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性作为自20世纪以来不可抗拒的社会文化思潮,以其"趋同性"力量不断入侵、同化甚至统摄着以"独特性"为本质的民族文化:一方面,现代工业文明的迅速蔓延,实现了西部民族在"物质层面"的理想模态;另一方面,现代性的核心文化理念,即"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又与民族文化的"民族主义"之间构成了难以消弭的体系障碍,导致了民族文化当下的生存困境。现代性语境下民族文化焦虑的存在,或导致民族作家价值选择疏离民族本位而倾向于现代性,或导致更强烈的民族本位意识复苏而倾向于民族性,但试图寻求现代性与民族性之间深层的文化关联和价值共享,构建两者对话的可能与契机,则是他们探讨民族宗教信仰与族属文化命运生存图景的集体认知。  相似文献   

2.
在价值观多元化的宏观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的不稳定性和矛盾性特征,给社会思潮的渗透、影响提供了主体性动因,社会思潮传播的新特点是大学生受其影响的外在动因,再加上社会转型中某些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的影响,社会思潮从价值认知、价值认同、价值选择、价值践行等方面影响大学生,导致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产生怀疑,造成理论的不自信,导致个人主义价值观与集体主义价值观的矛盾冲突,影响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加深价值整合的难度。  相似文献   

3.
马丽 《文教资料》2014,(4):134-135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的转型期。社会体制的变革、生活方式的转变、各种社会思潮的涌入使大学生价值观的选择与塑造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针对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价值主体个性化、价值目标现实化的特点,系统分析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学校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及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引导和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非系统文化是文化现代性的"碎片"化表现,是对系统文化的改造或消解,其对系统文化的冲击表现为"文化碎片"和"碎片文化"。"文化碎片"往往以个体感性方式消解理性历史和民族精神,其在新兴媒体传播过程中往往以剥离、歪曲、含混的态度对待特定的历史、民族和社会,最终导致"碎片文化"的出现。"碎片文化"通过对社会个体的影响,在传播中表征出与民族核心价值对立的社会思潮,在附加个体利益和自我狭隘认识的基础上又被演绎出新的"文化碎片"。"文化碎片"和"碎片文化"对国家文化安全构成威胁,为此在新兴媒体环境下呼唤历史理性与民族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反现代性发展思潮是在反思和批判全球现代化运动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以否定现代性为基本理论取向的社会思潮,它既包括以解构和终结现代性为主旨的后现代主义,也包括以固守传统、拒斥现代性为取向的文化守成主义.反现代性发展思潮既孕育有积极合理的因子,也涵括某些消极颓废的成分,在为建构中国特色社会发展理论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的同时,亦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合理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现代性教育中逐渐显现出了教育行政化、功利化和知识化的价值取向,教育的工具化掩盖了其人文价值本性。现代社会中人本价值的缺失和价值多元化的冲击,使教育人文价值的虚无化成为现代性教育的主要危机。教育必须树立"以人为本、回归生活、彰显生命"的人文价值,才能使教育重新焕发活力,成为社会和人在发展中所具有的教育性活动。  相似文献   

7.
郗戈 《教学与研究》2012,(10):11-17
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当代价值在于,马克思的问题意识、研究方法和理论观点能够指导和启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实践。在中国现实境遇中把握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当代价值,就必须深刻把握中国现代性建构的"特殊性",创造性地转化马克思的思想资源,自觉回应"反现代化论"与"西化论"等当代流行思潮的挑战,合理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的正确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极易受到社会思潮的影响和冲击.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西方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的渗透、经济全球化社会环境的影响、信息多元化的冲击等挑战,因此,我们要应对挑战,引领先进社会思潮,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指导地位,促进大学生全面自由发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多元化社会思潮作为反映社会的重要社会精神现象,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国际关系等领域。各种社会思潮从不同的方面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为此,高校在应对各种社会思潮的挑战方面,不能总是被动防守,更要主动出击,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现实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引领新的社会思潮,这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发展,更有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祖国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再次泛滥对大学生危害巨大。习总书记提出的当代"中国梦"增强了大学生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信心,因此,在"中国梦"的正确引导下当代大学生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党和国家、社会以及大学生自身具有划时代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社会思潮因其特质对大学生有特殊的吸引力,因此会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价值观念的形成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从有益的角度来看,社会思潮能开阔大学生的视野,成为大学生了解社会的一个窗口,与主流价值观形成互补关系,并能提高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和辨别能力。从有害的方面来说,社会思潮能导致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混乱、价值取向多元化和信仰危机,消解了高校政治思想教育的成果和努力,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等等。这要求高校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12.
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当前社会,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和市场体制的利益驱动、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唯科技主义的盛行、价值相对主义思潮的影响和多元文化的冲突对抗、网络传媒的兴起和信息社会的虚拟流变,给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带来了严峻挑战。我国一部分大学生呈现出理想信念欲望化、相对化和虚无化的不良倾向。文章试图从文化、教育、信仰和实践四个层面来探究大学生理想信念提升的对策与路径。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实用化和矛盾化的特点,社会诚信出现危机并影响到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根据大学生的的特点,传统美德也在与时俱进,要对儒家伦理在具有现代性的道德教育价值加以分析、提炼和改造,以一种新的形势表现出来,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李海 《教育评论》2012,(3):75-77
社会思潮、生活方式、文化、信息等的多元化,使高校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等面临新的挑战。回应挑战,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应通过多种途径科学评析多元化;确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性、真理性和价值魅力;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转换传统教育范式。  相似文献   

15.
文章梳理了名辩思潮的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审视了其发生在先秦的原因。社会认识的深刻化、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事物认识的精微化等因素,推动了名辩思潮的向前发展。可以认为,在诸子名辩过程中,也体现了先秦人认识世界的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16.
"家国情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资源,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主干与核心,是培育现代社会公民意识的生动"课堂"。然而"家国情怀"的传承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家国实体的现代性转化、多元思潮的碰撞冲击、传统观念的价值局限等。"家国情怀"的现代性转化与发展要从理性的高度充分认识其传承发展的复杂性,要在国际视野内提升对人类共同命运的关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时代特征明显地表现为现代化、全球化、多元化与信息化。"人"的现代性与技术、制度的现代性并不必然地同步发展,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必须依靠"人"的现代性发展,高校公民教育正是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性发展的必需。全球化的重要特点就是"一体化"与"解民族化",应该用全球的视角理解公民教育,正确对待自己的民族与国家;在多元化社会里,高校公民教育的旨归在于培养未来公民的宽容、聆听、对话与分享的人格特质;面对信息化社会,高校公民教育必须突破大学的有形之墙,借助信息技术,让网络文化有效地促进公民教育,并防范其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8.
社会思潮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意识现象,在校大学生如何在复杂的社会思潮中做到"出淤泥而不染",积极吸收、传播正确的社会思潮,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分析当前社会思潮,不断完善、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这既是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提出了新考验,也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新挑战。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主义思潮,作为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或意识形态,渐渐传入我国并且在各个领域产生了影响。它在某种程度上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也带来了很多的负面效应。在高校,它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造成了难以忽视的消极影响,比如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行为习惯的随性化,政治观念模糊,政治信念缺乏,政治观多元化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影响了大学生健康正常的发展,阻碍了他们成才。因此,消除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消极影响,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高校培养人才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文学现代性、艺术现代性、美学现代性问题讨论的深化拓展,批评现代性问题也应该引起关注及探讨。新时期批评的现代转型、现代派文艺思潮崛起、现代批评观念变革诸方面的凸显,成为批评现代性的重要标志,不仅表现在批评所秉承的思想解放与改革开放精神中体现批评现代性意义,而且表现在批评所处文艺思潮潮头浪尖的先锋位置凸显批评现代性内涵,更重要的是以其文学评价机制在重构启蒙、民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核心价值理念中注入现代性内容。因此,现代批评建设发展的关键在于批评现代性内涵建设的发展,既立足于推动中国文学百年现代化进程抵达新的阶段,又着眼于推动文学批评汇入全球化与多元化的世界潮流,建构批评现代性的民族特色与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