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凡博 《文教资料》2011,(3):176-177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作为一门艺术类专业,有其自身特点。本文从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专业教学理念、培养体制革新四个方面论述了综合性大学应该如何建立适合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2.
艺术教育在大学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是培养新时期大学生创新才能和培养民族建设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实施艺术教育过程中,要以我国先进的主导文化引导艺术教育的方向;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要以认知的态度而非仅是学习的态度对待人类文化遗产,教师应努力变传统的结论式的教学为探索式教学,应站在当代的文化艺术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3.
试论艺术教育对创建一流大学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高等教育的最终目标出发,对艺术教育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人才培养、大学核心基础学科的建设等不可缺失性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借鉴世界著名大学的教育思想我们不难发现,艺术教育对人的整体成长的价值是其他教育所不能替代的,艺术教育应作为我国大学教育的核心基础学科中的重要部分来建设,艺术教育对人才培养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公共艺术教育在综合性大学人才培养中的功能和作用,以杭州师范大学公共艺术教育发展的历史源流和当代传承为例,重点阐述了创新体制机制、构建课程体系、搭建艺术实践平台、促进公共艺术教育研究方面的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以期为其他高校在艺术教育探索实践的道路上提供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5.
高衡 《时代教育》2012,(23):246
在中西艺术碰撞的今天,中国的艺术教育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大学是艺术教育的深入进行平台,大学作为中国的高等学府,自然更应该锐意求新,与时俱进,在以人为本的新社会的形势下,探求新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等,为社会提供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而服务.目前我国大学艺术教育模式存在诸多问题,艺术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总结和反思,创建大学艺术教育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研究型大学艺术专业的"从游式"教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艺术专业如何在由科研、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等构成的多层次教育与研究体系中切实保障和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以学术濡染为解决对策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探究和创新为基础、"中鱼"为中介的"从游式"教学,即让学生跟从学长、研究生和教师,在优良的学术环境中游学、逐步培育研究兴趣与创新精神.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合理地利用研究型大学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使师生在游学中传递和探究知识,以此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几年来,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尝试性的 "从游式"教学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7.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新近出现的一个现象与热点问题,综合性大学艺术教育亟须创建适合自己内涵的有效的教育模式.考察艺术教育的本质意蕴与国外的相关经验,综合性大学有效艺术教育模式需以人文性、创新性、情景性为建构维度.只有建立起与人文、科技广泛而深刻的联系,才能走出一条为社会所承认的有综合大学特色的艺术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8.
综合性大学创办高等艺术教育的新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艺术教育只有建立起与人文、科技广泛而深刻的联系,才能培养出学养丰厚、技艺精湛,富有创新活力的艺术人才。我国的高等艺术教育必须走出专业性艺术学院的狭小天地,积极尝试在综合性大学中发展高等艺术教育新的办学思路。  相似文献   

9.
面对21世纪对综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综合性大学进行艺术学科建设,已成为近年来艺术领域及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时至今日,我国综合性大学艺术学科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建设体制。在综合性大学艺术学科建设的探索之路上,只有充分了解综合性大学艺术学科建设的发展脉络,分析综合性大学建设艺术学科具有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权衡利弊,扬长避短,才能期望综合性大学艺术专业建设有一个光明的前景,并担负起培养综合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综合性艺术院校在培养创新型艺术人才方面的独特优势切入,围绕更新教育理念、优化课程体系、完善教学机制、健全评价机制、强化激励机制等方面阐述了创新型艺术人才培养机制问题。同时就落实创新型艺术人才培养机制的保障措施,即建设"双能型"教师创新团队、完善教学经费和教学设施保障、创建具有良好创新氛围的校园文化等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面对加入WTO的挑战,大学艺术教育需确立重视基础知识学习、注重能力结构完善、注重发展学生个性、强调培养良好品质和强调培养国际意识等理念。然而,艺术教育在作用上的普遍性和发展上的不平衡,要求我国的大学艺术教育加大发展的力度。因此,大学需要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注重艺术教育在育人中的地位;变革大学课程结构,发展全球化的课程体系;让学生参与教学和管理,构建艺术教育的教学环境;建构与惯例相符的艺术教育质量标准,完善质量评估系统;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保障大学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评估是教育部适应扩招后高校内涵发展的必要措施,也是提高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不完全等同于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又不完全等同于其它类型艺术院系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有其特殊性。本文从评估现状、问题入手,分析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的特殊性,提出努力构建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体系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3.
"艺术概论"与博雅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博雅教育是一种基于平衡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旨在培育才德兼备与和谐发展的"完整人"的教育.文章以在重点综合性大学的艺术学院里讲授"艺术概论"为个案,着重对如何打通艺术教育的专业性与博雅性、如何落实博雅教育在教学过程与方法上的实施进行详细剖析.在专业教育业已成为大学教育主流、人类艺术与文化日趋物化的当下,倡导博雅教育,更是对中国高等教育现状与问题的一种忧虑.  相似文献   

14.
目前普通高校对于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视不够,教学水平不高,大学生的艺术素养状况十分令人担忧.综合性大学在开设公共艺术教育方面具有很多优势,应该充分利用有利条件,转变观念,从优化教材与课程体系,改革教师资源配备,规范教学过程,加强课外延伸学习等方面着手,真正发挥艺术素质教育的作用,促进艺术与科学技术教育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艺术教育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教育功能.与专业艺术院校或综合性大学的专业艺术教育相比、公共艺术教育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其中,理工科类院校的公共艺术教育尤其值得关注.文章以上海九所理工科类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调查结果为依据,从管理机制、课程设置、教学实践、师资建设等方面探讨理工科院校公共艺术教育改革对策.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的《大学语文》是艺术院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综合性素质教育课程。长期以来艺术职业学院在文化教学特别是文化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结合方面,尚未形成较为科学、完整的教育教学理论体系。调查发现,近十年来,各大艺术类院校语文教学在实际教材选择过程中发现可与专业教学相辅相成的教材更是稀缺。大多数艺术院校既没有体现出综合性艺术人才培养的特色,也没有相应的艺术专业特色文化教材。因此增强语文课程的魅力,探索艺术院校语文教材改革之路,使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达到有机结合并不断创新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艺术文化是大学文化甚至是教育文化的组成部分,而我国现有高等教育存在较为严重的艺术文化缺失现象。艺术文化在高校教育中对学生提高素质、健全意识和创造成果等方面具有的重要价值。因此,艺术文化对于高等教育的重要作用不能被忽视,需要在校园文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活动引导等方面进行培育,并通过社会服务、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等途径来不断彰显高校艺术文化。  相似文献   

18.
目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在推进过程中除了要明确教学目标之外,同时还要做好教学内容的选择,积极推进教学效果评价,保证人才培养能够达到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使创新人才培养成为主要的培养方式,推动高校公共艺术教学的进一步开展,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基础。基于此,高校需要从自身角度出发,深度剖析公共艺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采取有效的优化措施解决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按照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要求做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工作,提高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综合性大学影视艺术本科人才培养应当坚持走自己的路,走特色办学之路。其招生要兼顾“双基”: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其培养要锚定“两型”:应用型和复合型;其教学要推行“两化”:课程教学实践化和实践教学课程化。  相似文献   

20.
中国正迈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加强艺术人才培养是新时代文化艺术工作者所肩负的现实课题和时代使命。基于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视野,对新时代下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关切的问题进行探究。新发展阶段艺术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即艺术人才培养的结构性矛盾突出,艺术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缺乏政策保障,艺术学生与艺术教育师资竞争力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新发展阶段艺术人才的培养路径:提高艺术人才培养质量,增加适配性供给;健全艺术人才培养机制,促进艺术教育高质量发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