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英国政府先后出台了特色学校计划、学院类学校计划、信托基金学校计划、自由学校计划等一系列政策。通过对这些计划实施背景、主要内容以及成果的研究,提炼出公立学校教育多样化,扩大学校自主权,以"特色"建设提升质量,关注个体需求等英国改进薄弱学校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特色"是学校的品牌,也是学校发展的助推器,不仅可以提升知名度,而且可以为学校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一所学校必须办出自己的特色.作为有着近百年悠久历史的"中国名校"-金师附小更应彰显自己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3.
"县政府确定今年为'学校管理年',目的就是要从根本上提升我县的办学水平,经过不懈努力,使信丰成为江西的'教育名县'."信丰县副县长黎训全在全县"学校管理年"调度会上再次阐明了开展"学校管理年."活动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学校文化建设系列之二:学校文化建设意义的重新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文化建设意义的认识充分与否,是制约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思想因素.本文基于对当前学校文化建设实践的观察和思考,就学校文化建设的意义进行了比较系统和全面的论述:学校文化建设是新时期学校变革提出的新任务.标志着学校变革的模式由外部驱动型转变为内部驱动型:学校文化建设是凸显办学特色提升学校竞争力的基本途径;学校文化建设是对我国教育传统中"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以及"环境育人"等思想和实践的新概括、新综合;学校文化建设也是促进学校认同、增强学校凝聚力、提高学校办学活力、实践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乡村小微学校是新时代城市化过程中,经过调整布局后呈现的新形态学校,小而全、硬件软、软件次是其最显著的特征,也是其发展的现实困境。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学校在不断寻求发展的方向,形成了具有鲜明本土特质的"成长密码":顶层设计,激发了办学活力;荷竹定律,坚定了办学信念;特色课程,提升了办学品质;全科教师,破解了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6.
审视学校管理的客观现状,可以发现,我们不缺教育管理者,缺的是有思想的教育管理专家;不缺上规模的学校,缺的是上档次的学校……这些缺失正是一些学校的办学水平在低层次徘徊的症结所在。如何突破瓶颈,提升办学水平呢?笔者以为,在学校管理中必须做好几个“加减法”。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我心目中的好学校"为主题,对当前家长、学生、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内容涉及学校办学的诸多要素及主要内容.调查结果表明,教师队伍、办学目标和教育理念、"职业"校长、学校管理、学生发展被列为五大要素.其中有关小学、初中、高中的排列顺序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我们学校在"构建学校文化场,培育健全现代人"的办学理念和"以学生发展为本"新课程教育思想的引导下,将打造团队作为学校发展之关键、提高质量作为学校立足之基础、创建特色作为学校激活之抓手、科学管理作为学校经营之策略、发展学生作为学校办学之归宿、提升学校品质作为学校目标之追求。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关注学校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9.
如何提升办学层次,是校长治校的重要课题.为实现"有特色、有示范功能的一流学校"的办学目标,我们在根据农村小学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实施了提升办学层次的"六先六后"策略,加大硬件建设的同时,把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以及教育科研作为学校管理的主要内容,以求学校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陕西银行学校筹建于1950年,管理体制划转中的影响和受原来行业办学的限制,"文革"期间,学校一度停办.1978年重新筹建,1979年正式在全省范围内招生.学校的发展曾一度困难重重:管理方式粗放,专业设置单一,尚未形成适应市场经济的办学模式,师资严重短缺,教学手段落后,教学设备设施落后简陋……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