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美育不仅体现在音乐、美术教学中,也贯穿于其他的学科教学中。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是历史教学中美育目的和任务之一。在历史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审美观的培养,这对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心智,提高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显著的作用。美育同历史教学是互为渗透,相辅相成的。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展示历史长河的画卷,理清错综复杂的历史关系,体现浓郁的时代气息,溶知识传授、思想教育、美育为一体,大致要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3.
现代教育越来越强调以人为本,积极情感教育是学生学习的主体“灵魂”,是培养学生学习内驱动力的前提。在历史教学活动中,积极的情感教育可沟通学生与教师、师生与历史人物间的情感,促进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内化教学环节,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和情操,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赵秀玲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6)
美育是历史教学社会功能的重要体现。在历史教学中实施美育,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本文分析了历史教学中美育的任务,并就在历史教学中实施美育的具体途径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应该是美的教学,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就应该是感受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过程。 文学和美学是情同手足的同胞姊妹。马克思认为“文艺是依据美的法则而创造的。”而中学语文则是一门充满艺术魅力的学科,课文几乎涉及了美的各个领域,从不同角度展示了美的各种形态。作为教师,在教学这些课文时,应首先从自己的审美意识、审美经验、审美理想出发,深入到审美对象——课文本身,调整并深化师生共同的审美标准、审美感受和审美理解,将作者作品内在而未感觉化与外在化的理念美,通过生动活泼的语言、机动灵活的教法和新颖巧妙的… 相似文献
6.
曹佩宽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1):77-77,86
众所周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可见“美”的魅力是巨大的、惊人的。现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历史教学的美育问题。 什么是“美”?这个问题比较复杂,至今尚无统一的定义。诸如,国外学者罗斯金认为,“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与雕刻的美女相比,前者是美,后者不是美”;有人则不同意这个观点,以为这是片面的、不对的,不可取的;有人认为“美感与实用活动无关,而快感与实用有关,美感与占有欲无关,快感有占有欲”,人们饥饿时与吃东西有关,在吃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8.
9.
历史学科内容涵盖丰富博大,意蕴深远悠长,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美育是我国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加强美育渗透能够强化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深度认知,提升审美能力,陶冶情操,感受历史的魅力。本文从历史教学出发,对美育的渗透进行了分析,并探究了渗透美育期间存在的问题及意义,并进一步给出了具体实践策略,以期促进学生文化素养提升。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古汉语言博大精深,古诗词语言精炼优美,表现了深刻的意蕴和动人的境界。学习古诗,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爱国情感,陶冶学生情操,积累语言和文学知识,培养学生鉴赏和想象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语文教材中收集了许多既适合小学生阅读,又具有很高 相似文献
11.
12.
朱永文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9,23(12):111-113,125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它的实施将为高职教育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质的技术应用性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历史是一门具有审美价值的学科,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历史教育具有审美性。因此,教师必须明确高职历史教学中审美教育的作用,并紧紧围绕着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持之以恒地实施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3.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培养人文素养,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基于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完善,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这一动态生成的活动离不开历史审美教育的观照.文章通过思考初中历史课程中历史审美的概念,探讨现阶段初中历史审美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和承担的使命,并提出对历史审美教育的些许展望. 相似文献
14.
物理教学中的美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理学是一门蕴含着丰富科学美内涵的科学,在物理教学中实施美学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审美情感,唤起他们心中对科学美的追求.在物理教学中实施美学教育要充分挖掘物理学科本身的美. 相似文献
15.
16.
张惠鲜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1(4):72-74
审美教育是通过文学艺术形式以及其他审美对象对人的情操进行陶冶,以唤起人的美感,提高人的审美能力的一种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呢?本文认为应该从三方面入手:首先,通过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和广阔的社会美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其次,通过教材的丰富多彩的语言美与教师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美,培养学生感受祖国语言的朴素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再次,通过异彩纷呈的人物形象美去美化学生的心灵,发展学生健康个性,形成学生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17.
袁秀华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1,(1):52-54
要使语文教学充满审美艺术氛围,就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师生问题交流,创设新的精神境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8.
袁秀华 《太原教育学院学报》2001,19(1):52-54
要使语文教学充满审美艺术氛围,就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师生问题交流,创设新的精神境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9.
职教语文教学与美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俊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5,5(4):41-42
本文阐述了美育在职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并针对现阶段职校学生存在的审美观念偏差的问题,提出了将语文教学与美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语文教学中有重点、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发现关、认识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20.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文学艺术亦可发挥其美育功能.笔者从历史典故、诗词、音乐戏剧、书画艺术、遗型艺术等方面论述了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美育的渗透;主张在讲述各个国家、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艺术时,不仅要引导学生了解它们,理解它们对促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所起的巨大作用,而且还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材料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渗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