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首先我要对清华大学成立工程教育研究中心表示热烈的祝贺!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这些年与教育界的联系很密切,向教育界的各位老师们学到了很多东西,受益匪浅.今天我非常感谢清华大学邀请我到这里来跟大家一起讨论问题,让我有一个进一步学习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教育部高教司对清华大学工程教育研究中心的成立表示热切的祝贺!借此机会,谨向各位老领导致以新春的祝愿,也向多年来从事工程教育的各位专家、老师表示诚挚的问候! 清华大学作为新中国"红色工程师的摇篮",具有很好的工程教育传统,也是目前我国工科实力最强的学校之一,曾培养出大批优秀的工程师,为中国工程教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清华大学成立工程教育研究中心,对工程教育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探讨在新形势下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必将对未来我国工程教育的发展和工程教育的质量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很高兴在新年之初与大家欢聚一堂,共同庆祝清华大学教育研究中心成立.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对工程教育研究中心的成立表示衷心的祝贺!对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  相似文献   

4.
在清华大学工程教育研究中心成立这个喜庆的大会上,我想表达三个意思. 首先,我代表中国工程院,代表中国工程院徐匡迪院长,以及各位副院长,向清华大学工程教育研究中心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工程院的领导层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庆贺的事情,让我代他们表达庆贺的心意.  相似文献   

5.
谈工程教育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首先,我对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会(按:已更名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换届、确定新的领导机构表示祝贺。对于教育,我是“圈外人”,了解情况有限,但“圈外人”有两个好处:一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大一样,在“圈内人”看来,“圈外人”的看法也许有些可取之处。二是有些话比较好说,“圈内人”不便说的,站在“圈外”就没有那么多顾忌了。这些年来,跟我们教育界的同志在一起,学到了很多好东西,也受到很多教育。今天上午启迪同志讲的那些话,许多同志反映,多年来没有从教育部的领导那儿听到。98年我们工程院的第一个课题研究结束,当时政府正在…  相似文献   

6.
, 《教育信息技术》2012,(12):21-22
各位领导、专家,各位同行: 上午好!非常感谢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期刊专业委员会给我机会跟大家汇报《教育信息技术》杂志的办刊情况。我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会议,也是第一次到安徽,第一次到黄山。下面我想从五个方面跟各位汇报,并请大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7.
略论并行式工程教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当前 ,科学技术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 ,高技术产业化、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 ,国际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与此相应 ,为了培养和造就大批具有综合性知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一场面向 2 1世纪的工程教育改革正在各重点理工院校展开。在此背景下 ,并行式工程教育这一新概念已引起教育界和工程界有关人士的重视。本文对并行式工程教育的概念及其过程模式进行了初步研究 ,分析了这种教育的特点 ,提出了实施这种教育的一些关键技术。一、并行工程 (Concurrent Engineering)与并行式工程教育1 .并行工程的概念。众所周知 ,企业的产品质量 (Qualit…  相似文献   

8.
工程教育是一种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培养工程人才的一种专门教育,其最终的目标就是培养合格的工程师。高等工程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高等学校所注重的高等教育之一,也是教育界和工程界人士所关注的热点。一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背景1我国处于工业化中期目前,我国各个地区的工业发展情况各不相同,但从各种数据和研究来看我国工业正处于工业的中期,这个阶段不可逾越,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还是实现工业化。这样的历史阶段就决定了中国工程人才需求的结构和特点。  相似文献   

9.
大工程教育的概念是20世纪末美国工程教育界提出"回归工程"的直接产物。1995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工学院院长乔尔·莫西提出,大工程观的术  相似文献   

10.
关于我国工程教育培养目标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工程教育历来是我国最受重视的高等教育组成之一,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是工程界和教育界人士十分关注的问题。“工程教育”究竟是培养科学家,还是培养工程师?这既涉及工程教育的定位,又涉及到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问题。本文从工程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了我国工程教育培养目标的变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12.
2007年9月上海召开的“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层论坛,对我国工程教育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其改革建议进行了专题讨论,对我国如何开展工程教育改革,保障和提升工程教育的质量,最终实现工程教育强国献计献策。本文即是该论坛综述。  相似文献   

13.
Engineering education has more than 200 years of tradition in Hungary. Chemical engineers are trained at the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Budapest (TUB) and at the University of Veszprém. The curriculum of the TUB chemical engineering education is given. Undergraduate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education is offered at the University of Miskolc, at the Janus Pannonius University in Pécs and at the University of Veszprém. Curricula of the latter two are given. The TUB has several environmental specialization opportunities for engineering students, but at present no separate undergraduate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education is offered. Such a curriculum is now under preparation and will be introduced in 1998. Several technical colleges also offer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education, where the duration of the training is 3 years.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s a very suitable form to add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to the existing engineering knowledge of graduate engineers. The TUB and the universities in Miskolc and Veszprém are all very active in this field.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工程教育——成绩、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转型和高教规模扩张使中国的工程教育有了很大的变化:主要成绩是规模扩大、高教普及、设施改善、学科发展、国际合作增加.而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在,科学导向,模式单一;竞相升格,层次模糊;实践缺乏,学生能力缺失;经费不足,经费配置欠妥;收费提高,困难学生增加;就业供需矛盾突出.在深入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分别从政府、学校、社会(包括企业)和国际合作四个方面提出了改进我国工程教育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06年初召开了科学技术大会,提出了建立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建立创新型国家需要大量创新型人才,尤其是在大量工程实践中需要创新型人才,因此对工程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想  相似文献   

16.
17.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及其对高等工程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基本概念以及中、美、德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情况,分析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高等工程教育的影响,指出了高等学校应以"专业认证"为契机,对照认证标准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与劣势,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师队伍、产学研合作、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8.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及其对工程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具有自己的特征,它对工程教育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它与工程教育发展之间也存在着一些矛盾:专业认证的规范性与工程教育个性在发展的矛盾;专业认证的稳定性与工程教育改革之间的矛盾;以及专业教育的开放性与工程教育独创性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The need for humanities in technical curricula can be explained in part by the impact technology has on our society. Engineers are the class of people who contribute most, and most directly to the changing face of the earth. So they should have at least an idea of the context they are working in. Humanities, on the other hand, have been on the loosing side since World War II. This calls for some reconsideration. The ever more urgent call for languages, management and law competencies for engineers is an expression for this. Humanities can and mus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every well-balanced engineering curriculu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