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月里的春天》是儿童文学作家葛翠琳叙述自己的创作历程和感受的一篇散文,作者在文章中,不是直接抒发“共和国在我心中”之情,而是将它具体化为“儿童们在我心中”,叙述她对共和国儿童的热爱与奉献。儿童在她心中,也就是共和国在她心中;为儿童而写作,也就是参加共和国的  相似文献   

2.
初中补充教材《十月里的春天》一文,有关的教学参考文章对它的主题的说法不一。《十月里的春天》的作者葛翠琳同志是一位儿童文学作家。新中国建立后,她就开始了儿童文学创作的生涯,一直致力于为孩子们创作。祖国的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为祖国的孩子创作,就是为祖国的未来创作,这是葛翠琳从事儿童文学事业的动力和目的,也是本文在立意上的基本出发点。本文是一篇典型的形散神聚的散文,文中的材料都紧紧围绕着“为了祖国的孩子,为了祖国的未来”这一中心,其主题可以表述为:本文回忆了作者40年儿童文学创作的经  相似文献   

3.
草长莺飞时节,捧一本《诗经》,在庭院的槐树下细细诵读。有细碎阳光,从树荫中投下光影,时光仿佛就此停滞不前。闭上眼睛,《诗经》里的春天穿越几千年的时光,款款而来。  相似文献   

4.
草长莺飞时节,捧一本《诗经》,在庭院的槐树下细细诵读。有细碎阳光,从树荫中投下光影,时光仿佛就此停滞不前。闭上眼睛,《诗经》里的春天穿越几千年的时光,款款而来。  相似文献   

5.
草长莺飞时节,捧一本《诗经》,在庭院的槐树下细细诵读。有细碎阳光,从树荫中投下光影,时光仿佛就此停滞不前。闭上眼睛,《诗经》里的春天穿越几千年的时光,款款而来。  相似文献   

6.
小作者来稿的原来题目叫《开门·关门》,编辑改成了《春天里的小插曲》。我觉得“开门·关门”虽然带有几分寓意,但过于晦涩,而“春天里的小插曲”不仅更贴切,而且还使文章增添了浓浓的诗意。故事发生在春天里——爸爸妈妈在春天里相遇相爱,小作者在春天里出生,又为小家庭带来了无穷的春色。而在小作者看来,无论是爸爸,还是妈妈,都仿佛是春天的化身“,温和而轻柔”。真是“春风如醇酒”,令人陶醉。但是,春天里偶然也会有风暴。都是手机惹的祸:妈妈在爸爸的手机里看到了几则“暧昧”的短信息,尽管忙于社交活动的爸爸作了“低声下气”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总体阅读思考】这是一篇解说事理的说明文。作者是卓越的自然科学家竺可桢,以他深厚的学识,准确、生动的语言,对沙漠里的种种奇怪现象,作了令人信服的科学解释。学习本文,一方面使我们获得一些光学、声学以及其它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同时从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体会到掌握现代科学知识的极  相似文献   

8.
李超朱晏民小朋友的这篇《行走在春天的诗行里》是一篇春天的赞美诗。小作者赞美春天,却从严冬写起,“寒流还在大地久久停留”,这或许取自于“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的悠深意境。“行走在春天的诗行里”,文章撷取了春天的三个景象:春雨、春风和春光,正是它们各自的风姿构成了生机盎然的无限春色。春雨芳菲,春风和煦,春光明媚,小作者精心编织的“春之景”,本身就是一首无言的诗。谁说不是呢,每当我们感受着浓浓春意的时候,不正类似于对诗的享受!“行走在春天的诗行里”,小作者的一大创意在于截取古人的咏春诗句来抒发这一主题。“随风…  相似文献   

9.
<正>春天是一个美丽而温馨的季节,它总能唤起我们温柔而美好的情感,总能让我们写出美妙而温情的文字。但记得在以前的点评中我们也提醒过大家,春天并不是一个好写  相似文献   

10.
12集大型文献纪录片《邓小平》在中央电视台播放后,在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心中产生了巨大反响。那贯穿始终的主题歌《春天的故事》现已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歌曲情真意切。听者无不动容,词曲作者和演唱者董文华更是激动不已。因为,他们不能忘记在“春天的故事”背后那一波三折的创作始末。1992年冬季的一个夜晚,在南国明珠深圳的一幢簇新的楼房里,有两个人夜深未眠,他们是著名词作家蒋开儒,曲作家王佑贵。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大江南北,小平同志在深圳建立  相似文献   

11.
一、预习提要1.消灭生字生词。2、宇宙里有些什么?(用笔划出来)3、举例说明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二、导读过程1,让学生填充下表中的缺项;  相似文献   

12.
石虹 《中小学电教》2012,(9):141-141
《春天来到深山里》是一篇精美的童话故事,一只生长在深山中的小鹿,因为没有看见过春天,从而对春天充满了疑问,又因为在山下村庄找到了春天,而无比快乐的故事。人物对话是本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小鹿与爸爸、妈妈的对话与老爷爷的对话是课文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3.
【原文】冬天朱自清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篇以小见大地反映底层生活的小说,写的是在黄庄这个南方小山村里发生的几起乡村事件。故事本身新意不多,但胜在内蕴丰富,有进行多重解读的可能性。在这些看似单调乏味的故事背后,我们可以依稀窥见生长在黄庄这块土地上的秘密,感受到在时代变迁中封闭落后的乡村与外面世界的牵连和冲突。  相似文献   

15.
十月的阳光,穿过秋天的花海,洒满我们激动的心房,朝气蓬勃的十月啊,装满了我们太多的记忆,太多的激情,太多的梦想……10月13日——少先队建队纪念日,于我而言是充满幸福感的日子。这一天有我第一次成功组织大型主题活动的回忆、伴着队员们尽享快乐的回忆和辅导员同行共展风  相似文献   

16.
一、看头看尾窥前貌 师: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读一本书.这本书是—— 生(齐):《海底两万里》. (屏显,生齐读.) 《海底两万里》导读——科学与幻想之旅 师:现在,请大家针对这个标题提一些问题. (生提问题.略.) 师:在解开大家的疑惑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本书的作者.一起来读—— (屏显,生齐读.) 儒勒·凡尔纳,法国作家,现代科幻小说之父.  相似文献   

17.
一、讲读要求1、了解别里科夫的典型意义。2、了解讽刺手法的具体运用。3、学习通过肖象描写人物性格的方法。二、步骤及要点第一步反复阅读熟悉课文1、课前阅读《契诃夫小说集》中《装在套子里的人》全文,与教材对照,了解所删部分的内容。2、以教材“思考和练习”一、二、三题为纲认真阅读课文,并进一步提出疑难问题。第二步认真钻研掌握精神  相似文献   

18.
看《十月》     
本期最令人期待的作品是王安忆的新长篇《启蒙时代》(《收获》)。小说有勾勒一个时代的宏大企图,可是作家理论阐述的兴趣似乎远远大于感性描写。与2005年的《遍地枭雄》一样,小说缺乏叙述动力和情感动力,读来令人气闷,显得气象袁微,看来作家几年前遇到的"瓶颈问题"益发严重。其他的几部长篇也令人失望,格非的《山河入梦》(《作家·长篇》)无论是写现实还是写寓言都不深入;邱华栋的《骑飞鱼的人》不管是于历史还是于想象都未翻出新意;李玉文的《河父海母》(《十月·长篇》)在魔幻和现实之间皆不落实,朱辉的《天知道》(《钟山》)在"纯文学"和通俗文学间两头不靠,海南的《最漫长的煎熬—南诏大理国秘史》(《大家》)更在"秘史"和旅游指南之间不知所云。中短篇中,罗伟章的《最后一课》(《当代》)和王立纯的《弥天大谎》(《十月》)写底层的现实问题,前者催人泪下,后者鲜活生动,可惜文学表现力性稍嫌不足。倒是阿宁的《白对联》(《当代》)可算当代的"官场现形记",对世道人心的把握精确到位,属"世情小说"中的佳作。此外,阿来《马车夫·喇叭》(《上海文学》)和冉冉的《八月蔚蓝》(《山花》)含蓄紧致,值得推荐,可惜在整体作品中数量太少,显得单薄。  相似文献   

19.
看《十月》     
新年伊始,不少著名作家都推出了新长篇,如阿来的《空山2》、池莉的《所以》、张炜的《刺猬歌》、李佩甫的《等等灵魂》等。然而,除了阿来的新作依然保持着《空山》系列的气韵,其余的都令人失望,或大失水准,或顺着以往的衰落轨迹继续下滑。倒是两位较年轻作家的长篇颇有可观处,盛可以的《道德颂》感情丰沛,刁斗的《代号:SBS》寓意精微,虽有缺点,但中气十足。更新锐作家的几个中篇也有出彩处,王维廉《非法入住》以实写虚的功夫、晓航《论我们灿烂的生活》与当下都市生活对接的能力、王松《守夜人的阳光》沉稳的叙述功力,都可圈点。"80后"两位作家也令人欣喜,笛安的《莉莉》以童话的方式写成长经历,张静的《珍珠》以荒诞的笔法写现代体验,感受真切,有新异之感。此外,迟子建的《福翩翩》、张惠雯的《如火的八月》都写贫贱生活的爱欲亲情,前者写老夫妻的温暖,后者写小儿女的绝望,都能动人。  相似文献   

20.
看《十月》     
2005年年初时节,各文学期刊曾有一度"开门红"。然而,从第2期(按双月刊记)起,本论坛在考察期刊时就不断感叹稿荒。本来预期第5期将有收获(大多数期刊会在征订期间展览优势),但结果仍是比较失望。总的感觉是,关注现实的作品根须扎得不深,而偏重艺术探索的作品,太缺乏创新动力。这两个原因应该说是老生常谈, 然而,越是痼疾,找不到根治之方,越会对当下创作产生根本性的影响。本期最值得讨论的作品是陈应松的《太平狗》(中篇,《人民文学》第9期)--值得讨论的并不是这篇作品本身的思想艺术性,而是从中反映出的有关"底层叙述"的苗头倾向。近来,越来越多的作家开始转向"底层叙述",而刻意描写城乡之间紧张关系的写作策略也屡试不爽,苦大仇深者往往引人注目。本论坛应属最早关注"底层叙述"的批评者,陈应松的《马斯岭血案》(《人民文学》2004年第3期)曾是我们当年重推的作品。对于其新作《太平狗》,我们原本也抱以颇高的期望,但读过却不得不遗憾地指出,该作对城乡对立模式的热衷,遮蔽了对两者关系复杂性的深刻体察,"穷人绝对正确"的非理性逻辑,则使作品止于快意,对苦难的极力展示非但没有达到加强冲击力的效果,反而使苦难抽象化了。以这样一种急切、简单、片面的方式"关怀现实",实际上已经偏离了现实主义的主旨。随着"底层叙述"逐渐成为文学写作的又一热门,如何讲述"底层的故事"也成为一个必须谨慎面对的问题。这中间涉及到的不仅是文学创作的真实性与虚构性原则,更反映出作家的写作态度、道德立场、思考层次等一系列深层问题。说到底,与社会民主、平等、公正等原则相关的"底层叙述"首先需要的是诚恳和朴素。如果因题材引人和"政治正确"使"底层叙述"成为作家更好的"入场"捷径,从"为底层说话"到"拿底层说事儿",那么就会令人对整个底层叙述的可靠性产生怀疑,这是后来者需要警惕的,想必也是有违先行者初衷的。 --邵燕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