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新民主义革命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两大科学体系。在改革开放的实践和探索中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实现与时俱进,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的对外开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对外开放观在当代中国的具体表现形式,这一科学理论的形成,既有着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渊源,又有着深刻的历史经验总结和浓郁的中国特色,它是邓小平创造性地把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需求与外部环境相结合而思考的理论结晶,是对马克思主义对外开放观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女性观的发展是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而发展的。在革命期间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工作者用马克思主义女性观来指导革命,夺取了中国女性事业的解放。在中国革命胜利之后,我们又在马克思主义女性观的指导下解决新的历史条件下新的女性方面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发展,其理论系统已经日趋成熟与合理。到21世纪已经形成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并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女性观。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紧紧围绕着解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历史课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等,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历来赞成对外经济交往,主张向一切国家学习长处,并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对外开放观。但是,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毛泽东没有提出系统的对外开放理论。邓小平继承前人,又突破成规,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以战略家的胆识和全新的思路确定了对外开放政策,并把这一强国方略付诸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6.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理论,伟大的实践孕育伟大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时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没有改革开放这一新的伟大革命.就没有新时期以来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就不可能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理论逻辑,表现为马克思主义知行观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知行观结合后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知行合一观。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毛泽东在其伟人的生涯中非常重视民族和民族问题。总是把民族问题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之一,认真地加以研究和解决。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毛泽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和政策。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直接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科学国情观、比较方法论等思维范式的创新帮助学生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时俱进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认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时代特色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科学的实践观,贯穿于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始终。是中国的革命、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理论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其在中国的继承和发展。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新发展,它把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标志着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11.
石宪 《教师》2012,(14):128-128
毛泽东同志在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中,把马克思主义物质利益原则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社会主义物质利益观。本文从人民的利益、发展生产力和统筹兼顾三个方面阐述了毛泽东的物质利益观。  相似文献   

12.
黄清迎 《唐山学院学报》2017,30(2):48-52,73
李大钊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的形成经历了朴素的爱国主义、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和实践的马克思主义三个阶段。强烈的历史担当意识、复杂的理论和实践斗争是他马克思主义信仰观形成的缘由。科学理论与革命实践的有机结合,马克思主义转化为广大工人群众的信仰以及马克思主义转化为我党的思想、方法,是李大钊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的三大特色。了解李大钊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的形成及其特色,对于当前广大民众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在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过程中,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思想,尤其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发展观、社会主义国家观、社会主义建设观以及社会主体观方面的丰富和发展上富有特色,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在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现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条件和基本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保持社会稳定的思想即稳定观,是邓小平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学习邓小平  相似文献   

15.
无政府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重要语境,在译介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革命方式启蒙以及革命前途研判等方面产生过重要影响。还原无政府主义与早期马克思主义从交融到交锋的历史现场,其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是:必须坚持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必须在批判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警惕文化虚无主义,发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16.
和谐文化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形成的重要理论成果,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文化具有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凝聚人心、建设诚信友爱的和谐社会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共同面临的问题。邓小平作为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他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和我国的实际结合起来,对我国的革命和建设进行了全面的思考,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观。  相似文献   

18.
略论邓小平改革观的唯物辩证法思想赣榆电大分校吴素贞列宁曾经指出:“马克思主义中有决定意义的东西,即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辩证法。”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处处闪烁着唯物辩证法思想的光辉。本文仅就体现在邓小平改革观中的唯...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发展的实际结合起来,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使之具有中国特色,以正确回答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不断开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艰辛探索的智慧结晶,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取得胜利的理论武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时代观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所处时代的问题、主题、特征做出整体回答的基本看法和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命题,以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两个大局”的重要论述,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对当下中国和世界做出全面判断的基础上对时代做出的科学判断,是马克思主义时代观在21世纪的最新表达。新时代产生新思想,新思想产生新飞跃,对新时代做出科学判断,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基本依据。新时代观秉承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三重逻辑,即以把握社会基本矛盾规律为尺度的发展逻辑,以解决现实根本性问题为导向的实践逻辑,以哲学方法探讨时代本质的思维逻辑,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时代观具有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时代观是马克思主义时代观发展的最新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