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课。而不管是学习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都必须要建立在读的基础上。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在一次带学生参加县里的运动会时,我发现一位小学高年级女生利用比赛的间歇时间抄写英文句子。我觉得这个学生很努力,便走过去观察。她在抄一个简单的句子,抄了一遍、两遍、三遍,以致七遍、八遍还没有停止,她抄写时神情木然,已经近乎机械重复,手脑的联系全然失去了。我忍不住上前问她:“你写的句子已经掌握了吗?”她看看我,默默地点点头。我接着问:“那你为什么还抄呢?”她开始回答:“老师让我们抄五十遍。”我心里顿生烦躁,但嘴上还比较缓和:“抄个三五遍就差不多可以记住了,一边抄一边念效果更好。”我还想说些什么,但考虑到教学管理的一…  相似文献   

3.
男生阿K     
罚抄课文阿K没有认真学课文,老师对他说“:嗯,不弄懂课文不行,那好吧,我们把这篇课文抄10遍。”第二天,阿K把本子交给老师,老师一看:“怎么,你只抄了5遍?”“咦,老师,你自己说的,‘我们把课文抄10遍’,那么就该我抄5遍你抄5遍了。”从现在就开始练阿K放学回家激动地跟爸爸宣布:“爸爸,我长大了要当一名北极探险家!”爸爸:好极了!”“我要立刻开始训练自己。”“怎么个训练法?”“每天给我两元钱买冰激凌,这样将来我就能适应寒冷的天气了。”男生阿K@小乔  相似文献   

4.
1.你喜欢的栏目有哪些?()A.格言的力量B.梅子涵快乐阅读C.杨红樱校园小说D.管家琪童话新作E.小作家分类作文F.优秀作文展G.马小跳作文教室H.作文一定有方法I.百分作文课堂J.作文俱乐部2.本期你最喜欢的版面设计和插图是哪些?3.本期你不喜欢的版面设计和插图是哪些?4.本期的“梅子涵快乐阅读”栏目中你喜欢的文章有哪些?()A.关怀生活B.为你打开一扇窗C.谁也看不见的阳台D.久远的树久远的男孩E.妈妈的银行存款F.大香蕉大土豆5.“小作家分类作文”栏目中,你认为还需要增加哪些类型的作文?6.“优秀作文展”栏目中,你喜欢的篇目是哪些?7.…  相似文献   

5.
肖丽华 《湖南教育》2005,(22):23-24
一次晨读时,我见到学生脸上露出了愁容,连忙问道“:你们不喜欢读课文吗?”没料到一学生竟这样回答“:语文书中的课文开始读时觉得很有新鲜感,可是,我们早就会背课文了,你还总是要我们一遍又一遍地读,口都读干了,真没劲!”是啊!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感受,一味地强调让学生熟读课文、背诵课文,却不知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读课文,早已失去了初读时的兴趣。学生喜欢情节,喜欢形象,一旦知道了课文的大概内容之后,便不愿再细细地品读课文。而在教学中,教师一开始上课,便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却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在研读课文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6.
丰子恺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漫画家和翻译家。他不仅漫画画得好,而且对世界各国的语言研究也有颇深的造诣。更为可贵的是,他在学习外语的实践中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其中,“22遍读书法”就是他在学习俄语时创造的一种方法。所谓“22遍读书法”,也叫“读字”学习法。其具体操作方法是:在阅读一篇文章时,每读一遍就在题目的旁边画  相似文献   

7.
去年暑后,我刚担任新班一一六年级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请学生回答三个问题:1.你喜不喜欢作文,为什么?2.你喜欢哪一类的文章?3.你以往是怎样做作文的?调查得知,全班19人中仅2人喜欢作文。进一步了解后,又得知同学们喜欢写关于小动物的文章,喜欢对实物进行观察后写文章;怕写人和事的文章,最怕写读后感。不少学生完成作文的途径是:抄作文选,问爸爸妈妈,根据平时看过的文章乱编一篇,用自己过去的作文再抄一遍交上来,因为老师换了。我深深感到这种状况必须改变。语言是交  相似文献   

8.
每次语测试,学生都会在阅读短上失不少分,因此,每次测试,当学生做到短分析时,我总是再三叮嘱:“请你们把短多读几遍,一遍读不懂,读两遍,两遍读不懂,读三遍,直到读懂为止,题目的答案就在短里,只要你认真读,就一定能找到问题的答案……”这不,这次测试,当学生做到短分析时,我又不厌其烦地向学生强调:“请你们把短多读几遍,一遍读不懂,读两遍……”正在我提高嗓门滔滔不绝时,我发现学生殷鹏露出欲言又止的神色,我示意他站起来说话,他犹豫了片刻,但还是鼓足了勇气,说:“老师,请您别说了,我们正在认真读短,你的话打断了我们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Language     
《中学生英语》2008,(7):59-59
Rome is not built in a day!任何学科的学习都讲究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英语学习也不例外。不过跟理科讲究天赋与悟性不同.语言学习更强调“语言积累”。同一道数学题让老师给你讲解一两遍就够了.但是同一篇美文让发音地道的老外给你读上10遍对你的影响和听一遍肯定大不相同。因此多听、多读、多说、多写是提高英语水平的必经之路。你不必感到枯燥,因为每一遍都会带来新的收获。  相似文献   

10.
阅读,顾名思义,就是要“读”。就中考这一特殊环境而言,根本不可能让你领悟到“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之真谛;也不可能让你感受到“熟读成诵”之魅力。所以我建议在做有关中考现代文阅读时,应采用以下两种读法:  相似文献   

11.
古人认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百遍书就真的其义自见了?我看未必,这里还有个方式方法问题。如果方法不当,即使书读百遍,其义也可能不会“见”出来。作为语文老师,最烦心的问题可能就是学生的阅读水平参差不齐,而且阅读理解能力不容易提高。每每遇到学生在理解上出现的具体问题,我们和学生说得最多的,恐怕不是“你未认真读”,就是“你再仔细读读”等一些连我们自己都觉得缺乏底气的话;在做一些具体的  相似文献   

12.
生气的骆驼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就叫语文。显然口头语言表达清楚,才有书面语言的流畅。要读懂课文的语言,培养良好的语感,必须加强读的训练,但是,当前中学语文教学却忽略读的环节,学生不愿意读,认为是在浪费时间,以为多做题就能学好语文。其实古人很早就有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和“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精辟之见。可见,惟有多读,才能培养良好的语感,有了良好的语感,才能有充足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3.
一、作文讲评中的“读”。即在讲评时要求学生重点读教师的“修改痕迹”及评语。鲁迅先生就曾提倡青年人应到作家手稿中去学习“该这样写”、“不那样写”的道理,而不只学习现成的作品。他在《不应该那么写》一文中,援引惠列赛耶夫的话说:“在这里,简直好像艺术家在对我们用实物教授。恰如他指着每一行,直接对我们说———你看———那,这是应该删去的,这要缩短,这要改作,因为不自然了。在这里,还得加些渲染,使形象更加显豁些。”学生认真阅读经过教师修改的作文也是这样,从中他们可以悟出“不那么写”和“该这样写”的道理。就…  相似文献   

1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作文也不例外。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把写作当成一种乐趣。学习从模仿开始,我们要写作,首先要学习别人的写作技巧。教师要创造条件,不但要精读课本,还要让学生广泛阅读其它的书籍、报纸、杂志,让学生不断扩展知识面,积淀文学素养。如果学生喜欢读,他就会在读中不知不觉积累知识,体验书面语言的魅力。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师要培养学生不断阅读的习惯,对一些好的句子、段落等要背诵如流,铭刻于心。这样在写作的时候,如有需要,自然会流淌出来。教师必须要求学生说真…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的两大主题是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追求。其实它们之间可以互通,只要找到一座桥梁,阅读可以促进写作,写作可以提升阅读。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即可见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今人也有一言:“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这虽只是一种调侃,其实,笔者以为,此言只要改动两个字——“天下文章一大堆,看你会借不会借”,也可成为今天作文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关键是我们要做好“借”的文章。此言中的“借”,乃“借鉴”之意,“借鉴”与“抄袭”自然不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亲爱的小读者,如果我问你喜欢什么样的作文,讨厌什么样的作文,你的回答也许是:喜欢有新鲜感的作文,讨厌那些老生常谈的、千人一面的作文。是呀,把那些早就看腻了的东西再拿给你,谁不厌烦呢?那些一读就感到新鲜的作文谁不喜欢呢?我们既然知道这一点,那么,我们的作文就必须求新。  相似文献   

17.
如今的作文课上,仍时常会看到一些学生咬断笔杆,冥思苦想却还是不得其言,无话可说,更无从下笔。久而久之,他们便对作文失去了兴趣,甚至产生了恐惧感,不断地慨叹:“作文难,作文难,见到作文心就烦;作文难,作文难,作文难于上青天!”何以会产生这样的局面?倘若仔细考察、思量,我们不难发现,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有机交融。朱作仁教授曾把阅读定义为“一种从书面语言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这“意义”不但指阅读材料内说的“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如何表达”。叶圣陶先生也指出:“阅读和写作是对等的两回事”、“说对等的…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学校组织学生到北海游览。回来后,孩子兴冲冲地按照老师的布置,写了一篇作文《游北海》,并且拿着草稿向我征求意见。我看了第一句:“北海,一年四季都以它美丽的景色,吸引着无数的游人。”就问孩子: “你到北海去过几次?”“两次。”“那你怎么知道它一年四季的景色呢?”“我这是从同学的一本书上抄来的。”我说,“作文,得自己作嘛,怎么能抄呢?”他理直气壮地反驳道:“人家老师说的,‘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抄得好就行。”我一时无言,只得往下看。果然,下面一大段描写北海景物的文字,也毫无一点十几岁孩子的语言,无疑全是抄来的。我说:“这不行,你没学会作文先学抄书,这算  相似文献   

19.
“××课——××课生字抄写四遍,××课课文抄写一遍。”这么老一套的、单调的家庭作业,很不受学生欢迎。许多学生说:“我们最怕抄课文了,从头抄到尾,抄得头晕脑胀,抄完还不知写的什么,烦死人了!”看来,布置家庭作业,也得改革。我在教完《彩色的翅膀》一课后,布置了“抄写课文中描写战士们尝瓜的章节,抄完后再读两遍,并找出用得生动、准确的词语来”的作业。抄写的文字不多,却是文章的精华,抄完后还要读、找、画。学生普遍反映:抄得少,抄的都是好句子,抄完后,课文中的情景就好象出现在眼前,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20.
生活类     
[中考预测命题]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一次,在一位朋友家小坐,发现朋友给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拨了两遍号码,第一遍拨过之后,铃响三声就挂断,再拨第二遍,然后通话。“第一遍占线吗?”我随意问。“没有。”“是没想好说什么?”“不是。”“那干吗拨两遍号?”他笑了笑:“你不知道,我爸爸妈妈都是接电话非常急的人,只要听见铃响,就会跑着接。有一次,妈妈为接电话还让桌腿把小脚趾绊了一下,肿了很长时间。从那时起,我就和二老约定,接电话不准跑。“我先拨一遍,给他们预备的时间。”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细节,一个精彩的镜头,总让我们感动,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