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高校已开始普遍重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但仍存在浮于表面、平均主义、落实不力等问题,尤其缺乏面向拔尖大学生的培养对策和实施模式。而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特别是精英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已上升到支撑国家未来发展的战略高度,探索拔尖大学生的"深度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已刻不容缓。培养深度创新能力的改革模式可采取"项目子群驱动""团队灵活协作""长效过程管理"和"多节点考核"的结构框架。该模式强调团队整体进步咬合需求,着眼于集体协作和创新。通过实践,该模式可较好地建立长周期稳定的大学生团队,通过项目子群衍生驱动和灵活过程管理,培养学生深度科研能力,调动个体主动性,激发兴趣和求知欲。该模式是培养拔尖型大学生深度创新能力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
只有加强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机制的改革,才能促成个性化教育的开展和创新人才的培养。黑龙江大学为配合教育部本科"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广泛开展"研究性阅读",为每一个拔尖人才试验班配备了专门的"学术导师",通过引导阅读、组织师生面对面讨论、指导学生撰写读书报告和小论文等系列活动,督促学生完成一定的阅读计划,提升学生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并以深入阅读和思考为基点,支持学生申报科研项目及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提高大学生的研究能力。"研究性阅读"的实施,不仅在大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给予有效的引导,对大学生尽早选择科学研究的方向起到了推动作用,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成长为懂专业、有理想、豁达明理的拔尖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的指导思想、内容和模式、组织管理进行了研究。以竞赛的形式作为本科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能力及创新意识培养的一种补充,提出了竞赛"立足培养、重在参与、鼓励探索、追求卓越"的指导思想,在竞赛内容和模式上具有坚持综合实践性、趣味性和观赏性的统一,坚持兼顾普及与提高和以团队协作完成综合实践等特色。7年来竞赛组织的成功实践可为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活动的举办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本文依托产学研合作平台,以青岛大学"控制工程"专业学生为研究和实践对象,探索出了一种培养研究生团队协作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新型模式。首先,以导师为核心,以项目为依托,提高其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其次,通过开展横向和纵向课题,提高其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最后,依托产学研合作平台,进一步增强其社会适应力。实践表明,青岛大学"控制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同时取得了一定的实践成效。  相似文献   

5.
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既是我国新时代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为有效地落实"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该研究基于对拔尖计划培养模式的拔尖学生和普通学生的调查,探讨了拔尖学生培养模式对其创造性的影响以及心理因素的作用。结果发现:(1)拔尖学生在小班教学、科研项目、导师指导和出国交流等方面的参与程度和创造性水平均显著高于普通学生;(2)小班教学对拔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科研项目和导师指导对其创造性人格有显著的预测作用;(3)心理因素在培养模式对拔尖学生创造性水平的影响过程中起到中间桥梁作用,并且存在明显的文理差异。  相似文献   

6.
高校本科生学业导师制是高校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导师关注学生入学到毕业的整个教育过程。本文通过分析学业导师在关注学生成长、规划学业生涯、培养科研兴趣、申报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指导毕业论文、引导继续深造等大学成长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提出学业导师聘任的专业性、学业导师指导的"梯队"性和学业导师管理考核的规范性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交叉学科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传统的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在培养交叉学科人才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如导师团队的组建、协作和科研成果的评价等方面。因此,突破传统的导师团队建设模式,建立交叉学科导师团队已经成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提出了校内外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导师团队组建方法,以及有效的导师团队管理机制。建设交叉学科导师团队是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科研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的重要举措。奥尔堡PBL模式主张"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由项目来组织"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以小组学习和同龄化学习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完成项目,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各项能力。以一项SRT项目为例,展现奥尔堡PBL模式在SRT中的具体应用及其效果,为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以培养高技能为目标的情况,提出"导师制与选课制"相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导师指导+项目导向+学生选课程包+团队梯度"模式,依托工程研发中心,使得导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团队项目有效开展,通过在学院的实践,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0.
团队精神是工程师培养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工程师教育中应特别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借助毕业设计这一重要教学实践环节,开展团队合作模式的毕业设计进而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与中法工程师学院协作,借鉴CDIO教育理念,融合中国毕业设计和法国项目管理方法,开展了团队合作模式的毕业设计指导。介绍了团队合作模式毕业设计的构建、教学运行与管理方法以及考核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1.
大学研究型教学中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汪霞 《教育发展研究》2007,27(22):43-46
大学研究型教学之"研究",内涵十分丰富,可以是研究领先的、研究取向的,也可以是研究为本的,或研究支持的.不同的涵义揭示了研究型教学中"研究"的不同侧重点.研究型教学的有效实施需要我们广义地而不是狭义地理解"研究";建立研究与教学源与流的联系;创造、设计和组织特定的条件和框架;使研究与教学互动和融合,形成"研究-教学-学习"的联接体.  相似文献   

12.
从2005年1月起,纺织品服装配额将被彻底取消,对于长期在配额体制下的全球纺织品贸易将进入到"无配额时代",谁将在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各发展中国家将如何取得共赢?世界纺织服装业将呈现何种局势?都已成为了当前的热点.本文首先结合配额的概念及作用引出<纺织品与服装协定>中取消配额限制的相关规定的背景,进而详尽分析面对"无配额时代",中国、美国、欧盟的反应及相应的政策调整,最后指出企业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采取何种措施来求得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课间体育"的干预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间体育"是指学生从进校到上课及课间所进行的身体练习.它是课间活动的一项内容,由于它不完整具备"目标、内容、组织、评价"四个课程必需的元素,因此既不具有课程性质,也不属于课外体育范畴.  相似文献   

14.
与"教学研究"渐行渐远的"教研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科研之风正盛,不但要求人人都有课题,而且还期望着人人都会有所成果。年级组管理正在按部就班地推进,年级组的各项活动也轰轰烈烈。可与学校科研与年级组的兴旺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学科教学研究小组",也就是通称的"教研组"。在教学研究为课题研究取代,在教师管理为年级组取代,教研组多了日常教学事务的烦恼,少了教学研究的兴趣与探讨;教师多了教学生活的苦恼,少了教学研究的烦恼。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足,深题研究真的能够取代教学研究吗?年级组对教师的管理能够取代教研组对教师的影响吗?没有教学研究的烦恼,教师们能够去除教学生活中的苦恼吗?  相似文献   

15.
"地域研究"与"流派研究"是古代文学研究的两个重要视角,有益于古代文学研究的深入,但必须正确把握两者的关系,以免走向误区。邱昌员的《历代江西词人论稿》较好地处理了"地域研究"与"流派研究"之间的关系,是值得称道的。  相似文献   

16.
释“虢”     
从商后期算起,汉字的发展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这三千多年的历史中,汉字的形体、语义以及语音都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虢"在现代汉语中并不是个常用字,一般用作地名、国名及姓氏,如虢国、虢仲等。虢的本义是什么,又是如何发展的呢?郭姓是如何起源的,虢和郭又有着怎样的联系?本文将揭示"虢"的字形和字义发展过程,以及"虢"同"郭"姓的联系,为研究"虢"文化提供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17.
<登徒子好色赋>是宋玉所作,其真实性学界已无争议,但对此赋的注释却极少.在此,笔者就此赋中的"章华大夫"做了进一步的考证."章华大夫"本应是在章华任职的秦国人,而"章华"则是由楚灵王所筑,后被秦所占,位于今潜江附近的章华台.由此得出,<登徒子好色赋>应作于公元前278年至公元前263年之间.  相似文献   

18.
“方便”考     
文章对“方便”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对《生经》中的“方便”进行了共时描写。同时,对“方便”一词研究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方便”一词的研究还存在来源不明、历史演变不清楚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才子佳人小说是明末清初出现的一种文学现象,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着重论述才子佳人小说的"对称性":从"情才","男女平衡倾向","诗媒","一夫一妻(二妻)"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才子佳人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在尽力地追求幸福的结论。但理想与现实之间有太大的差距,使得男女双方在各自的爱情争夺战中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相似文献   

20.
说“奇”     
“奇”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本通过“奇”的历史溯源.揭示出“奇”的丰富蕴涵.并进一步讨论“奇”对中国古典艺美学建构之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