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聪明的药方     
许多同学都有绰号。金雁也有绰号,他的绰号叫“豆腐”。绰号是从一场考试引起的。考数学的时候,金雁拧着眉头子,连半道题也对付不出,只能交个白卷。为了让白卷不白,  相似文献   

2.
《水浒传》里一百单八将,每个英雄好汉都有一个鲜活的绰号。因这绰号,每位豪杰都有了不朽的生命力,数百年了,依然在世人心里煜煜生辉.唐山市第三十八中学校长孟德禄也有着生动的绰号。所不同的是,校长的绰号有很多个,而且在不断变换的绰号中,老师们才逐渐深入地了解了这个人。  相似文献   

3.
陈默 《少年科学》2014,(4):32-33
<正>微心理互相起绰号是当今校园里的一个常见现象,有的班级几乎人人都有绰号。但是,针对别人的缺点来起绰号,那就是往别人的伤口上撒盐了。这种现象背后可能有这些心理:喜欢开玩笑的人嘻嘻哈哈笑成一团,其实是因为他怕孤单。喜欢恶作剧的人可能只想通过起绰号图个嘴上的痛快。喜欢欺侮别人的  相似文献   

4.
《水浒》中的好汉个个绰号响亮。这些绰号,有的一目了然,像智多星、小李广、豹子头;有的就怪怪的,不那么让人明白了。  相似文献   

5.
名字的故事     
在学生时期很多人都会有绰号,被取了绰号的人通常都不会太喜欢,小时候我就很讨厌自己的绰号,但同时又很明白这个绰号我是不可能丢得掉的,因为这个绰号和我的名字是那样的息息相关……很多小朋友都问过我,"管家琪"是不是我的本名。大概是觉得这个名字有一点怪吧!我猜很多小朋友八成是觉得"管"这个姓比较少见,然后第二个字居然还是“家”,那连在一起不就是“管家”了吗?“管家琪”确实是我的本名。“管家”也确实是我的绰号,只不过是我在念大学时的绰号。我和哥哥、弟弟都是相差两岁,哥哥学医,念书时间长,有一段时期我们个个都在念大学,他们俩的绰号也是“管家”(是不是好没创意啊),因此在那个时期,每当有同学打电话来说:“我找管家,请问管家在不在?”只要是我爸爸或妈妈接的,都会这么回答:“我们家有三个‘管家’,你要找哪一个?”  相似文献   

6.
田星 《今日中学生》2012,(28):30-32
田星开场白:记得我当学生的时候,也被人起过绰号,叫过绰号,想起那时候,还真有些怀念呢。被别人叫绰号,恐怕是很多人都经历过的一件事情,有的绰号难听,有的绰号可爱,有的可能是因为抓住特点,叫得顺口,恶意的还是比较少的。面对绰号,我们到底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呢?  相似文献   

7.
《水浒传》中的好汉个个绰号响亮,可以说看《水浒传》很大程度是看绰号。及时雨、一丈青、小李广、智多星、拼命三郎……个个精神,个个有味道。这些绰号有的一目了然,有的却怪怪的,读来让人费解。宋江的绰号有两个,一个叫“及时雨”,很容易理解;另一个叫“呼保义”。“保义”本是宋代最低的武官名,逐渐成了人人可用的自谦之词。“呼保义”这个词是动宾结构,宋江以“自呼保义”来表示谦虚,意思是说,自己是最低等的人,后来竟成了绰号。“混江龙”李俊,“混江龙”本是一种治河沙的工具,宋代为清理黄河泥沙,发明了一种巨大的铁耙,搅动水底泥沙,…  相似文献   

8.
给诗人起绰号 我国很多诗人、词人都有绰号,且大多因自己的名名而得名。请根据下面某人的名句,体会个中词语的妙处,为其起个绰号,看看和其真实绰号是否一样。  相似文献   

9.
绰号,又叫外号、诨号,既非父母所赐,又非个人所愿,而是外人所取。绰号的形成,或用事功,或用事件,或用秉性,或用爱称,五花八门,取法不一。因此,绰号也是我们了解一个人的一面镜子。章太炎是清末民初革命家、思想家,道德文章,堪称一代之雄。不过,章太炎的外表和言行,实在让人不敢恭维。首如飞蓬,衣衫褴褛,邋里邋遢,不拘  相似文献   

10.
说绰号     
汤本生 《学语文》2006,(3):45-45
绰号也称外号,指人的本名之外,别人根据与其相关的因素给另起的,带有夸赞、嘲讽亲昵或玩笑等意味的名号。绰号古已有之,今也常见。从古代的文人名士、平头百姓,到今天的体坛名宿、影艺界名人以及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绰号之多,内容之丰富,简直让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11.
公主计划     
她的绰号叫“公主”,是我们班有绰号的人里名字最好听的呢——“雷震子”,“怪哉”,“棕熊”等等绰号都成为了“公主”的陪衬。  相似文献   

12.
麻哥身世神秘的12岁少年,据说有个行走世界的野外科学家老爸(不过谁也没见过)。喜欢一切跟科学有关系的新东西,会搞一些让人抓狂的发明。楚夏陈楚夏,绰号厨侠。不过这个绰号的使用率很低(因为只有他自己使用)。11岁,立志成为中华美食传承者的五年级男孩。体重只有大威的一半,但是与生俱来的幽默感和厨师天赋让人又爱又恨。爱好?!用刀子嘴做饭呀!  相似文献   

13.
很多人都知道美国人有两个绰号:在美国南北战争时,南方人给北方兵士取名为“杨基”Yankee[jki],此后美国北方各州的人更  相似文献   

14.
田星 《今日中学生》2006,(25):26-28
我和班上的同学都喜欢“青春热线”。每次刊物来了,都争着先看。有时候,我还因此和好朋友闹别扭。广安市拱桥初中陈高对接之一文泽松(宣汉县石铁乡中学):我是一个初一学生,不知为什么,同学们给我起了个“酸萝卜”的绰号。我去商店买笔,一位同学拍拍我的肩膀:“嗨,酸萝卜,你买笔呀?”弄得商店里的目光纷纷射向我。那天,老师上课无意提到酸萝卜可以治疗冻疮,惹得全班哄堂大笑。怎样才能让同学们不这样叫我呢?一个人的名字,不过是一个符号。我想,绰号也一样,那就随便叫吧。叫到最后,那些喜欢叫你绰号的人,也就一笑了之了。欣允(武胜县乐善普兴…  相似文献   

15.
我在沈阳念书的时候有一个绰号——“哭鼻子的编辑”。你可别一听这绰号就笑我,小时候,谁没哭过?大人有时候还掉眼泪呢!不提这个了。我还是讲讲我这绰号的来历吧。我小时候,爸爸、妈妈都在沈阳。因为我小,所以总免不了想他们。每逢放暑假、寒假时,我就去沈阳爸妈那。我上3年级时,学会了写作文。在沈阳爸爸、妈妈的左右邻居有3个上2年级的小同学。因为他们都让我教他们写作文,所以我就办起《七彩报》,他们3个就成了小读者。他们都几次参  相似文献   

16.
NBA绰号大观     
作为一名NBA球员。没有一个与自己人品球技相对应的绰号是不可想像的。NBA球员每个绰号的背后都有一段令人神往的故事,它们可以让我们对NBA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绰号事件     
正我们班什么都不多,唯有绰号最多,有些同学同时有好几个绰号。大家互相叫绰号,叫得不亦乐乎。叫的同学,声音洪亮,理直气壮,被叫的同学答应得也很爽快,没有丝毫情绪。有时候,我们嘴快,说出一两个绰号来,会弄得老师一头雾水。本人叫罗亨龙,本来是不怎么好起绰号的,但同学们偏偏动脑筋,给本少爷起了一个难听死了的绰号,没有一点正义感和男子汉气概,叫"咩龙"。唉,算了,  相似文献   

18.
李青  廖晶 《海外英语》2013,(3X):171-172
《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施耐庵为书中108个英雄好汉都冠以绰号。这些绰号展现了人物的鲜明的性格和生动的形象。绰号的选词精炼,每一个字眼都饱含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元素。因此,对译者来说,翻译绰号比翻译一般的文学文本更具有挑战性。该文将从关联翻译理论的角度,对赛珍珠和沙博理对动物类绰号的翻译作简要的对比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杨培松 《学语文》2005,(5):44-44
起绰号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社会现象,古今中外,上至权贵富贾下至村夫野老都可能有一个甚至几个绰号。这些绰号有的含憎恶、嘲讽意味,有的含亲昵、赞扬意味。我们把前一种称为消极绰号,后一种称为积极绰号。消极绰号除特殊的需要外。在一般的言语交际中是不被提倡的。而积极绰号具有确切、简明、生动的特点,很容易被人们接受。本文从修辞的角度采谈积极绰号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身为人师不觉已有八年,在这不长不短的八年育人之路中固然有成功的喜悦,然而让我感悟至深的却是那些失败的经历……1.关于绰号绰号,几乎每个人从儿时起就开始和它打交道了。从同伴、同学之间互称绰号,到给老师起绰号,总有一些津津乐道的故事。也看过许多有关绰号的文章,心理学家说,它是人们表达与宣泄情感的一种方式。几乎所有的教育类文章都告诉我们:“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我们不要过于敏感,学生给老师起绰号也是正常的事情……”我也一直这样认为,所以对学生给我起的绰号也从不放在心上。曾经有几个调皮的学生,悄悄给我起了个绰号,其中一位还偷偷将这一“作品”告诉了我。我一听并无伤大雅,就只是笑着轻轻警告了几句。可没想到不久后他们竟然在课堂上叫了起来,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尽管后来在班主任的协助下这帮学生不再公开乱叫,但他们似乎已将此作为一乐趣,转而在一些非正式场合叫。我开始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这不仅仅是绰号的问题了,实际上他们已将此变为戏弄老师的一种方式。从一开始,我就应该预见可能的后果,并以严正的方式加以制止,而现在,我已错过了最佳的纠正教育的机会。我开始重新审视绰号这一事物和它背后所隐含的育人道理。2.关于“奖罚分明”对待每一位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