玲珑、矫健华丽。福州东城鼓山镇樟林村离市中心较远,是福州鼓山附近的一个村,是近年来寿山石雕加工的一个集中地。村庄百来米的道路两旁,全是寿山石店铺,而店铺内进,就是寿山石雕的加工作坊。我校所处的位置就是目前福州乃至福建寿山石及其石雕加工交易的中心。  相似文献   

18.
刘国胜  刘金敏 《沧州师专学报》2006,22(1):108-108,110
现存陵墓雕刻中,汉代霍去病墓雕刻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时代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大型石刻群,是西汉石雕的代表作品。霍去病墓前石雕造型洗练,浑厚质朴,深沉雄大,它是汉代以后整个中国古代大型纪念碑雕刻的典范作品,是我国雕塑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它在打破汉代以前的旧的雕刻程式,建立更加成熟的中国式的纪念碑雕刻风格方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莆田学院学报》2015,(3):78-82
阐析仙游文庙最具特色的建筑装饰表现于石雕、砖雕和木雕等方面,重点以石雕、砖雕及木雕上的龙纹雕刻艺术表现形式,来探讨仙游文庙的装饰艺术特色,并指出保护文庙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四川宜宾文化源远流长,城区和近郊出土的汉代石刻、石雕、陶器,表明一、二千年前此地的建筑、音乐、杂技、说唱等艺术已发展到较高程度。宜宾的汉族民歌体现南音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