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从古代娄底、湘勇团练、湘军崛起和湘运之兴四个方面,概述娄底湘军文化发祥的社会土壤、历史背景、人文特色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军阀制度的鼻祖。他所组建的湘军“赤地立新,特开生面”,走出了传统团练的窠臼;“别树一帜,改弦更张”,大胆改革传统兵制;“以礼治军”“勤恕廉明”,加强对军队的思想教化和控制,这些措施开了中国军队走向近代化的先河。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湘军的崛起过程,考察了由此所带来的晚清统治集团内满汉矛盾的新变化。指出咸同以来中央与地方、满员与汉员权力分割的大趋势,及其与当时国内、国际形势巨大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湘军的崛起过程,考察了由此所带来的晚清统治集团内满汉矛盾的新变化。指出咸同以来中央与地方、满员与汉员权力分割的大趋势,及其与当时国内、国际形势巨大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湘军的崛起过程带来了晚清统治集团内满汉矛盾的新变化。这一变化也反映了咸同以来中央与地方、满员与汉员权力分割的大趋势,及其与当时国内、国际形势巨大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广东团练总局设于1858年,至1862年解散。它与曾国藩所编练的地方团练不同,除镇压地方武装叛乱外,兼具抗击英法联军的作用。展示广东团练总局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一系列活动,可以此说明此时期广东地方士绅借助内忧外患的机遇来扩张自身势力的趋向,以及探讨地方团练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满族自入关以来.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统治了中国200多年,这当然与其强劲的八旗兵是分不开的。但是入关以后,开始奢靡不堪,导致战斗力尽失当年之勇,经历了康雍两朝的积淀到乾隆时期达盛世。但是乾隆晚期开始迷信武功.大事征伐,导致财政亏空,开始由盛转衰。贪官横行、民怨沸腾、叛乱不止,乾嘉之际白莲教乱之平定更是耗资巨大且不见成效,最终则不得不借助于乡勇之力,以“坚壁清野”、“设屯练兵”之策略才得以平定叛乱。  相似文献   

8.
清朝是一个以满清贵族为主体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清廷内部满汉界限分明。太平天国起义后,为镇压起义军,清廷不得不起用大批汉族官僚组织地主武装,湘军因此而崛起并对晚清的政局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湘军的发源地在湘中大地。湘军中产生的十大巡抚、总督,有八位属今娄底市籍。“无湘不成军”,今天的正确表述应是:“无湘中(包括湘乡市)人不成军”。湘军有铁的军纪,湘军将帅著作等身,湘军是一支有文化的军队。他们及其后代的文化传承,对中国革命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作出卓越的贡献。发掘研究湘军集团,筹建湘军陈列馆,有利于推进娄底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清末遵义教案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教案之一。学界一般把遵义教案的两造称为“民教”。文章论述了遵义教案两造中与教民相对的士民应为“团民”,与教会相对的是团练,“遵义教案”从发生到结案的全过程,与主持遵义团务的李蹇臣家族颇有牵连,从而提出“遵义教案”是教会、官府和团练三方势力矛盾激化的结果,也与办团流弊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程朱理学原本是清朝官方的意识形态,具有广泛的士绅社会基础.曾国藩创建湘军,在指导思想上具有鲜明的理学文化色彩,坚持以"仁"、"礼"为立军之本,以"朴"、"廉"为募勇之要,训练兼施,"训"重于"练".  相似文献   

12.
《文山学院学报》2016,(2):14-20
清中后期,团练势力开始崛起,这种源于保甲的基层社会控制组织,在保卫基层、消弭基层社会动荡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该文以团练为切入点,考察了晚清云南团练组织的兴起、发展、向"团保合一"的演变及其最后的角色转变。通过对这一历史过程的考察,揭示了晚清时期云南基层社会控制的演变历程,以及由此引发的传统社会结构的变迁。  相似文献   

13.
湘军源流记     
本文所说的湘军,是指上湘(湘乡)三里士绅,从各办“团练自保”开始,继而至“湘乡团丁”、“湘勇”左、中、右三营及“湘军”左、中、右三营正式建立之过程,这支“湘军”是咸丰初元湘乡一县之“湘军”。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湖湘学派传统学风的两大特点:奉程朱理学为正宗;重经世致用的实学。并详细剖析了湖湘传统学风对湘军产生、形成、兴盛所起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湖湘学派传统学风的两大特点:奉程朱理学为正宗,重经世致用的实学。并详细剖析了湖湘传统学风对湘军产生、形成、兴盛所起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6.
清中叶以来的人口快速增长造成湖南人口相对过剩,导致"人余于地",大量人口无地可耕,成为失业农民,而近代湖南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还刚刚起步,无法吸纳社会过剩人口,因此晚清湖南社会中的过剩人口只能在传统的社会经济模式范围内,如传统商业与手工业中去寻找生存的机会,然而湖南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又决定了这些传统行业无法给这些剩余劳动力和破产农民提供太多的就业机会。最终,这些过剩人口为寻求出路获得一生存的机会,开始从事他们以前极不愿从事的职业——从军。又由于湘军将官募勇多以高官厚禄为诱饵,湘人更加踊跃从军,也因此对湘军兴起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清中叶以来的人口快速增长造成湖南人口相对过剩,导致“人余于地”,大量人口无地可耕,成为失业农民,而近代湖南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还刚刚起步,无法吸纳社会过剩人口,因此晚清湖南社会中的过剩人口只能在传统的社会经济模式范围内,如传统商业与手工业中去寻找生存的机会,然而湖南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又决定了这些传统行业无法给这些剩余劳动力和破产农民提供太多的就业机会。最终,这些过剩人口为寻求出路获得一生存的机会,开始从事他们以前极不愿从事的职业——从军。又由于湘军将官募勇多以高官厚禄为诱饵,湘人更加踊跃从军,也因此对湘军兴起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湘军集团是咸同时期最为活跃、也是最有影响力的理学经世派。它的主要特点是发扬了湖湘理学"重义理、尚经世"的学风,把对程朱理学的坚定信仰和经世务实的精神融合为一体。从湖湘区域文化的角度来看,湘军集团就是用湖湘理学之长弥补了程朱理学之短,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程朱理学的流弊,并促使其在咸同年间出现一个短暂"中兴"局面。从这个意义上讲,湘军集团复兴理学的努力,可看作是对湖湘理学的传播和宣扬,堪称湖湘理学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9.
曾国藩的发家,主要靠湘军,他的功与过,也大多和湘军有关.在长期治理湘军过程中,曾国藩充分展示了他卓越的领导力,对后人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0.
湘军在镇压大平天国运动过程中,奉经世理学为圭臬,形成特殊的集团个性。从经世理学对湘军集团个性影响的角度,探讨湘军头魁人物特定的人格定位、好狠斗勇的品质、特殊的矛盾心态,有利于进一步解读湘军集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