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新常态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主动适应国家的创新驱动战略,体现时代特征.借鉴百森商学院创业教育价值取向和创业教育哲学,探讨了与经济新常态相适应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设定、人文素质教育、学生国际化视野培养和基于市场为导向的创新创业实践体系构建等问题.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不断融合以及包容性经济增长方式所体现出的人文关怀,创新创业教育须强化学生国际化视野培养和人文素质教育,且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创新创业实践应遵循市场经济的逻辑.  相似文献   

2.
通过查阅文献与实地考察,并对公益创业团队成员进行访谈,发现我国部分高校已成立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相关专业机构,但大部分高校未形成完善的公益创业课程体系,同时社会外部环境支持系统也不完善.针对这些问题,在构建大学生公益创业培育体系时,高校应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完善社会外部教育环境的构建,构建学校与社会联合培养的培育平台.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常态下,社会对于创新创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关键。目前来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受到家庭不支持、学校缺少创新创业氛围以及社会创新创业政策不完善等因素的制约,学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还不是很完善,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受阻。因此,着眼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构建以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线,家庭、学校、社会相互配合,扎实基本理论知识、参加竞赛与主持项目、参与课题研究、开发实践基地、鼓励创业实践的"一三五"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公益创业是大学生创办公益企业组织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大学生公益创业有助于促进社会变革、助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当前,大学生在公益创业过程中遭遇制度欠缺与社会认知的冲突叠加、教育体系与外部监管的矛盾交织、创业素质与内部治理的匹配失衡等多重困境。要推进大学生公益创业,宏观层面上需加强顶层设计、营造良好氛围,中观层面要重构教育理念、切实履行职责,微观层面需提升创业素质、创新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逐渐步入新常态,而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紧密的联系,因此,经济新常态必然会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但目前职业教育仍面临"教育质量亟待提高,教育体制机制不合理,师资力量不足,学校、政府、市场间协同关系错位"等困境。要想让职业教育内涵得到发展提升,需要通过"大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深化改革职业教育机构的机制与体制,职业院校内部管理和教学质量评价两手抓,学校、政府和市场间协同关系的促进和调整"等途径来实现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公益创业及其教育在欧美国家由来已久,但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高校必须认清当前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面临的实践内涵、社会环境、制度体系尚未形成的现实困境,在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的实践路径探寻中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思路,找准自身在公益创业教育中的角色定位,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关注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思维的主要阵地,是提升高职学生创业技能、创业精神的有效手段。高职创业教育基本价值取向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延伸与拓展,是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构建创业素质为特征的教学体系、加强系统化创业课程建设、形成与职教培养目标相互渗透的实践教学平台、突破学校管理中制度性障碍、打造具有实战经验的师资团队等五个维度来设计创业教育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的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都发生转变,大学生面临就业紧张的严峻问题:高校教学内容及体系难以跟上市场需求变化,缺乏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培训;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缺乏政策支持;部分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偏差,没有得到正确引导。而大学生就业路径创新促进社会稳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举措,想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必须从创新大学生就业路径着手:经济新常态下的首要任务是加速经济转型升级与结构调整;在完善教育体系的同时开拓就业市场;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就业促进机制;大学生积极转变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9.
当前社会发展的经济新常态给我国很大一批大学生的创业工作提供了比较难得的机会,伴随近几年各大高校的逐年扩招,也有更多的大学生开始面临毕业等于失业以及就业难的问题,本文着眼于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创业困境及指导工作展开探讨,笔者结合个人的实践工作经验展开探讨,提出了一些这方面的意见和见解,希望借阅者能够积极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已初露端倪,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挑战。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科学、师资队伍薄弱和学科定位模糊,使创新创业教育陷入困境。新常态下的高校人才培养困境倒逼高校思考高等教育改革。通过建设多学科支撑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培育高素质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以及形成科学化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学科定位,才能走出新常态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公益创业有利于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和公益创业精神,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公益事业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针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公益创业培育科学认识不足、专业教育不够、社会资源驱动不及等问题,高校既要依托校院两级青年志愿者协会和公益型学生社团开展公益创业活动,又要完善公益创业教育机制,更要整合调动各类社会资源,帮助大学生进一步认知公益创业、参与公益创业。  相似文献   

12.
经济格局的变化和岗位的稀缺,使我国大学生就业矛盾异常突出。面对这种情况,高校和政府纷纷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大学生创业。创业不仅能够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还能够提供大量的岗位,有效缓解社会压力。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环境下,高校要认真分析大学生创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帮扶,保证大学生创业活动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介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的新常态背景,分析了新常态下创业与创新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文章审视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认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必须结合高职教育的规律和特点以及大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从转变职业教育理念、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加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构建科学的创新创业实践体系、营造促进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环境和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等方面,探索出高职院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大学生创新创业作为新常态下的重要工作之一,资源支持不仅可以减少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的阻力,还对创新创业顺利开展具有强大的引导和推动作用。本文结合新常态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研究创新创业过程中所需的资源支持,为高校提供实践指导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经济形势不佳,就业压力不断增大。为促进大学生就业,需要适应当前的经济、就业新常态,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鼓励、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本文分析了管理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新常态下管理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政治反腐高压态势下,政府进一步简政放权。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中国经济稳增长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就是保就业。只有就业形势稳定,中国向着新常态的调整才会有稳固的"托底",而大学生创业无疑是提供就业的一支生力军。如何转变大学生就业观,提升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就成为当前新常态下高校教学改革值得反思的一个重要议题。文章通过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并给出高校教改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教育公平是新常态下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旋律,其鹄的是"为了一切人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本文以江苏省如皋市为例,探讨了新常态下推进教育公平的三维路径:扩大起点公平的广度——有机会的公平;拓展过程公平的深度——有质量的公平;追求结果公平的向度——有差异的公平。  相似文献   

18.
论创业教育的内涵与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是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即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创新精神以及从事某项事业、企业、商业规划活动的能力.它是一种开放创新式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新的生产力.创业教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能极大地促进就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和未来企业家群体的塑造.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工作,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新时期、新常态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需要做出持续的调整与改善.对此,相关人员需要考虑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的意义、原则,并且在具体方法上,突出团队建设、时代发展、核心内容等项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20.
旅游创新创业作为新常态下旅游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创新创业教育也成为深化高职旅游类人才培养改革的切入点。通过对新常态下旅游行业发展态势及对人才要求的分析,以及对多年的创新创业教育与旅游专业教育融合的现状和问题的反思,可见对于高职类学生而言,创新比创业更重要,应更强调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赋予他们的意义。基于此提出了专创教育有机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新思考:遵循人才培养市场化导向,以三大课程模块为矩阵,以三大培养平台为依托,以三大服务体系为保障,以三大考评方式为驱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