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人讲:“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老师,我原本很相信这句话的,也读了不少《名言大观》、《写作素材》之类,但为什么我还是写不好作文呢?一见到作文题目,我就大脑空白,平时背下来的名言和素材之类一下子就无影无踪,任凭我怎么翻腾,也用不上一句话。老师,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穷人》的教学为例,对小学高年级作文仿写训练中读与写的辩证关系进行了说明。得出读是仿的基石,悟是仿的阶梯,补白是仿的点缀三个重要观点。同时通过对《穷人》教学的案例对小学高年级作文仿写训练提出了以下三个重要观点。一是重视读写结合,充分挖掘教材文本的示范作用。二是重视习作素材的积累,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仿写训练。三是初步探索由读到写、由仿到写的过程模式。  相似文献   

3.
从课文中挖掘学生作文的因素,符合“读为基础,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原则。既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学生手头的教材,又能借助学习课文的余兴,唤起作文欲望,让学生愉快作文。利用课文中的作文因素进行习作训练具有德育功能、智力功能和读写功能。一、借鉴性作文因素课文都是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很强的范文,有许多值得借鉴的东西。借鉴的主要方式是仿写。仿写是作文的“阶梯”,它包括仿结构、仿写法、仿体裁、仿中心和仿语言等内容。学了《落花生》,便可仿其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写《向日葵》、《松树》等;学习《黄河象》一文通过栎树,鸵鸟、羚羊等事物间接描写闷热天气的手法,便可让学生仿写一个反映“冬天寒冷”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对小学生来说,主要是把文章写得生动具体。在近几年的作文教学中,我通过从六要素入手,引导学生明确写具体的要领;抓异同点辨析,训练学生写具体的本领;抓想象力发展,让学生插上写具体的翅膀;抓观察力训练,提升学生写具体的能力等四个方面引导学生从读知写,从读学写,从读练写,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作文内容更加具体生动。  相似文献   

5.
“思想训练是写说理文的必要准备,写说理文也是整理思想和训练思想的一个很好的途径。”朱光潜先生的这句话启示我们,思维训练应是作文教学的主环节,是核心。材料有了,怎么提取?又怎么组合?这全靠灵活而有条理的思维。作文水平差的学生缺的正是这个“才气”,于是,他们很想有例文作参照物,这不奇怪,问题是怎么样“参照”?引路靠老师。我的作文指导常运用类似“作文”的例文(高了、大了不合中学生实际),引发学生从中展拓。最近,我让学生写《面对亚运圣火……》,现在选一篇《亚运圣火照人生》,作为参照文,进行思维训练。训练如下:  相似文献   

6.
一、作文教学离不开仿写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不知怎么写。教学《我们的民族小学》时,我指导学生仿写自己的学校。通过仿写使学生基本掌握这类作文的写作方法;又如学写说明文时,我指导学生仿照《鲸》一文的写作方法写“羊”,写羊的体型特征,生活习性,皮毛、羊肉的用途等。写记叙文时我要求学生掌握人物外貌、动作、心理及动植物的描写和景物描写的有关词句,同时也提示学生在自己的写作中应该怎么运用。二、要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我每周安排三到四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带自己喜欢的书读,或相互倘圈或几人搭伴来读,还要求有能力的学生写点体会或积累一些好的词语句子,不要求每人做到,毕竟学生有差异,激发阅读兴趣是关键。同时,还鼓励学生把好的文章读给大家听,既锻炼了胆子又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书读得多了,知识面广了,学生习作时就有话可说了。  相似文献   

7.
义教小语第五册读的训练重点是学会理解课文词语的方法,读懂每一句话。写的重点是用词准确,把句子写通顺。本册作文训练的的形式有看图写话,训练内容有写景、写物、写事、写人。训练的步骤是观察——说话——写话。要求学生怎么观察就怎么说,怎么说就  相似文献   

8.
一、作文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作文训练既是语言文字的训练,也是认识水平的训练。在这个训练过程中,体现着听、说、读、思、写诸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小学生在作文训练中能够及时地积累知识,由不会读、写、用到会读、会写、会用,还要读好、写好,用得恰当自如,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9.
灵感     
记得那是1980年,我读高一的那一年。 秋天的时候,学校组织了一次作文竞赛。老师出的题目是《秋风与黄叶》。但见同学们都已经刷刷有声地下笔了,我却不急不躁地仍在思考这篇作文究竟该怎么写。如果仅仅写秋风席卷大地,落叶飘飞的景色,我会毫不费力,而且可以赋予落叶以一种意义:它曾经充沛地活过,它的凋零因而也是壮丽的!  相似文献   

10.
<正>所谓开放式的作文教学指的就是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创设更为宽松的教学环境,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大胆写作,想怎么说,就怎么写,让学生活跃思维,以全面提高写作水平。一、关注整体,开放综合能力1.体现听说读写之间的整体训练。我们的作文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重写轻读,重书面轻口头的弊端。而事实上听说读写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听、读是从外到内的吸收,说和写是从内到外的表达。因此在作文训练时,应坚持以读写为主线,把听说的训练贯穿其中,使听说读写自成一体,从而有效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1.
关于《读后感》模式训练及应用泾川一中鱼洪夫读后感是读了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一段材料,看一部电影或电视后,在领会其精神实质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写心得和体会的一种文体,它属议论文的范畴,一般可以列入命题或给材料作文。写读后感看似容易,实际上要写好它却非易事...  相似文献   

12.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大家都知道要写好文章多读、多写、多修改是最佳的途径。但多读什么,怎么读;多写什么,怎么写;多修改什么,怎么修改,对这些问题却没有明确的要求,结果许多学生照着做了却事倍功半,失去了学习作文的兴趣。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试对这些问题作一肤浅的探析。  相似文献   

13.
一直以来,学生觉得作文难写,教师也觉得作文难教。如何走出习作教学的困境?《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显然,如果我们能从写的角度教阅读,关注文本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把写的训练有机地、适时地融合于阅读教学之中,就能进一步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上,以组为单位,每一组都有一个训练重点,讲读、阅读、独立阅读课文都紧紧围绕这个训练重点。而基础训练上的作文练习也是紧扣这个训练重点,使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一、围绕重点,在阅读中学阅读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知道课文写了些什么?而且更重要的应该使学生知道作者是怎么写的?也就是说,在一组课文的教学中,要使学生能够体会到每篇课文是怎样体现训练重点的。从中学会方法。如第十一册第七组课文。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人物的特点”。讲读课文《少年闰土》;阅读课文《一分试验田》。独立阅读课文《我的心事》。在教学《少年闰土》时,让学生读通课文后,划出描写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的词句,抓住这些描写进行分析,让学生体会。从外貌描写的  相似文献   

15.
师:(板书:作文构思)拿到作文题.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怎么写.这个怎么写的问题.就是作文构思。有没有同学不用构思,看到作文,想也不用想,倚马成文,没有吧?那么我就要问大家了,你一般是怎么构思的?比如《我想唱首歌》这个题目,怎么构思呢?回忆一下,你是怎么构思的?想想看。(提问一位同学)你好像有想法,来,说说看。  相似文献   

16.
<正>尽管我们已经了解并掌握了中考作文的命题特点、试题类型,也针对某些题目进行了训练,但是一想到马上就要进入考场看到作文试题了,心里总还是有一些忐忑。下面,我们具体谈谈在考场上拿到作文试题以后的几个"运作程序"。一、初读试题明"类型"拿到作文试题之后,不要急着考虑"写什么"和"怎么写"等问题,而是要心平气和地把作文试题完整读上一遍。当然,此时的"读"不应该是随意的"读",应弄清楚作文试题的"类  相似文献   

17.
王琪 《中国教师》2012,(5):64-67
<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下文简称《标准》)把第一学段的作文教学明确定位为"写话"。"写话"就是用口头语言把要说的话写下来。学生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这是小学低年级最初的写作训练。这一阶段要使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让学生感到写话就是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告诉别人,是一件很有意思也很愉快的事情。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对写作往往存在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怕写,二是不知写什么,三是不知怎么写。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难题,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抓住阅读的训练,不失为提高写作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因为“读”和“写”是语文训练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只有在“读”中渗透“写”,才能读得懂,悟得  相似文献   

19.
杨明华 《考试周刊》2011,(16):67-67
作文写得具体细致,中心思想就会更加明确、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大纲》对作文训练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有具体的内容"。可是目前多数学生怕写作文,内容空洞,分析其中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无话可写;二是有话不知怎么写。要改变这一现状,使学生有话可写、有话会写,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20.
语文老师恐怕谁都会说要重视“读写结合”,都清楚读是写的基础。但读和写的关系到底有多密切?怎么结合?什么时候结合?是否一定要在作文课上才谈结合?是否一定要按课后作业的要求完完整整地写才叫作文?是否各类文体都一定要教给学生一种“模式”才叫作文?这些问题值得每位语文老师深入地思考。蒋老师上的《美丽的清贫》,给了我一个生动的启示。他精心设计的三次练笔各有侧重:[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