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语法隐喻是功能语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而名词化隐喻是构成语法隐喻的重要来源。名词化隐喻在语篇的构建中具有多种功能,它能使语篇简洁、客观及衔接。通过名词化隐喻在英语写作中的运用,以实例说明对名词化隐喻的合理运用可有效提高英语作文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名词化语法隐喻及其语篇功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词化是构成系统功能语法中语法隐喻的重要来源。从名词化隐喻的概念入手,通过大量实例,讨论名词化隐喻的类型及其附带的特征,探析名词化隐喻在语篇建构中的多种功能。掌握好名词化隐喻对语篇的理解和应用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名词化作为语法隐喻的主要表现形式,其相关研究已经发展到跨学科的多视角研究,而语法隐喻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动词化的探讨还很欠缺。本文以年会CEO商务演讲语篇为分析对象,利用系统功能语法中的语法隐喻理论进行实例分析。分析表明名词化成为商务演讲语篇中语法隐喻的主要来源,而这些名词化往往和动词化同时出现,二者的互动不仅使语篇简洁凝练而且构建了年会CEO演讲语篇语言的专业性和精准性。  相似文献   

4.
在认知语言学中,隐喻的本质是以一件事或经验来理解和经历另一件事或经验,它是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科技英语中抽象名词和被动语态都比较多。抽象名词词组作为一个句子成分,称为名词化;被动语态与之对应,可以称为形容词化。名词化和形容词化都是语法隐喻。本文讨论科技英语语篇中的语法隐喻、语篇特征和语法隐喻现象研究对英语教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语法隐喻是功能语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韩礼德(Halliday)认为名词化是产生语法隐喻的强而有力的表现方式。名词化的作用在于可以将小句、语篇中的信息结构通过参与者和环境成分的变化或小句层次和词组结构的变化进行重新组合后所形成的意义。笔者以Halliday的功能语法为理论基础,重点分析概念语法隐喻中名词化的表现形式及其功能特点。  相似文献   

6.
名词化是概念隐喻中词汇语法层次上的隐喻,通过名词化,过程、特性、环境、小句等都可以由名词来体现。名词化在书面语中,尤其在科技英语中大量存在。文章分析了名词化的结构和语篇功能。  相似文献   

7.
语法隐喻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依据元功能可将其细分为概念语法隐喻、人际语法隐喻和语篇语法隐喻.在英汉翻译教学中,充分利用一致式和隐喻式的表达形式的转换,利用名词化隐喻以及语篇语法隐喻中的衔接功能进行语篇分析,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目的语的理解,提高翻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在评价理论基础上对语法隐喻在英语语篇中的评价功能进行了研究,尤其是对语法隐喻的两种主要表现形式——名词化和动词化在不同语篇类型中的评价是否有不同的表现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名词化隐喻(Nominalization)是创造语法隐喻最有力的方式。研究名词化隐喻在各种语篇中的体现和功能十分重要。名词化隐喻在农业科技英语中的运用十分广泛,具有语篇正式功能、语篇衔接功能和语篇简洁功能。  相似文献   

10.
乔淑霞 《海外英语》2012,(5):258-259
名词化隐喻是语法隐喻的主要形式。目前学界偏重其类型和功能的研究,普遍忽视了由名词化隐喻所体现的语篇连贯的认知方式和形式。该文运用认知参照点原则理论,解析了名词化隐喻所体现的语篇连贯的三种形式,为同类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论隐喻理论     
该文探讨了从亚里士多德到当今的语言学家的隐喻理论,着重于乔治·莱考夫的理论,理查兹、约翰逊、特韦尔斯基,特别是认知语言学家福科尼耶也有涉及。最重要的是讨论莱考夫提出的三种类型的隐喻: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  相似文献   

12.
语音隐喻这一术语是由国外学者Fónagy 于1999 年提出, 李弘教授继而从认知语言学的跨域映射的角度进行了全面地论述。本文结合隐喻思维的有关论述, 探讨了语音隐喻的认知机制, 对英汉语言中的语音隐喻进行了初步分类并浅析了英汉语言中语音隐喻体现出来的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13.
作为语言使用中的普遍现象,语法隐喻在广告中有广泛的应用并起重要作用。本文以功能语言学对语法隐喻的论述为理论基础,以经典广告范例为语料,探讨了概念隐喻、语气隐喻以及情态隐喻在不同类型广告中的应用及其对实现广告的语篇目的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介绍Halliday语法隐喻理论中的概念语法隐喻和人际隐喻中的情态隐喻。然后根据该理论分析学生英语论文中语法隐喻的使用情况,认为口语特征、主观性和缺乏语法隐喻形式的衔接方式是学生论文中的主要问题,通过示例论证语法隐喻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优选手段。最后提出英语教学中语言形式的学习要和语篇环境相结合,以及应根据语境诸因素做出语言选择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隐喻贯穿于人类一切自然语言和思维之中,是认知语义学研究的重点之一。作为隐喻中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死喻,却很少有相关阐述。对其产生、使用以及特点等的解释也显得模糊不清。文章着重介绍和探讨死喻研究中的不同观点,从隐喻运作机制的基础上对死喻的定义、特点进行讨论,同时指出死喻的重要性和应用,分析“死喻变活”的现象以及死喻研究中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从语用层面分析了语言的隐喻使用。首先对语用隐喻作了界定,然后对两种主要语用隐喻作了阐述:一种是非委婉隐喻,另一种是委婉隐喻。非委婉隐喻就是在交际中使用表面有礼貌、听上去顺耳的语言去表达对听话人的不尊敬。而委婉隐喻是用粗鲁的、不规则的,有时甚至使用禁忌语去表达对听话人的友好甚至深情。  相似文献   

17.
隐喻与篇章衔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不仅是一种常见修辞手法,也是篇章中常用的衔接手段。不同于传统的语言形式上的转换或替代等衔接,隐喻表达的是篇章中体现的思想交流。隐喻丰富多彩,不论词汇隐喻,还是语法隐喻,都能给理解提供一个暗隐的语义衔接。词汇隐喻被定义为用同一语言符号表现不同的概念意义,而语法隐喻定义为用不同的语法形式来表现类似的概念意义,两者都延伸出了句子,到了篇章、甚至是更广的社会文化领域,让读者或听者完整统一地理解篇章结构。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诗性隐喻意义构建的主体作用,指出这种主体作用主要指施喻者的意义构建和受喻者的意义再构建;施喻者的意义构建表现在施喻者对源域、的域以及源域对的域的映射方式的选择上,受喻者对诗性隐喻意义的再构建主要指受喻者的自主性和自洽性。  相似文献   

19.
在认知隐喻研究方面,人们普遍接受的是Lakoff和Johnson对隐喻的分类,即把隐喻分为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很多学者对这三种隐喻作了大量的研究,但却没有对它们之间的联系做过讨论。以这三种隐喻分类为基准,探讨它们之间的联系,研究发现这三种隐喻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具有交叉重合性。  相似文献   

20.
在隐喻的系统性这一框架内,从基础隐喻及派生隐喻的角度,探讨Newmark的隐喻翻译法的具体应用,最终发现两种语言之间基础隐喻的一致性与冲突性与隐喻翻译方法的选择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