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7):210-212
针对学生不重视实验预习,不懂如何预习实验,造成实验效果差的现状,以化工原理实验中"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为例,探讨了以设计者身份进行实验预习的方法,达到在做实验前对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实验现象预判有清楚的理解与认识,从而大大提高实验效果,增强学生的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2.
针对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课前预习不足、实验条件难于控制、课后开放程度不够等问题,采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通信等技术构建以课前在校园网上预习3D虚拟仿真实验,课上数字化监控实验过程和课后网上在线实验的开放为核心的三位一体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信息化实验教学模式。实现了课前沉浸式预习、课上精确监控、课后远程开放,充分共享实验教学资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化工原理实验CAI课件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为强化学生化工原理实验的预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者开发一个多媒体CAI教学课件,该课件除了原理及实验流程介绍外,重点放在了实验操作的录像介绍上。学生在课前利用课件进行学习,能有效地提高预习效果,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实验前的讲解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4.
电工基础实验预习系统由实验项目介绍和实验模拟训练两部分组成,模拟训练部分是该系统的核心。以电工基础实验中"日光灯电路功率因数的提高"实验为例,详细介绍系统每一部分的设计理念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5.
一、指导学生做好实验预习 1、在准备上实验课前,教师要根据实验课的内容及大纲要求,布置预习题。预习题包括:实验目的,原理,实验所需器材,实验操作步骤等。  相似文献   

6.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6):140-144
通过分析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实际教学过程中实验设备不足,受课时、场地等因素制约多的问题,研发了基于TEC-XP指令级、微体系级仿真系统以及三大部件实验的仿真软件,并将该仿真软件移植到智能手机平台,更加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做实验预习和模拟演练。实践结果证明,该仿真系统的应用实施,使学生不受设备、课时及场地等因素的制约,提高了学生预习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实验设备损坏率。  相似文献   

7.
模块化开放式电路综合实验是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探究精神而开发的系列基于应用系统的实验.语音信号处理系统以声音为目标,以功能电路设计为核心,将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单片机、虚拟仪器等课程的实验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该系统模块化的结构方式,既便于学生自主、开放地设计解决方案,也使像电路原理实验这样的底层基础实验,能够在未学习后续课程之前即可依托系统功能来进行.基于该系统,提出5个建议把模块由浅入深地实施.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独立学院学生物理实验的效率,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提出一套大学物理实验预习系统的设计,其包含引导类A系统和提高类B系统。该系统主要通过Matlab的GUI界面演示预习过程、展示实现现象及进行数据处理,并通过单片机及外围芯片实时测量和传输数据,展现实验过程及数据变化趋势。应用该系统引导学生准确理解预习规范,提升学生对操作过程的预判能力。实际教学证明,该系统对学生实验起到了很好的辅助指导作用,明显减少了学生实验的误操作,实验效率显著提升,重复实验率大大降低;学生实验报告中,因实验数据测量错误导致的结果错误大幅减少,且实验分析内容有所增加,实验分析质量有明显的深化和提升。  相似文献   

9.
为辅助实验教学改革,开发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实验预习测试系统。系统网页应用的开发基于HTML5和Java Web技术,而手机端App则使用开源框架WeX5进行开发。系统上线后,率先在物理化学实验中使用,学生平均每次课前测试时间为2min 44s,平均成绩90.2分。借助该系统,学生能提升预习效率,教师则可以有效掌握学生的实验预习情况,进而为改进教学手段提供有效数据支撑,使用结果表明其达到了设计目标,满足了实验教学与实验改革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以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课程为载体,依托新技术,在智能手机上建设移动辅助教学一体化平台,激发新一代年轻时尚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建设了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微信公众平台,用微信推送讲课课件、教学视频及要点难点内容,更加方便快捷;设计并实现了移动端实验箱配套虚拟仿真系统,学生课下亦可模拟实践;搭建移动预习、测验及考核系统,并实现自动化评分,更加准确地评定学生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