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作文教学中, 对学生思维训练和积极情 感的培养相当缺乏,导致学生作文时无话可说、行文干涩、模式化等诸多症状。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素质呢? 一、从内容选择入手,积累习作素材 小学语文大纲指出:“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学生的生活越丰富,作文内容就越充实。”教师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接触生活实际,努力营造出“大作文”的氛围。例如:在教学中,我根据小学生观察的无序性和盲目性较强的特点,在观察前向学生交待清楚观察的对象、范围,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观察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并认为“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和恰当的形式,写自己熟悉的事物,表达自己真情实感。”意思非常明确,小学生的作文,就是要学生写自己对生活的观察、思考,对生活的认识,感受,写出真实的作文。 所谓真实的作文,这里包含着两个含义:1.是真实的内容,是指学生写入作文的材料都是真实的,是亲身经历的,亲眼看见的,亲耳听到的,而不是凭空的编造;2.是在作文中要凝聚学生自己真实的劳动,是指作文是学生用自身的心血写出的,而不是偷梁换柱的抄袭和套作。  相似文献   

3.
学生为什么怕写作文呢?这跟他们的学习生活有关。考分的压力太大了,学生不是被关在教室,就是被关在家里。眼睛一睁,直到熄灯,接触的是作业作业作业,听到的是分数分数分数,他们犹如井底之蛙,生活枯燥,眼界狭窄,作文又哪来丰富生动的内容呢?《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学生的生活越丰富,作文的内容就越充实。教师要结合教学,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接触实际,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  相似文献   

4.
彭洪亮 《陕西教育》2009,(3):115-115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作文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特别是学生,他们不但觉得作文难写,而且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无从着手.怎样写好作文呢?<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的内容就是要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5.
“我写我家”训练尝试●山东张西梅小语“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就是说,作文要以学生熟悉的事物为题材,要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学生才能有话可写,才能抒发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6.
眭明会 《陕西教育》2010,(10):42-42
要写好一篇作文.就要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从自己熟悉的事物中选择材料.从自己身边生活着手,把每天看到、听到、想到的写出来,从而起到激发写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小学作文的质量以及作文教学的效率长时期处在低水平状态,这与应试教育有重要联系。为了让学生考出好成绩,语文老师除了完成正常的作文教学外,常常脱离小学生的实际,人为地拔高作文训练的要求,进行各种繁杂的写作训练,而忽视了作文的基础训练。那么,小学作文的基础是什么呢?这个基础就是大纲所提到的:“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小学以学写记叙文为主,也要学写常用的应用文。也就是说,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与创设情境双城市实验小学李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所谓从内容入手,就是要解决“写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的问题。因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  相似文献   

9.
裴帅锋 《学周刊C版》2014,(2):176-176
作文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又是发展学生语言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小学中年级作文的一般要求就是让学生把自己在生活中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感知到的事物和人物写下来。但是.对三年级小学生来说.要写这些内容简直如黑夜行走.不知去向.这就需要教师按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做全面细致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一、从内容入手,进行兴趣作文 小学二三年级学生生活经验少,观察能力较低,一提作文往往感到无物可写,有一种畏难情绪。怎样消除这种情绪呢?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和恰当的形式,写自己熟悉的事物,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从内容入手这是作文教学的一条基本规  相似文献   

11.
《大纲》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里,《大纲》明确地阐明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的作文应该既提倡真实,又允许虚构。为使文章中心更明确,内容更充实,允许学生将记忆中一些相关或变通可用的材料引发出来,进行必要的想象、加工、完善,适当弥补事实的不足;甚至允许学生在观察生活、积累材料的基础上完全虚构,只要所写作文想象合理,符合艺术真实,就不应当指责。一、虚构并不违背大纲精神大纲指出:“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要“写自己熟悉的事物,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把自己想到的事老老老实实地写下来。”大纲的这些阐述是强调真实的。但是,这里的真实…  相似文献   

13.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里的内容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素材或材料。内容行之于文字就是作文,由此可见作文教学必须从内容入手。“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既是小学作文教学的要求,也是小学作文教学行之有效的经验。怎样才能指导学生作文,从内容入手呢?《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阐明得很清楚,那就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做生活的贴心人。  相似文献   

14.
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多读多写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大纲指出:作文就是让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学生的生活越丰  相似文献   

15.
指导小学生作文,就是指导他们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写什么”是内容问题。教师指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通过课内课外阅读扩大知识面等,都是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怎样写”是表达问题。让学生从说到写,写片段、写篇……都是在培养表达能力。但无论是技集内容的指导还是表达方法的指导,核心都是一个:开拓思路,学会选材与表达。《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公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话言文字表达出来。”这…  相似文献   

16.
小语《大纲》明确指出:“小学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为了丰富学生写作素材,让他们有内容可写,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以下三法。  相似文献   

17.
乔关琴 《小学校长》2006,(2):20-20,24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为此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让学生懂得规察事物、深入生活是写好文章的前提,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样,为小学作文教学走上素质教育轨道,提供了理论依据。现在,就小学作文教学改革谈几点粗浅的见解: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素材,加强自主拟题的练习。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是作文的原料。为了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就要指导学生储备生活素材,训练思维能力,积累语言材料,练习表达方法。学生写不出或写不好文章,我们要细心地调查研究一下,看看问题出在哪一阶段、哪一个或哪几个环节上,然后对症下药,才能奏…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新大纲”指出 :“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 ,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按此要求 ,小学生对作文是不应该产生畏难情绪的。然而 ,小学生却视作文为苦差事、拦路虎。学生为什么怕写作文、厌写作文呢 ?我们认为之所以造成学生“谈文色变”的畏惧心理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语言积累太少中国人都会说中国话 ,都有能力把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想到的内容和所做的事情说清楚 ,并能说得有条理 ,让听者明明白白。而作文 ,无非是把口头说的改成纸上写的 ,怎么说就怎么写 ,为什么就写不好…  相似文献   

20.
大纲规定:“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我们进行了一个小实验:让学生设立“悄悄话”笔记本,写出自己的心里话。不拘形式,不定内容。本着由易到难的原则,先指导他们把话写明白。再逐步达到注意流畅、生动的目标。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学生渐渐把“悄悄话”本当成自己的朋友,有话就写,内容丰富,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