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中国民歌改编的钢琴小曲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轨迹为主线 ,提出并论证中国作曲家通过“以歌为媒”的创作道路———将民歌钢琴小曲作为探索民族和声风格的“试验场” ,进行民族化音乐的探索 ,从而证明民歌钢琴小曲是中国音乐发展的必然产物 ,反之 ,它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明清民歌时调小曲是流行于明清时期南北各地城镇市井的民间小调唱词。刘旭青教授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成果《明清民歌时调小曲传承影响研究》一书(以下简称刘著),是多学科交叉研究的一部力作。刘著较全面地挖掘、梳理和探讨了明清民歌时调小曲的文化生态、明清俗曲的音乐形态、明清曲艺学,以及在曲艺、戏曲、俗文学创作中的影响,在俗曲音乐及其传播、民俗文化和方言俗语方面的价值等。主要创新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曲调源流小考上多有创获。  相似文献   

3.
清代民歌小曲文献可以乾隆元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传世文献较少,但对于了解明清之际民歌小曲的嬗递有较大价值。后期随着花部的迅速发展,民歌小曲集逐渐增多,至嘉庆、道光间,各类民歌小曲文献已十分丰富。及至清末,出现了大量单首或数首合刻的木刻本、手抄本,这类文献未经辑录整理,保存了民歌小曲的原生面貌。  相似文献   

4.
道情又称“渔鼓”,又名“黄冠体”(道人的装束),源于《九真》、《承天》等唐代道曲,以道教故事为题材,宣传出世思想,后经演变发展为我国民间曲艺的一种。陕北道情是以清涧道情为主体,吸收了陕北民歌及陕北说书的部分曲调,极吴陕北地方特色,成为陕北地区民间曲艺的重要形式,其曲调丰富,音乐优美,主要体现在衬词、节奏、唱腔、调式、过门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正>地方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扬必然要以民间音乐为基础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情",抛弃民间音乐文化而谈民族音乐文化只会如浮萍断梗一般消融于世界文化海洋。广西文场又称文场、文玩子、小曲,是盛行于广西桂北官话地区的传统清唱艺术,2008年列入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西文场是由明清时期时调小曲传入广西并融合当地民歌方言而成,故而广西文场成为研究我国古代诗词和明清音乐的重要  相似文献   

6.
既是江南地区的民歌小曲,也属爱情小调的《紫竹调》,在各地有众多版本,作为基本曲牌和常用曲调为上海地方戏沪剧以及滑稽戏所用。作为江苏民歌,它的音乐元素和结构形式被沪剧《罗汉钱》选段《燕燕做媒》所吸取。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民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丰富的文化宝藏,给予了我国作曲家们许多灵感,他们开始根据蒙古族民间音乐元素进行改编,这种艺术的再创造使钢琴艺术与蒙古族民间音乐巧妙融合并擦出新的火花.本文以桑桐的《内蒙古民歌主题钢琴小曲七首》中的《草原情歌》、《舞曲》为例来浅析蒙古族风格钢琴作品的音乐形象与技法应用.  相似文献   

8.
明清小曲是明清两代流行于民间的时尚俚俗歌曲,百年来明清小曲的研究可以分为开创奠基(1900-1949)、缓慢发展(1949-1978)、复苏繁荣(1978-)三个阶段。学者们对明清小曲的渊源流变、文化内涵、艺术技巧、曲牌和音乐、作用及影响等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今后明清小曲的研究应当在作品的收集整理、民歌小曲与明清其他文体的交叉互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全面考察明清小曲三个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9.
钢琴作品的民族化与传承性,一直是中国作曲家探索的方向。本文论述的《内蒙古民歌钢琴小曲60首》,是依照原民歌形态编创的钢琴作品曲集。因此,它不仅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而且还具有一定音乐文化传承与传播的功用。笔者重点强调了音乐题材、调式调性及创作技法等方面,挖掘出它对内蒙古民族音乐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高安道情是高安颇具地方特色的一种古老的说唱形式.也是江西省重要的曲艺曲种之一。高安道情的唱腔音乐主要由《太平调》发展而成,它的发展经历了渔鼓道情、丝弦道情、戏曲道情三个阶段。为适应戏曲道情的需要,高安道情正朝着板腔体音乐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陈星  张隽 《滁州学院学报》2006,8(4):123-125
目连戏是一种古老的以戏曲形式呈现的民间祭祀仪式剧,以其千百年的积淀而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因目连戏古老的形态及其传承的相对稳定性,它较多地保存了南戏的初始形态。从音乐的角度对其进行考察,可以看出我国戏曲声腔曲牌发展的一些痕迹,戏曲音乐与民歌小曲之间的交融关系以及佛、道音乐在皖南目连戏中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12.
一、演空题:(20分) L我国民族音乐传统形式的五大类.是: 2.我国戏曲音乐的主要声腔体系是: 3.花儿是诸省等族的民歌、它属于体裁。 4.古琴有_根翰,_代已是独奏乐器. 5.华彦钧创作的三首二胡曲是__、._._、 6.道情类说唱音乐的主要伴奏乐器是.____.___ 7.梆子腔的主要伴奏乐器是  相似文献   

13.
道情是我国目前尚存的最为古老、最为庞杂的民间艺术之一,是道教思想文化和民间音乐曲艺长期融合、衍变的产物。道情的发展历程可分法曲道情、俗曲道情和地域道情三个阶段,道情一千多年的发展流传历经了从宫廷到民间、从庙宇到乡野的传承与创新,体现了我国民间艺术发展的曲折延绵和深厚底蕴,展现了民族文化的永恒魅力。  相似文献   

14.
《莆田学院学报》2019,(1):78-82
介绍老道情、东路调、五花调三大陕北道情的唱腔体系,并结合综合体系、唱腔联缀来阐述陕北道情的唱腔体系,从虚实结合的词曲结构、婉约奔放的旋律特征、滚动环绕的音调韵味、情采丰盈的唱腔音乐等4个方面探析陕北道情的人文风采,以进一步领略陕北道情的独特地域风采和诱人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环县道情皮影有其独特的形成原因。本文力图从环县道情皮影对道教音乐的天然依赖、环县在中国历史发源中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农耕文化对环县道情皮影的影响、陇东地区的民俗氤氲等几个方面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6.
正在太谷秧歌中,音乐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因素和重要的表现手段,又是其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太谷秧歌,虽然逐渐发展成为晋中地区的小戏种,但还未发展成为板腔体或联曲体的戏曲声腔,仍保持民歌体的原型,它的曲调仍然是一个个典型的农民小曲。虽然它的音乐来自于民间的小调,但同时也吸收了相邻地取的民歌精华。在400多个太谷的传统剧目中,只有少量的曲目拥有不同的曲调,虽然数量较少,但是曲调本身或部分有所变化,仍就能演绎出  相似文献   

17.
青海地大物博富饶美丽,聚居着汉、回、藏、土、撒拉、东乡等民族。各族人民勤劳勇敢,和睦相处,共同开发青海,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其中包括千姿百态,各具一格的民族民间音乐。脍炙人口的青海“花儿”高吭嘹亮,扣人心弦,回荡在千里高原;曲目繁多的民间小调娓娓动听,饱孕着浓郁的生活情趣;说唱音乐形式多种多样:青海平弦富丽典雅、青海道情悦耳悠扬、西宁贤孝风趣开朗……。这些民歌、曲艺与乡土语言结合紧密,根植于高原群众生活的土壤,形成了独特的青海风貌,是祖国音乐文化宝库中不可缺少的珍品。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晋东南地区道情音乐衰落现状的调查,从民间音乐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发展两方面探寻其表象背后的种种根缘,认为先天功能性的不完整与后天现代化的影响是导致晋东南道情音乐衰落的两个主要原因。进而提出: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保护不应只依靠外部给予的保护,还应该积极进行自我调整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9.
武冈丝弦主要流传于以武冈为中心的邵阳、隆回、洞口、城步、新宁等地,是湖南曲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约明末清初,传入湖南,并与当地的民间音乐、戏曲相结合,演变发展而成一种综合曲艺形式,其内容丰富,包括源于明代江浙一带民歌和时调小曲,反映当地社会风情,表现市民的生活和感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环县道情皮影戏是道情音乐的"音"与皮影的"影"相结合的产物,是集口传文学、民间音乐、民间美术、民俗活动等为一体的,以板腔体为主、曲牌体为辅的综合性戏剧艺术形式,是植根于陇东黄土高原上的一门古老独特的民间戏剧艺术。它的传承不息,与其所处的自然人文环境或者说是文化空间,特别是民风民俗有很大的关系。笔者拟从环县的地理人文环境、历史沿革、风土人情等方面,对环县道情皮影戏的渊源流播问题试以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