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教”改革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提升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切入点,其中教师是根本,是主导者,是关键。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落实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是实现教师改革的重要途径。鉴于高职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必要性和现状,高职院校应加强教师到企业实践,培养具有职业认同感、归属感、敬业感的职业精神,专业及实践技能得以提升的新素养教师,实现“三教”改革中为教师“赋能”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经验、实践经历以及对高职教育的认识和理解上存在着较大差异,而以行政指令和专家指导为主的外部评价使教师模糊了自身角色定位与道德担当,造成教师职业发展中的纠结和困惑。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的逻辑起点是明确符合高职教育特征的教师角色定位,以此促使教师在职业发展中树立职业自信以增强职业教育使命感,培养育人自觉以引领青年学生成长,形成道德自律以提升自身师德修养。在此基础上,为推进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从理论向实践转变,要以教师角色定位、道德担当与职业实践为基础,科学设计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理念并形成多层次立体化教师职业发展支持与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实践智慧是支配教师教学思想和行为的教学素养,渗透了教师课堂教学机智与技术应用技巧。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实践智慧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学校和企业可以从中获益。高职院校教师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课堂实践、下企业锻炼、参加校内教师发展中心培训等途径生成教学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教师思想政治建设直接关系着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质量,对高职教育发展全局具有深远影响。高职院校必须把教师的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文章对当前加强高职教师思想政治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行了分析,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存在的重职业技能轻职业精神培养、"三全育人"中的角色定位不准确、对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考核激励机制建设不够等问题,提出了高职院校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融合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既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也要全过程渗透工匠精神教育,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融合提升,高职通过课程思政+工匠精神,强化工匠意识自觉;专业课程+工匠精神,增强专业自信与自觉;技能培训+工匠精神,提升工匠能力自觉;实训指导+工匠精神,养成工匠行为自觉;企业实习+工匠精神,形成工匠精神自觉,促进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培养更多工匠人才。  相似文献   

6.
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进行探索,创新和完善科研激励机制,真正调动教师科研积极性,使科研活动成为教师的一种职业自觉,并进而提升高职院校的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7.
刘文开 《教育评论》2023,(3):115-118
教师数字素养是赋能高职院校内生发展和培养学生数字化思维与能力的关键元素。高职院校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是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要求、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的现实需要和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的内在需求。高职院校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可从培养教师提升数字素养的主体意识、创建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实践平台、建立教师数字素养的多维评价体系以及加强和创新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等方面推进。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素养是影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爱岗敬业精神、职业教育意识、实践操作技能和教育教学能力。目前高职教师在这几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不足,为此,本文提出高职院校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途径,即坚持教书育人,在岗位创新中发扬爱岗敬业精神;拓展行动导向,在教学实践中强化职业教育意识;建立顶岗制度,在企业锻炼中提高实践操作技能;加强督导评价,在不断改进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9.
闵君 《成才之路》2023,(16):25-28
工匠精神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在高职教育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能够使学生形成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专注执着、勇于创新的精神,满足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应优化课程教学设计,注重思政实践教学,创新思政教学方法,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开展教师培训,促进工匠精神和思政教学融合,发挥工匠精神的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高职院校要在劳动教育中发挥职业特色,渗透职业精神,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劳动教育体系。第二课堂作为高校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与劳动教育在目标、内容、方式上高度契合,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融入劳动教育,构建高职院校“劳动+”六位一体劳动实践第二课堂课程体系,有利于提升学生劳动素养,让劳动教育之水长流常清,让实践育人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1.
教师双师素质的提升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重要任务.从高职院校教师双师素质提升的目标定位出发,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在提升教师双师素质中面临的诸多问题,提出通过激发教师动力、做好系统规划、协调各主体间关系、形成文化自觉,实现高职院校教师双师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高职英语是高职院校一门公共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将工匠精神培育渗透其中,使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工匠精神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培养模式和考评体系进行融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必须遵循学术职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即提高理论素养、增强职业精神、熟悉专业知识和掌握实践技能,沿着职业化与专家化的路径,通过提升专业化程度和专业服务水准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实践能力,是突出高职教育办学特色、提高高职教学质量、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根据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现状的分析,提出提升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的六个措施。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开展社会调研作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本内容,有利于扩展教学空间、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在现有教学条件下,高职院校教师可指导大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型社会调研、专项教学型社会调研和社会热点型社会调研。  相似文献   

16.
高怡 《知识文库》2023,(1):184-186
<正>高职院校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和输送“大国工匠”的重任。高职院校是培养学前教育人才的重要阵地,在人才培养体系中融入、厚植工匠精神,是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和有力举措,是新时代高职院校的历史担当和重大使命。1基本概念阐释1.1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以及  相似文献   

17.
工匠精神与新时代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深度融合是高职院校面临的新课题与新挑战。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现状是:院校重视支持程度不够,教师引领带动作用不明显,学生主体责任意识不强,社会价值取向出现偏差,等等。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认同和践行工匠精神,应营造校园良好氛围,夯实工匠精神培育土壤;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打造工匠精神传承梯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工匠精神认同内化;纠正社会价值导向,搭建工匠精神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实现校企文化深度融合有利于提升高职生的职业素养,实现全面发展;有利于高职院校形成办学特色,实现长远发展;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健康发展;有利于地区文化创新,实现地区经济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职企业教师流动站管理模式探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在企业中设立企业教师流动站,有利于整合、优化、共享校企资源,实现校企合作深度融合,提升整体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效果与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在建立企业教师流动站初期,高职院校要设立企业教师流动站管理办公室,明确企业教师流动站的筛选与申报、审定与建设的流程,落实一师一企实践制度,突出等级评选和绩效考核,做好流动站的动态更新与调整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0.
大学文化是提升学校综合实力、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结合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文化建设实践,提出高职院校大学文化建设要提高文化自觉意识、打造独具特色的精神文化、形成科学严谨的管理文化、渗透开放合作的职业文化和营造内涵丰富的环境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