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4 毫秒
1.
叶老与世长辞了,但他诲人不倦的音容笑貌却仍历历在目,他对语文教学的精辟论述却仍犹如在耳。叶老去了,但他把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留给了我们,他的教学弘论将启迪万众,流芳千古,永放异彩。在几次会议上,我有幸见到了叶老,得以当面(?)老人家的教诲。记得他操着浓重的乡音,曾多  相似文献   

2.
叶老是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常务理事,是黄任老的老朋友,是中国职业教育事业多年的热心支持者。我和许多后辈青年一样,小时候读过叶老的《稻草人》,中学时代成了《中学生》的忠实读者,叶老和夏丐尊先生合著的《文心》,把我引导进了做文字工作的胜境。对于叶老的风仪,我是早就景仰不已的。但见到他,已是1942年了。1942年5月初,叶老在菁园和任老、卫老晤叙。那天,任老谈到当时时局严重,为抗战五年来所未有,  相似文献   

3.
一月二十一日,我们按照预先的约定,前去拜访德高望重的著名作家、教育家、语言大师叶圣陶先生,向他汇报不久前在苏州举行的“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讨论会”开会情况.叶老在他寓所的客厅里,亲切接见了我们.今天,八十八高龄的叶老兴致很好,一见到我们,便拱着双手连连说道:“请坐下,请坐下。”我们首先把讨论会的论文汇编奉呈叶老过目。叶老一手接过来,一手指着说:“哟,有这么三大本呀!可惜,我的视力不行了,读不了这些文章。”接着,我们向叶老汇报了《语文教学通讯》社、《语文战线》杂志社、上海教育学院中文系三家发  相似文献   

4.
孙起孟同志在民进中央举行的思念会上追忆叶老高风亮节时说:“我将永远怀念我们的导师叶老。他逝去了,但他留下的遗产极丰富宝贵。古人云:君子立德、立功、立言。在这三方面,叶老都作出了榜样,我们要学习他,让他的精神永远活在世人心中。”这番话凝聚了职教社同志们对德高望重的老人的崇敬和爱戴。  相似文献   

5.
一九七七年春天,叶老重访他阔别了五十五年的江南水乡小镇——■直。叶老曾把这个毗邻苏州的古镇称作他的第二故乡。老人此行兴高采烈,感触良深。这首诗就是为记述这次游访而写。如今,这位亿万人民敬仰的一代宗师,我们知识分子的楷模,与世长辞了。全国人民都深感悲痛。我这后学晚辈,有幸与叶老有过交往,曾经几次面聆他老人家的教诲,还常在通信中得到他的指点。从道德文章,到教书育人,在诸多方面都给我以深刻的启迪和教育。对叶老的殒逝,我更感到万分的哀痛与惋惜。  相似文献   

6.
叶老逝世后,在报上看到许多纪念叶老的文章。我们怎样纪念叶老?最好的纪念办法是继承叶老的遗志,尽我们的能力,将叶老念念不忘的事情做下去。我想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语文教育,叶老一生都在做这个事情,他先做中学教员,后做编辑。语文教育包括中、小学,也包括成人教育,象我们过去办的语文学习讲座。但我要特别强调中、小学语文教育,叶老在这方面有许多想法并做了许多工作。我们在语文教学方面应继承叶老的遗志,多做些工作。中、小学语文教  相似文献   

7.
袁浩 《成才之路》2013,(30):36-36
读叶老的教育论著,眼前便浮现出万世师表的孔子形象。我觉得,杏坛上有这么两位遥相呼应,穿越时空,实在是华夏民族的福祉。从叶老的身上,我读到更多的是灵的成分,义的操守,他远离名利,淡泊自然,他是用儒家精华的仁爱情怀观照教育。于是,我们的校园因他而充满了十足的温度。  相似文献   

8.
1983年10月28日,是叶老90寿辰。在祝寿会上,叶老说:“大家都说我是这个家,那个家,我不是什么家、我只是普普通通的语文工作者”。叶老的这番话,固然出于他一贯的谦虚,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个家,那个家”的确也涵盖不了叶老对我国现代文化教育多方面的贡献。恰恰相反,“语文”二字,适足以说明一节。(“语文”用叶老的话来解释,就是“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叶老之所以能在我国现代文代教育史上有诸多成就,同他对语言文字本质有深刻的理解并付诸实施无不关系。因此,深入探讨叶老的语言观,将有助于对叶老的研究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9.
全国中语会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研究中心今天宣告成立,我因身体不好,未能前来参加大会,很觉得遗憾。我有一点小小的意见,说出来请大家指教。我觉得叶老的语文教育思想是他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叶老当过多年的中小学教师,当过多年编辑,总结出一套关于语文教育的想法。我们学习叶老的语文教育思想,不要限于发挥叶老的思想,还要能够发展叶老的思想。我们现在的中小学里语文  相似文献   

10.
花开寞语     
幸福的黑夜给了我甜美的梦境.于是我又一次见到了12岁那年见过的像哥哥一样的男孩.他在我的记忆里永远穿着白色的衣服,我每天早上起来.带着小猫从从在他的窗台上放一束寞语花。  相似文献   

11.
我家的鸽子     
“呀!我的小黑又生蛋啦!”我大声欢呼。去年我和妈妈去汕头玩,见到妈妈一个老同事。他养了许多鸽子.我很想要一对。于是,  相似文献   

12.
徐兵娜 《班主任》2011,(3):58-59
磊磊对人经常很不礼貌,我多次说教也无济于事。正好昨天我冤枉了他,于是矛盾集中爆发了。今天早上,他见到我一声不吭。我叫住他,他冲我大声辩解,并且又拧脖子又转眼珠。看他一副不服气的样子,我只好让他回教室。上课时,我突然灵机一动,何不反其道而行之,表扬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老先生的长子叶至善先生讲述其父教授作文的事,读后令人深受启发。叶老要求孩子们每天必须写一点东西。至于写什么,不加任何限制,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花草虫鸟、路径山峦均可收于笔下。纳凉时,叶老坐在庭院的藤椅上,让孩子们把当日写的东西朗读给他听。叶老不轻易说“写得好”、“写得不好”之类的话,较多的是说“我懂了”与“我不懂”。如若叶老说:“这是什么意思呀?我不懂。”孩子们便调整词语或重新组织句子,一遍遍地修改,直到叶老说:“哦,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我懂了,再读下去。”叶老教子作文,归纳起来有三个要点:1.作文的兴趣在生活中激发;2.作文的材料要到生  相似文献   

14.
悼念叶老     
我与叶老通信是在40年前,即1948年。那时叶老在上海主编《国文月刊》。1948年夏天,我寄给《国文月刊》一篇稿子,题目是《国定本国文课本评议》。叶老回信说准备刊用。后来因为上海解放,《国文月刊》停刊,未能刊出。1949年初叶老到了北京(当时叫北平)。一次,叶老到和平门外师大中文系给全体学生讲话,黎锦熙先生通知我去,在师大中文系主任室,经黎先生介绍,我认识了叶老。后来,我请叶老到北平女一中给全体学生讲话,由我记录。我把记录稿寄给叶老,问是不是可以在《进步  相似文献   

15.
香山红叶     
香山红叶驰名中外。如有人到了北京而不去香山,北京人便会笑你等于没有到北京。这些年因开会,编书曾多次到北京,却无缘见到香山红叶;但我却结识了一位学者,他和香山红叶一样,越老越红,越有精神,他便是受人尊敬的叶苍芩教授。我虽没有学过教育,但因工作需要却于五十年代初担任了语文教材教法课。那时找不到一本象样的教材,只好凭着自己的教学经验动手来编。叶老当时在北师大中文系教这个课,因此便有机会读到他的文章,看到他编的书,  相似文献   

16.
敬爱的叶老离开我们去了,我从心底里发出对他的悼念和哀思。叶老伟大的一生和他在文化教育上的功业,是说不完的。这里仅就我亲身跟他老人家接触,在共同工作中受到教益的几件事儿,说说他虽不多言而是以实际行动,坚定不移地支持汉字改革的。1949年10月,叶老跟吴玉章、黎锦熙等共同发起组织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并被选为理事。以后,他一直是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的委员,并且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多方面大力支持文字改革工作。比如1963年在二届人  相似文献   

17.
冰心老人曾说过:叶老是一座山,他的语文教育思想就是这座山中的富矿。是的,叶老的语文教育思想是他在近一个世纪的生命历程中,为我们留下的大量精神财富中最为灿烂夺目的部分。而在叶老关于语文教育的论著、谈话以及书信中,言之谆谆的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以为,这就是叶老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 习惯与教学 教学,是一种行为,同时也是一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去北京参加民进中央举办的一个经验交流会,下榻在劳动大厦。凑巧的是,叶圣陶先生的长子、时任民进中央副主席的叶至善先生和我住在同一个楼面上。一天,晚饭过后,我邀请叶至善先生到我房间小坐片刻。“三句不离本行”,闲谈时,我请他介绍小时候叶老是怎样教他作文的。他带着浓重的苏州口音说:“不教的。”我好生奇怪,叶老是个作家、编辑,又是个教育家,十分重视对孩子的启蒙教育,怎么可能“不教”自己的孩子作文呢?叶至善先生见我有些疑惑,说:“你是搞作文教学的,我说给你听,我父亲这么做,到底是算‘教’还是‘不教’?”原来,叶老从不给孩子教授作文入门、写作方法之类的东西。他仅要求其子女每天要读些书。至于读点什么,悉听尊便。但是读了什么书,读懂点什么,都要告诉他。除此之外,叶老还要求其子女每天要写一点东西,至于写什么也不加任何限制,喜欢什么就写什么:花草虫鱼,路径山峦,放风筝,斗蟋蟀,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听人唱戏,看人相骂……均可收于笔下。纳凉时,叶老端坐在庭院的藤椅上,让孩子把当天写的东西朗读给他听。叶老倾听着孩子朗读,从不轻易说“写得好”与“写得不好”之类的话,比较多的是“我懂了”和“我不懂”。如若叶老...  相似文献   

19.
我时时记着     
叶老仙逝,教育界一位巨人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心中的悲痛难以言表。哲人已萎,典范永存。叶老为人,德尊一代,为文则翰墨千秋,他一生在道德文章方面创造了极其丰富的精神财富,将恩泽于一代又一代的教师。叶老对中学语文教学独到的见解和重大的贡献,是我们语文教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至于为师之道的教诲,使我终生受益,时时铭记胸怀。  相似文献   

20.
"嗨,李蜜蜜!你可比我第一次见到 的时候淑女多了!" 我懵在那儿使劲在脑袋里搜索着,结 果还是一无所获,根本记不得上次在哪见 过他。于是我龇牙咧嘴地笑着: "哎呀, 那谁啊!你可比我第一次见你的时候帅多 了!。 "今天又准备喝点酒?"他笑吟吟地看 着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