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诚信既是对社会实践活动中人与人相互作用关系的反映,也是社会得以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说,诚信问题是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最为根本的问题。进行诚信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现实问题。日本的社会诚信度相对较高,其中的一个原因是日本对诚信教育的重视。而对日本诚信教育中如何借鉴中国儒家的诚信传统进行研究,能对我们未来的文化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日本文化被称为"耻感文化"。在这种文化里,存在着许多令人匪夷所思的文化现象,如:重"义理"轻"人情",强烈的集团意识等。了解日本的传统家制度对理解这些文化现象有很大的帮助。日本传统家制度特色是重视家业的延续和繁荣,漠视血脉的延续。这一特色的形成与古代日本的稻作经济、封建庄园经济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古代母权制遗留也导致了人们对血缘的淡漠。这种对血缘的淡漠对日本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许多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教材文本的“特色”能直接反映教材文本质量。本文主要针对日本选用最广泛的、最具代表性的教育艺术社出版的《小学生的音乐(1-6)》教材,对其特色进行分析,探讨其对我国小学音乐教材修订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日本近代化成功因素的研究是日本近代问题研究的热点;日本社会心态的研究是解开日本近代迅速发展的原因的关键所在,本文重点讨论了典型的几种社会心态在近代化中的作用。日本特有的社会心态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日本特有的地理,传统文化等因素造就了日本独特社会心态。在社会心态驱使下,日本近代化大跨步前进并在亚洲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社会进步的作用力的合力是正向的驱动力,促进日本的社会发展,而日本的社会心态正是这样的反映。  相似文献   

5.
流行语如反映社会万千姿态的一面镜子,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比一般语言蕴含更多人文气息和文化价值。为从流行语动态变化中观察日本社会的发展与变迁,探寻日本社会文化心理,通过展现和分析近年日语流行语大赏词汇,总结出日语流行语具有短小精悍、依赖性强以及层出不穷的特点,探求日本流行语背后的社会人文心理,最后得出结论:流行语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根植于社会生活,蕴含着日本文化,从其本身来看说是语言的载体,更深刻地影响了日本社会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6.
日本花道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佛教活动,和佛教一起传入到日本之后,经历了不同时代的发展,产生了各具特色的插花造型,并诞生了各种插花流派,至今成为日本独具特色的艺术,在国际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力。日本花道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体现了天地人三位一体的精神,包含了日本人的神灵信仰,同时也反映了插花人的内心世界。本文从花道的起源及发展过程、流派、内涵和特征等入手对日本花道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7.
科学的儿童食育能有效提高其知食、选食、品食能力以及掌握粗浅的烹饪认知,进而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与饮食意识,对儿童身体健康、睡眠质量、情感与社会性、文化认知、数学能力以及社会性发展产生积极影响。食育的概念早在日本明治时期就已产生,被称为“构造健康的保育”,是日本学前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日本政府提倡开展的一项全民项目。近年来,儿童食育的内涵已超越最初关于均衡的营养摄入与饮食习惯的培养,立足“食育与文化传承”的深层关系,且以“食”为纽带加深儿童与同伴、儿童与社会、儿童与文化之间的联系,呈现出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食育作为具有培养人塑造人的能力的一种活动,在儿童生涯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代日本弓道体系对中国传统弓箭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中日弓箭历史的梳理,并从文化三层次理论的视角出发,就核心价值层、制度习俗层、物器技术层三个方面对日本弓道体系加以解构,认为弓箭文化是一种主静的修心运动,是针对现今时代社会浮躁的一剂良药,但当前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上千年的传统射艺,发展至今正面临者失传的困境;而在中国文化影响下的日本,将传统射艺发展成为了日本弓道,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适应当代社会的需要,将战场上厮杀的射艺转化为了体育运动,在其社会中发挥着应有的作用。我国传统弓箭也因该在保持传统的同时加强与时代的接轨,在传统与现在之间找到平衡的发展点。并且有针对性的借鉴日本弓道体系的优点,进行自身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日本影片《入殓师》是一部包含了日本元素的电影,电影本身体现了现代人在精神困惑中通过回归而找到自我的过程。影片巧妙地把日本社会蕴含的问题、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以及传统的审美通过细节和唯美的情节向观众展示了一副美妙的画卷。它所蕴含的日本文化因素值得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审视日本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史,特别是社会文化、政府的政策财政支持、及中等职业教育自身发育,对我国当前中等职业教育乃至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都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1.
中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结构外差异析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分析制约日本体育专业课程发展的4个主要外部因素,即高等教育体制、社会背景、文化形态以及课程思想等,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揭示我国可以从日本体育专业课程发展中获得的启示,并指出我国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发展实事求是的走“特色”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中日两国是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发展的,两国文化存在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对日本的历史发展过程与文化风土进行深入考察,就会发现日本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思想形态具有极其浓厚的实用主义色彩。本文试图分析实用主义在日本人的文化性格、思维方式上的表现,并将此作为日本人精神文化的基本出发点来解释,为我们客观地认识日本人和研究日本文化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柔道现在已经成为现代奥运会比赛项目,这是日本人民对世界体育的贡献.日本的柔道是从柔术发展过来的.在柔术的产生、发展过程中,陈元赟把中国的少林拳法等武艺同日本原有的"拳法"相结合,带徒传技,丰富了日本柔道的内容.陈元赟在日本流寓期间的功德行止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考察从柔术到柔道的发展过程,可以充分证明柔道受到了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教科书是实现教育目标、辅助学生学习的最经济、最有效的工具,更具有文化传承的功能.教科书传承少数民族文化能满足民族地区的需要、能满足民族地区学生的需要、能满足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教科书中反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适当地体现少数民族文化特色、传承本民族的文化是必要的.教科书传承少数民族文化能促使学校实现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促进民族地区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无常观与日本的传统思想文化相接触,不断冲突、磨合,与其他众多要素相融合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独特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日本文化中诸要素的形成和发展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并且这种影响延续至今。该文试从日本古代文学、日本人的忧患意识、日本人的生死观三个方面分析日本人的无常观。  相似文献   

16.
"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家无礼则不兴,国无礼则不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中国古代更是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礼仪制度,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统治者治理国家、维系社会政治秩序的规程。教育礼仪作为礼仪制度的一种形式,经过不断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教育礼仪制度。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教育礼仪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揭示其背后的教育伦理内涵,力图寻找其与当今教育活动中礼仪规范的契合点,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教育活动形式、深化学生道德礼仪观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反映的是当今时代背景下社会文化的意识导向。在我国,青年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中流砥柱,青年价值观对于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对未来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提出了新时代青年价值观教育创新的发展策略。本文主要分析了在新时代下实现青年价值观现状,探讨了实现青年价值观教育创新的发展策略,以期为国家的发展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川上未映子的中篇小说《乳与卵》隐含了日本传统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对抗与矛盾。本文以《乳与卵》为例,通过对日本女性心理的迁移过程进行解析,讨论日本的传统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矛盾与冲突以及日本后现代文化与现代社会的无所适从关系。通过对日本社会的后现代主义问题进行考察与分析,有助于厘清后现代主义在适应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的问题与表现,并为如何引导后现代主义发展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特别是二次大战后,经济迅速发展,一跃超过了英、法、西德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中仅次于英国的第二经济大国,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注意。日本经济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迅速的发展,自然有其政治、经济、国际环境等多方面的原因,但也不可忽视日本教育发展的影响。这一点,在日本文部省1962年发布的教育白皮书中已  相似文献   

20.
日本岛屿式的地理环境,传统的稻作文化,纵式的社会结构,独特的审美意识,孕育了别具一格的日本文化。其中,最能体现日本式思维、价值观念、语言行动的就是"集团意识"。这种意识无所不在,渗透入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本文旨在探索"集团意识"的形成的社会文化历史根源、在语言中的渗透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