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评伊凡四世     
伊凡四世是俄国沙皇专制主义统治的奠基人,是大规模对外扩张路线的开拓者。伊凡四世推行的特辖制无任何进步意义可言,应予彻底否定  相似文献   

2.
SFBT疗法(即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技术),是基于怏速解决教育中面临的问题而提出的。这种心理辅导模式并不关注问题产生的动因,它关注的是“教师、学生和家长焦点难题”的“解决方案”。在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中,总有没有问题存在的时刻,总有获得成功体验的时刻,SFBT疗法称其为“例外情形”。SFBT疗法就是通过改变一个人对自我和他...  相似文献   

3.
亚历山大·伊凡诺维奇·库普林(1870—1938),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国最受欢迎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之一。他十八岁开始创作,一生著中、短篇小说二百余篇,有“小人物的歌手”之称,曾被高尔基誉为“有力的、健康的天才”,还得到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柯洛连科等伟大作家的好评。在库普林文学创作的全盛时期,他曾一度与高尔基并列于俄国文坛。但  相似文献   

4.
孔子评论人之贤否是持客观态度的,既不执着于个人恩怨和一己爱恶,也不因其有某些缺点错误而埋没其功劳,贬低其品德。他尤其反对“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主张“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 据《仲尼弟子列传》所记:“孔子之所严事,……于齐晏乎仲(即晏婴),于鲁数称臧文仲、柳下惠。”晏平仲对孔子个人是极其反对的。孔子在齐时,齐景公欲封以尼谿之田。他力加阻挠,而孔子却称他“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臧文仲孔子虽称  相似文献   

5.
一直以来在西方哲学中经常追问“存在问题”,进而海德格尔提出“此在是一种存在者”,它区别于众多的存在者,是因为它的存在是为了它本身.这一概念是他在对形而上学疑端的认识上提出来的,他指出了传统形而上学的根本错误在于混淆存在和存在者,提出了自己的观念.本文通过对“此在”的内容及性质进行阐述.以此理解海德格尔对“此在”的诠释.  相似文献   

6.
重复     
当伊凡读完周总理的一个故事后,心情异常激动,他下决心学习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次班会课上,老师问大家:“你们读书为了什么?”有的回答:“为了将来的日子过得更好。”有的说:“为报答父母的一片苦心。”有的说:“为了不辜负亲人对我的期望。”……听完这些话,老师满意地点了点头,他笑着问伊凡:“你读书是为了什么?”伊凡倏地站起来,响亮的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伊凡本以为会听到同学的掌声和老师的赞扬(当然他说的是真心话而并非虚荣)。可出乎他意料的是同学们竟哄堂大笑。伊凡明白了这笑声的含义,他惟一期盼的是老师的肯定…  相似文献   

7.
正在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典故:古代塞浦路斯有一位叫皮格马利翁的国王,他善于雕刻。有一次他雕刻了一具美丽少女的塑像,并且对这具塑像倾注了全部的热情和期望,精雕细琢,最终竟然如愿以偿地使少女活了过来。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称此效应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或"角色期待"。此效应表明:作为期待者(如皮格马利翁),以自己的全身心(认识、情感、态度等)投向被期待者(如少女雕像),这样的角色期待对一个人行为的影响是巨大的,它甚至可以创造奇迹。英语教学中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能充分利用一切对教学有利的因素,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相似文献   

8.
沙俄(1547年1月—1917年3月,即从伊凡四世加冕称为沙皇到俄国二月革命前):1547年1月,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正式称沙皇,开始建立起沙皇专制政体。沙皇,俄罗斯帝王的称号,"沙"意即"皇",习惯联用,系古罗马统治者凯撒姓氏的拉丁文转音。1613年1  相似文献   

9.
苏祖祥 《师道》2020,(1):21-23
传统的本土观念往往与主客尊卑、排外欺生联系在一起,与“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华夷之辨联系在一起,与天朝上国、中心边缘联系在一起。今天我们多称之本地化(外来者融入当地)与在地化(本地者归返乡土),强调在地的历史、地理、文化及主体意识的一种运动,主张“以全球为架构思考,以在地为关怀行动”。(参见维基百科:本地化词条)基于此,本文将此理解为空间上对本乡本土所产生的归宿感,时间上对本土历史所产生的沧桑感,文化上对方言方音所产生的凝聚感。  相似文献   

10.
以接受美学的理论来分析金圣叹“腰斩”《水浒传》的内外动因。《水浒传》在民间长期的流变过程中产生了某种“召唤性结构”,使得对此浸染已久的金圣叹萌生了“腰斩”之举,从而产生一部理想中的《水浒传》以寄托他的文学主张。  相似文献   

11.
艾薇 《家长》2013,(1):50-51
这个学期刚开学的那几天,纷纷有同学来“控诉”伊凡的“罪行”。从同学们的反映情况来看,伊凡主要有三大“罪行”。 “罪行”一:课间,同学们在一起玩游戏。伊凡输了,他气急败坏,脸涨得红红的,一把抓起地上的石子,狠狠地摔在地上。但他仍觉得不解恨,又照着一起玩的同学屁股上踢了两脚。 “罪行”二:组长晨曦检查他的作业,告诉他默写词语要有家长的签字。谁知,他把头一扭,  相似文献   

12.
张载     
张载(1020—1077),字子厚,北宋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人,是有名的教育家。他讲学关中,其学派称为“关学”。“关学”是理学四大派之一。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他提出了一整套教和学的主张。张载认为,教师要了解学生,并根据教材的难易而因材施教,所以他说:“教人者必知至学之难易,知人之美恶;当知谁可先传此,谁将后传此。”除了正面的施教,他还认为,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他在《正蒙·中正篇》中写道:“‘有如时雨化之者’,当其可,乘其间而施之;不待彼有求有为而后教之  相似文献   

13.
在高等工科院校中,本科与专科系同一层次的两类学校。二者既有许多共同点,也存在某些差异。从学制上看,本科一般为四年(部分为五年),专科一般为三年(部分为二年),二者仅一年之差。在培养目标上,本科着重培养“理论型”人材,即设计、科研人材;专科着重培养“应用型”人材,即工艺、施工人材。从而,在教学上,本科注重理论、系统、全面;专科则注重实践,对理论主张必需、够用为度。  相似文献   

14.
《逃禅词》的作者扬补之,不仅“词格殊工,南宋初不忝作者”,而且精于绘事,以画梅称著于时。同时代的范成大说:“近世始画墨梅,江西有扬补之者,尤有名,其徒仿之者实繁”。稍后的赵孟坚也称他“祖花光(北宋画僧花光仁老),得其韵度之清丽”。补之也工书法,他自谓“余于率更(唐初书法家欧阳询)为入室上足”。可惜这位多才多艺的南宋词人,平生事迹,既不甚详,甚至连姓与名字,后世也聚讼纷纭,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15.
人生草稿     
有个叫伊凡的青年,读了契诃夫“要是已经活过来的那段人生,只是个草稿,能有一次誊写,该有多好”这段话,十分神会,打了份报告递给上帝,请求在他的身上搞个试点。上帝沉默了一会儿,看在契诃夫的名望和伊凡的执著上,决定在他的身上搞个试点,于是让伊凡在寻找伴侣一事上试一试。  相似文献   

16.
铁桦 《教师博览》2012,(2):48-48
在北京大学读博士学位的时候,有幸认识了来自美国的帕垂特教授。他给我们上英语课,每次进教室他都笑嘻嘻地拖着个带轱辘的旅行箱,那里面装着我们课堂需要的教材和我们上交的作业。在帕垂特教授带来的教材中,有一本他专门为我们编写的教材。我们称它为“黄皮书”。  相似文献   

17.
无政府主义思潮先于马克思主义传入巴蜀,自辛亥革命至五四前后,在成都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都早期无政府主义者主要信仰和推崇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共产主义和他的《互助论》。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共户主义思想体系,是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形成的,他主张革命胜利后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都要归全社会所有,同时立即实行按需分配。《互助论》是一本以互助合作来解释生物和人类社会进步的书。克鲁泡特金是马克思  相似文献   

18.
吕娟霞 《文教资料》2010,(28):27-29
现代汉语口语中有许多称呼是随儿而称的,这些称呼词我们称其为“随儿称”。本文对“随儿称”加以一简单界定、分类,并指出出现这种语言现象的语用动因,以及所产生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铁桦 《小读者》2013,(4):5-6
在北京大学读博士学位的时候.我有幸认识了来自美国的帕垂特教授。他给我们上英语课,每次进教室他都笑嘻嘻地拖着个带轱辘的旅行箱,那里面装着我们课堂需要的教材和我们上交的作业。在帕垂特教授带来的教材中,有一本他专门为我们编写的教材,我们称它为“黄皮书”。  相似文献   

20.
从“外铄”走向“内发”:教师专业发展的范式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燕 《中国教师》2007,(2):54-56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教师专业化运动在全球范围大规模兴起,并逐渐成为国际教师教育的主题。教师专业化发展到今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现在,必须实现范式的转换从“外铄”走向“内发”。一、从“外铄”走向“内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教师专业发展动因的问题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即“外铄论”和“内发论”。“外铄论”者主张教师专业发展受外部力量的控制,主张通过以知识、技术为主要内容的训练式培训来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内发论”者主张个体发展的动因源于内在力量,主张激发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通过反思、对话等途径来实现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