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2年4月,桂林市长海实验学校计划面向全市招收两个班的初中一年级新生。消息传出后,每天前来咨询的人络绎不绝。报名面试那天一大早,校门口就车水马龙,人头攒动。校门刚打开,前来的学生和家长就一拥而入,把负责招生工作的校长和老师围个水泄不通。问家长们为什么要把孩子送到长海实验学校读书,他们的回答几乎是众口一词:“长海实验学校办得好,教育质量高。送孩子到这里读书,能成人又能成才。”据统计,当天前来报名面试的学生就达700多人,加上陪同的家长,学校门口的交通几乎被堵塞,招生工作出现了火爆的场面。这是一所什么样…  相似文献   

2.
Cathie 《家教指南》2006,(6):42-43
家有不爱读书的顽童,真是愁煞了家长。究竟是孩子不爱读书,还是家长的一盆冷水浇灭了孩子读书的热情呢?家长究竟做错了什么?又该怎么做呢?  相似文献   

3.
据新华社报道,记对吉林、宁夏等地调查发现,如今在农村一些地区,由于日益昂贵的学杂费,一些家庭因教致贫,背上了沉重负担。一些家长甚至说,供孩子读书就像一场赌博:初、高中的费用已给家里带来沉重的负担。但孩子能否考上大学还是未知数;孩子考上大学,家里会背上一个更大的包袱,但毕业能否找到好工作仍是未知数。面对这些未知数,家长需要拿出大笔钱去“赌”。  相似文献   

4.
当前,职业学校招生越来越难,大量差生,双差生进入职业学校的校园,他们上职业学校的目的各不相同,有的是干不了活,家长让他们到职业学校来长长身体,将来当兵或出去干活;有的是家长管不了,高中又考不上,让他们到职业学校叫老师管管;有的是家长看到人家的孩子都上了高中,自己的孩子在家里呆着,怪丢人现眼,不用考试,到职业学校去上学,  相似文献   

5.
一、巧用家庭的力量促孩子读书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话把每一位家长提到了教育教学的最高位置上。而当前教育孩子、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已是每位尽责家长的共识。针对孩子刚迈入学校大门,手足无措的家长最需要得到  相似文献   

6.
正今天有幸来这里,从师范大学的视角谈谈基础教育国际化的问题。我在师范大学工作,常有家长来找我,说你看我的孩子是送出去读书还是在国内读书。以前好像要到了大学阶段才考虑这个问题,现在高中阶段甚至年龄更小的明显增多。有些家长说,孩子走不完高考这条路,就不想让他走下去,早点出国算了。有些家长非常纠结,说自己  相似文献   

7.
海岩 《辽宁教育》2010,(10):26-28
学生说:“这所学校可好了!老师像父母一样关心我们。” 家长说:“这所学校可好了!老师把我们想到的做好了,把没想到的也做好了。孩子在这里读书我们放心。” 来过学校的领导说:“这所学校可好了!学校特色鲜明,个性突出,感觉挺神奇,有特色,很规范。”  相似文献   

8.
2012年春季开学,周萧回到老家停前镇上学,家长舒展的眉头流露出欣慰,“这里的条件和教育质量并不比县城学校差,所以我决定把孩子从县城转回来读书。”前几年,黄梅县停前镇每年都会有一部分学生流往县城或其他乡镇,但近两年来却出现了学生回流现象。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内蒙古宁城县必斯营子乡哈脑小学让县内同行特别关注。因为,这个山沟里的小学校有一项引人注目的特色——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四五年前,这里曾是校园没有书香气,教师没有书卷气,学生没有书生气的三没学校。当时有条件的家长都把孩子  相似文献   

10.
黄家国 《教育文汇》2009,(11):52-53
都说天下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期盼自己的子女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将来能有一个好的工作。你看,许多县城的家长纷纷把孩子转到省、市示范高中读书,节假日里还陪同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许多农村的父母则千方百计把孩子转到城里来读书,并租间房子一门心思陪孩子读书。其实,孩子总是千差万别的,不一定都去挤高考“独木桥”;  相似文献   

11.
2002年9月开学的第一天,阳朔镇小学校长办公室挤满了家长.他们纷纷向校长要求把自己的子女转到这所学校来就读.他们说:镇小的素质教育抓得好,在这里能学到东西,送孩子来这里读书我们放心!  相似文献   

12.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普及程度大幅度提高,每一个学龄儿童都有权利接受学校教育。然而,随着学校教育的快速普及,作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家庭教育却严重滞后于学校教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特别是高中阶段的家庭教育,成为被忽视的一个问题。相当一部分高中生的家长离开了分数就不会评价自己的孩子,认为把孩子交给了学校,其能否成材,完全就要看学校和孩子自己了,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卸得一干二净。这是非常危险的! 我们既希望低年段学生家长对  相似文献   

13.
2002年9月开学的第一天,阳朔镇小学校长办公室挤满了家长.他们纷纷向校长要求把自己的子女转到这所学校来就读.他们说:镇小的素质教育抓得好,在这里能学到东西,送孩子来这里读书我们放心!……  相似文献   

14.
每逢招生季节,常闻诸多家长有言:“就是卖血,我也要把孩子送到重点中学读书!”笔者认为父母为自己孩子尽量创造好的学习环境是必要的,但除此以外,还该为孩子做些什么呢? 我常听一些家长说,花了几万元钱把孩子送到某重点中学就读,但该校离家较远,要寄宿。于是,家长又担心自己不在身边,孩子会交上不好的朋友,染上恶习。甚至有的家长干脆辞去工作,在学校旁边租一间房子,随时监督孩子的一举一动。社会竞争如此激烈,家长们为孩子尽力寻求一个较高的起点,以期日后在社  相似文献   

15.
在学校常有学生逃学之事发生,特别是初中一年级逃学的孩子比较多。孩子逃学,家长恼火,教师也伤脑筋。有些教师诉苦道:“话说得重了点,学生找不见踪影,教师还得承担责任,真是深不得,浅不得,现在的老师真不好当啊!”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逃学呢?我带着这个疑问与曾有逃学行为的孩子谈过心。有的孩子说上学没有意思,不爱读书;也有很多逃学的孩子是因为老师让请家长而又不敢跟家长讲,到了学校又不好向老师  相似文献   

16.
张文 《家长》2010,(8):15-16
转眼间又到了9月,正是小学、初中、高中一年级学生入学的时间。家长究竟应该为孩子选择全日制的普通学校还是寄宿学校,是许多新生家长需要面对和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张振民 《教书育人》2007,(11):45-46
好学生厌学比例在上升 案例一:小A,女,高二学生。小A是一个从小就爱读书、好学上进的孩子,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在重点学校就读,父母对其学习的管教属于粗放式的,并没有过多加压。可是有一天她突然郑重其事地对父母说,她想休学。父母以为孩子只是学习压力大随口说的,没想到孩子真的从第二天开始就不去上学了,无论家长怎么说,老师怎么劝就是不肯去学校。  相似文献   

18.
很多家长看见我第一句话就是——想让孩子进好学校,家长该怎么做?我们都知道,家庭类型多层多样,不能一刀切,没有一把万能钥匙的.我们也不能以能否进重点学校作为评判孩子的唯一标准.不过,有一件事是所有家长都应该花精力去做的,就是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9.
家长是指在家庭中负责教育孩子的父母和家庭中其他教育孩子的长辈。究竟该怎样教育孩子呢?有人认为,父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其实未必,如溺爱孩子的家长,往往把孩子看小了,什么事都舍不得让他做,望子成龙的家长又常常把幼儿看大了,要求他像小学生那样读书、写字、不准游戏,将玩斥为“没出息”。这样对孩子不是教育他,而是惯坏他,对孩子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相似文献   

20.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 《当代中国少年儿童报告》中的调查研究表明:有1/3的学生把学习看作沉重负担,并“希望尽快离开学校”,厌学情绪明显。然而和学生们厌学及惧怕学校的情绪相比,老师、家长们过于乐观地估计了孩子在学校的感受。他们认为,“上学对孩子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家长和老师对孩子心理缺乏深入的了解。因此当通过童谣发现孩子和自己的预期有差距而且还对学校、老师表示不满时,就表现出忐忑不安。另外,家长们都希望孩子一尘不染,接受纯净式教育,对于孩子们面临的压力又缺乏足够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