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克服对高速动车组实际结构开展检修工艺实验的困难,促进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紧密结合。运用虚拟仿真技术,开发设计了高速动车组检修工艺实验教学系统。学生通过虚拟仿真系统完成高速动车组检修计划编制、设备选型、检修工艺流程制定和转向架拆卸等模拟交互操作,对比测试数据和设计参数,对转向架性能影响指标进行分析评价。该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可以使学生快速跟踪动车组关键技术发展,提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支持高等院校师生及国内外轨道交通企业员工通过远程操作进行学习,为国内高校面向轨道交通行业培养实践创新型人才提供了一种新的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针对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系统检修实验教学设备投入费用高、实验室占地面积大、实验安全风险较高及不能模拟故障工况等问题,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到转向架系统检修实验教学中,设计了虚拟仿真实验体系框架,综合运用多媒体动画技术、仿真技术、网络技术开发出虚拟仿真实验资源。客户端软件和服务器之间采用TCP/IP协议进行通信,保证教学资源远程在线访问的实时性与保密性。  相似文献   

3.
目前轨道交通车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相对匮乏,综合利用虚拟现实、三维建模和网络技术的优势,采用Cortona 3D软件作为三维引擎,并基于B/S架构和IETM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的规范,开发出一套的适用于CRH380AL型动车组转向架检修工艺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该系统共包含10个学习模块,25个检修子项目,可以将动车组转向架的检修工艺流程在网页中以交互式的方式直观呈现,使学生在虚拟场景中快速理解和认知转向架的技术信息、结构特点、装配顺序以及检修工艺流程,较大程度上提高了实验教学效率,降低了实验教学成本。目前该系统已在相关院校推广使用,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4.
以CRH380系列动车组为研究对象,对高速动车组结构、组成、故障处理方法及检修工艺流程进行交互式虚拟仿真建模,开发出动车组运用与检修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采用B/S架构搭建基于Web页面的在线共享网络平台,实现了高速动车组的模拟驾驶训练、虚拟装配训练、故障分析与诊断训练和检修工艺模拟训练,减少了实验设备费用、提高了实验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相关专业学生在实践教学中面临的风险大、费用高、复杂环节难以开展等问题,综合运用实物仿真、虚拟仿真和虚实交互技术,开发了虚实结合的高速铁路受电弓-接触网仿真交互实验系统。首先,依据实际工程数据,等比例搭建受电弓、动车组及接触网等实体和三维仿真模型。然后分别设计高速铁路弓网运行现实场景和虚拟场景,通过虚实交互设计实现现实场景与虚拟场景的数据交互,真实再现弓网运行过程。在此基础上,在虚拟场景中设置弓网故障、电气联结故障、绝缘故障等高速铁路接触网主要故障类型,并利用Unity虚拟现实引擎进行虚拟交互开发,实现接触网检修维护仿真模拟,为在校学生实践教学和铁路企业员工培训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针对机车车辆转向架教学枯燥、实践性教学不足等难题,采用三层网络架构、VRP虚拟现实和仿真等技术,设计开发了机车车辆转向架虚拟仿真系统。详细介绍了VRP技术、3ds Max制作、虚拟装配仿真以及数据库技术等关键技术的实现。该系统对改善教学环境、提高实践效率、激发学习兴趣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奖励》2014,(4):60-63
CRH380BL型高速动车组 主要完成人:孙帮成、牛得田、赵明花等 完成单位: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等 该项目针对京沪高铁速度提升和长交路、大运量等运营要求,系统研究了高速动车组速度、安全性、可靠性、舒适性、节能环保等综合指标,优化确定了车体、转向架、牵引传动系统、制动系统之间的参数匹配与接口关系,实现了CRH380BL型高速动车组系统集成创新,构建了我国时速350公里及以上高速动车组设计、研发、制造平台,并实现批量化生产及大规模运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铁路运输事业飞速发展的全新开展,高速动车组以其安全、准时、快速、舒适、节能、环保等诸多优点被广泛推广运行。高速动车组是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也带动并促进科学技术发展,动车组各部件大量运用高新技术,特别是在转向架结构、车体轻量化、列车动力分配、电传动控制技术、列车信息网络及制动系统都具有各自的高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9.
面向轨道交通领域的车辆工程专业实验教学资源相对匮乏,且现有教学资源成本高、共享性差、不能远程在线使用。江苏师范大学依托轨道交通信息与控制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融合Web 3D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研发出动车组模拟驾驶、检修维护、故障诊断、结构装配等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实现了车辆工程专业在线虚拟仿真教学资源的深度开发,建设了集虚拟实验、创新设计、智能指导和教学管理于一体的网络共享平台;进一步加强了车辆工程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内涵建设,推动了实验教学资源的在线开放与共享;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为相关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高速铁路的迅速发展,高速铁路动车组的检修周期逐渐到来,当前高速铁路动车组运用与检修员工的培训水平与高速铁路的发展水平相差较大。面对铁路企业在现场无力培养大批自己所需要的高速铁路动车组运用与检修员工,学生在生产一线实习也很难有机会接触实际岗位操作的困境,校企共建共用高铁动车组运用检修实训站场,以有效解决动车组运用检修技能人才的培养难题。  相似文献   

11.
CRH3型动车组是我国为建高速客运专线向德国西门子引进技术开发出来早期主力车型。因技术新,国内无检修经验,目前存在检修无标准、检修困难等短板。CRH3主变压器,作为动车组的电力来源,基能否可靠运行,给列车提供电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别从检修前准备工作、变压器主体、冷确单位、油箱等方面对CRH3主变压器的检修工作提出检修标准。对CRH3的日常检修工作有着一定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2004年,长客股份公司进入中国铁路技术引进序列,时速250公里高速动车组、时速350公里高速动车组转向架和时速250公里高速动车组综合检测车的研制实践,对职工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向传统的企业培训方式提出了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动车组的操纵"课程是动车组专业核心课程,使学生具备动车组地勤师等岗位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但是,随着新工艺、新技术、新标准的不断应用,传统的实训设备不能满足学生技能培养的需求。在当前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应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以微课为主要载体,结合虚拟仿真软件,进行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动车组的操纵"课程碎片化资源开发与应用,以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介绍了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论述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以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动车组检修技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例,阐述了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路和主要硬件建设内容。实践证明,校内实训基地与课堂教学、校外实训基地相结合,有效的提高了动车组检修技术的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学习领域的课程开发必须将职业资格研究、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课程设计与教学分析、教学设计相结合,高速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成立了由实践专家、专业教师和教学设计专家共同组成的课程开发小组,通过行业职业调研、工作任务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提炼、学习领域归纳、学习情境与课业设计五个步骤,完成了专业课程《动车组空调系统检修与维护》的开发。  相似文献   

16.
基于VRML技术的虚拟实验室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实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针对实验教学的特点,对基于VRML技术的虚拟实验系统进行功能分析和结构设计,并对虚拟模型的建立和优化、虚拟实验中的交互以及交互过程中对数据库的访问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实践证明,基于VRML的虚拟实验系统是切实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能源动力类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难题,将虚拟仿真技术引入实验教学,充分发挥虚拟仿真实验在实验场地、实验消耗和实验安全等方面的优势,建设船舶动力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以"教学科研相融合、虚拟现实相结合"为指导思想,构建面向内燃机、燃气轮机、蒸汽动力和轮机工程等专业方向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阐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的主要功能以及在各个专业课程中的教学应用情况。从虚拟仿真实验在实验教学体系中的地位、虚拟仿真实验与真实物理实验关系、科研成果向虚拟仿真实验转化、优质实验教学资源共享等四个方面,阐述了船舶动力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建设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CRH2型动车组高级检修,重点分析了侧拉门机构在检修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明确了侧拉门机构的检修要点,并对侧拉门机构漏风、压紧装置漏油等常见故障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给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9.
基于EMU8086的虚拟微机系统实验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基于仿真软件EMU8086的虚拟微机系统实验的设计,包括汇编语言实验、I/O外设实验、中断实验、软盘等实验,重点分析虚拟外设实验的机理和实验方法,以及如何自定义虚拟外设,对比了虚拟实验与实际实验的差异,提出虚拟实验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前是动车组检修行业的黄金期,为了满足各车型检修的单车称重作业,武汉动车组检修基地引用了JWLZ-J静态轮重检测装置.本文介绍了JWLZ-J静态轮重检测装置在武汉基地的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实际的作业情况,得出JWLZ-J静态轮量检测装置的称重作业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