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贡嘎山”彝语称为“俄定尔曲勃”,意为“雪地螺白山”;“安顺场”彝语称为“仅莫木”,意为“仅莫家人的居住处”。“大渡河”彝语称为“德薄亦莫”,意为德薄河。这些彝族地名和河名的形成均早于现代彝族迁居当地之前,为彝族古地名和河名。从贡嘎山、安顺场和大渡河这些彝族古地名的存在可看出:大渡河流域曾是古代彝族先民迁徙的重要线路之一。  相似文献   

2.
南北朝时期的彝族学者举奢哲与阿买妮,创建了彝族成体系的古代文艺理论,其中包括"诗骨论".在后来上千年的时间里,又有多位彝族学者,对"诗骨论"在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与完善,使之成为彝族古代文艺理论与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就了我国古代文艺理论中一个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南北朝时期的彝族学者举奢哲与阿买妮,创建了彝族成体系的古代文艺理论,其中包括“诗骨论”。在后来上千年的时间里,又有多位彝族学者,对“诗骨论”在继承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与完善,使之成为彝族古代文艺理论与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就了我国古代文艺理论中一个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据汉文史料、考古材料及彝文文献资料,可看出夜郎、可乐与彝族古代先民有密切的关系。夜郎古国族属虽然复杂,夜郎主体民族属彝族先民和仡佬族先民的可能性更大,而彝族古代先民当居于领先或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5.
就古代史学理论而言,中国远远走在了其他文明古国的前面。古代西方并不乏史学巨著,希罗多德、修昔底德、波里比阿、阿庇安与塔西陀等大师也曾分别就治史原则和方法留下了各自的一些见解,却没有形成一门史学理论体系。在中国,承太史公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理论意识的影响、唐代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城务工群体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少数民族同胞进城务工的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中国的一些沿海发达地区,比如广东,特别是在东莞地区,聚集着很多少数民族同胞,他们为了摆脱家乡的贫困,向往更加殷实的生活,来到这个地方,勤劳工作。笔者通过对在东莞谢岗务工的彝族的调查,尝试探讨他们在东莞务工的操作模式以及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7.
近年我国文学理论研究取得了明显进展和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概括地说,西方文学理论研究相对活跃,文学基本理论研究比较薄弱,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日渐被边缘化.为了文学理论的繁荣发展,研究主体要挣脱某些枷锁,并科学预见到未来文学理论研究可能出现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文论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人文"理念。"人文"内在地包含了"文"与"人"两套话语系统,以"文"为核心,在"文"的规范与制约下展开"人文"的矛盾张力,中国古代文论在自身的论阈中体现了独特的哲性之思。作为中国古代文论的思维模式与理论内核的"人文"理念迥异于近现代西方"人文"理念的一维思维指向,"文"与"人"在相互影响与制约的动态平衡中显现了中国古代文论的理论本色,具有人文底蕴的中国古代文论的历史发展脉络也为当下的"人文"之思注入了中国式的思维维度与理论深度。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文论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人文"理念。"人文"内在地包含了"文"与"人"两套话语系统,以"文"为核心,在"文"的规范与制约下展开"人文"的矛盾张力,中国古代文论在自身的论阈中体现了独特的哲性之思。作为中国古代文论的思维模式与理论内核的"人文"理念迥异于近现代西方"人文"理念的一维思维指向,"文"与"人"在相互影响与制约的动态平衡中显现了中国古代文论的理论本色,具有人文底蕴的中国古代文论的历史发展脉络也为当下的"人文"之思注入了中国式的思维维度与理论深度。  相似文献   

10.
11.
彝人古镇是近年来云南楚雄新崛起的旅游地产项目,它的建设对弘扬和传承彝族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对彝人古镇的建筑、广场、装修、装饰与小品、雕塑、绿化、水体、文化表演活动等景观元素进行分析,然后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政教审美原则论,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诗歌理论批评对政教审美原则论的阐说;二是词学理论批评对政教审美原则论的阐说;三是散文理论批评对政教审美原则论的阚说。上述三个维面,其论说的内容都主要围绕中和之美、微婉合度、温柔敦厚等论题加以展开。它们相互生发、相互共构、相互融通,共同构建出了我国古代文学批评政教审美原则论的骨架。  相似文献   

13.
儒、道两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与中国古代文论在概念的应用乃至体系的建构方面紧密相关。追寻儒、道思想对中国古代文论的渗透与影响,阐释其在塑造中国士大夫阶层的审美心理结构和艺术审美理想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以期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征。  相似文献   

14.
范畴对于古代文论的建构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大量地创设和运用范畴是古代文论的基本特征之一.经学作为中国古代最权威的学术,对古代文论范畴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十三经的大多数典籍都有文论范畴,并且经学元典中的文论范畴在古代文论中具有举足轻重之地位,属于核心范畴或元范畴,具有极强的繁衍再生力.因而,经学构成了文论范畴的一个重要渊源.其二,经学对文论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于对文论范畴内涵的影响而实现的.经学家通过对文论范畴内涵的阐释和规定,以实现对文论的渗透和制约,这是经学通过制约和利用文论进而来制约和利用文学的一个有效途经.其三,经学作为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总是从自身学术特点的角度即儒家的道德伦理观出发来阐释文论范畴,从而使文论范畴具有了政治伦理化的品格.进一步说,经学的理性精神及高度抽象的逻辑思维方式,赋予了文论范畴以突出的理性化品格,这一品格促进了古代文论学科的科学性、学理的逻辑性和理论的深刻性.经学对古代文论范畴及整个古代文论学科都作出了重大贡献,古代文论范畴的研究必须与经学这一因素相联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社会诗文书画是主流艺术,因而文论也必然与音乐理论、书画理论关系紧密。以往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往往只注重单线演进,而忽略了它与其他艺术种类相互滋养相互启迪的关系。文章对20世纪以来的中国古代文论与画论的研究作一简单梳理,期在能对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的系统深入的研究提供一份资料、一点线索。  相似文献   

16.
探索古代文论的当代价值是解决古代文论向当代文论转型的关键.古代文论的当代价值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基本原理,古今文学的基本原理有相通的共同方面.二是理论范畴,古代文论的大量范畴仍为当代文论使用.三是多维度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创立"新怨恨"理论而整合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与文学理论中的怨恨略述,提出:从古诗、宋词、明清小说等文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怨恨体验是非常普遍的;从"兴观群怨"说到"怨愤"说,可以梳理出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怨恨轨迹是一脉相承的.怨恨是中国古代文学与文论最重要的主题之一.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育理念下的古代文论教学的复眼透视观,不单表现在古代文论资料的梳理上,更体现为教学理念的更新。复眼透视中国古代文论的文化生态和思维方式,有利于盘活古代文论命题的现代生机,最大限度地贴近了传统文论的本真生态,促进教学效果的优化,从而展现一个有意义的古代文论的教学新天地。  相似文献   

19.
与西方基于逻辑思维的文论术语体系迥异,中国古代文论术语擅用意象性的话语,从而造就了术语运用的包容性、技法命名的形象性和风格描述的意会性,其细微处的深度表现力往往超越了定义与解释;同时,中国古代文论在文体批评、方法探求和体系建构上亦自成体系,呈现出中国文论话语的丰富色彩。而这些,都源自中国的文化类型、思维模式和语言精神。这向我们昭示了中西文论分野的根源和融合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