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中介语的研究目前已经成为二语习得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而对中介语的语用研究也越来越多的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语用研究的重点在于语用理解、语言表达、语用迁移和二语学习者的语用失误。对中介语的语用研究对教学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介语僵化现象是目前二语习得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成分.僵化现象主要有语言的僵化和语用的僵化两个方面,本文从中介语语用学的角度分析中介语僵化现象及其原因,并指出培养语用能力可以克服一些僵化现象.  相似文献   

3.
普通话中介语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介语理论是第二语言教学研究和实践的重要理论基础。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并很快被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与此同时,我国学者开始关注带有地方口音的普通话并运用中介语理论进行研究。在性质确定、成因分析、级别划分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突破。但在普通话中介语形成机制的分析和语言表征的描述这两个方面研究不够,有待进一步开拓。全面把握普通话中介语在动态进程中显现出来的整体面貌.寻求适应其特性的有效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6,(75):84-85
本文以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的作文作为语料,对其中的错误从错误的类型、每类错误的数量两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学生的语言输出中,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受母语的影响,即中介语错误影响中国学生的英语输出,而语内错误的影响相对较小。在写作教学中应该加大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之间差异的输入及语法基础知识的学习。  相似文献   

5.
正确把握语调是圆满完成言语交际任务的关键。相同的单词、短语、句子,用不同的语调则传递出迥然不同的语义信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本文旨在从中介语语用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二语习得者的常见语调误用现象。  相似文献   

6.
中介语语用学视角下大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及其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大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现状令人忧虑,大学生语用能力差与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直接相关。必须积极探索培养大学生语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大学英语考试中增加语用测试有其现实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第二语言的语用发展》是第一部系统地介绍第二语言学习者语用习得过程的专著。该书系统地介绍了二语语用习得的理论模式、研究方法;探讨了影响二语语用习得的因素,如语法能力、学习环境、教学以及学习者个体差异等在二语语用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中介语视角下,通过对实际英语教学中所搜集到的英语写作语料进行分析,对于中国大学生所犯的语际错误进行了类型归类,旨在找出语际错误的根源,从而希望对未来的英语写作教学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英语学习者在书面表达中除了典型的语法、词汇、拼写错误外,还存在着大量表面上符合语法规则,却实际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中介语。然而,中介语现象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它不仅影响学习者英语表达的质量,而且比典型的字面错误更难纠正。本文从中介语的形成及错误实例入手,对这一现象做了全面的归纳和深入的分析,以期对英语学习者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中介语研究及其教学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介语理论研究是第二误言习得研究理论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该理论把研究重点放在这生自己产生的语言上,有助于我们了解中介语在外语学习中的积极作用,为外语教学与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试图在中介语研究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从错误分析、语言迁移和中介语可变性三个重要方面,探讨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宋华玲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20(12):144-147,150
中介语理论在西方国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并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引入中国.文章主要从中介语理论和研究方法两个角度概述了中国大陆的汉语学界和外语教学界二十年来中介语研究的进程和这一理论对教学界的影响,内容主要包括中介语的含义、来源、构成、性质特点以及中国中介语研究的方法和特点等.文章最后对中介语理论研究的特点作了简单概括,提出了研究中的一些不足,并对中国中介语研究的发展前景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13.
English language learners' pragmatic competence is related to their success in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gnitive approaches, mainly the Noticing Hypothesis and Analysis/Control Model, have provided some insights into the question of how to effectively develop second language(L2) learners' pragmatic competence. Empirical studies based on cognitive theoretical constructs suggest that pragmatic activitiesthat draw learners' attention and help them control attention to relevant and appropriate information and integrate those forms in real time of communication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language pragmatic competence.  相似文献   

14.
过渡语与语用移情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简单地回顾了从1972年Selinker提出“过渡语”这一术语至今有关的发展状况,涉及到过渡语的合理性问题,过渡语与母语和目的语的关系问题,过渡语的不同构成成分(包括错误部分和正确部分)问题,过渡语的性质及其发展问题,指出过渡语是一种动态平衡,其次,论述了移情的概念,阐明了移情在跨文化差异敏感性中所处的最高层次,认为移情是相互的,应该有双方都可以接受的磨合点,提出移情是提高语用能力的关键之一。最后探讨了过渡语的可渗透性及过渡性与移情的关系,指明语用移情的培养是过渡语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王敏 《海外英语》2011,(7):330-332
The present paper has reviewed the interlanguage pragmatics studies published in the core magazines of foreign study in China in order to outline the state of art at home.Meanwhile,the limitations of studies in the field are also discussed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are proposed.  相似文献   

16.
本项研究以58名理工科学生为实验对象,考察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对言语行为语用能力发展的效用。这些受试接受了持续12周、每周半小时的关于13种言语行为的语用知识的明示和暗示教学。前测和后测结果的t值检验表明,在明示教学的四个测试项目上受试有着显著进步,暗示教学则未带来任何显著变化。在大多数课堂教学中未涉及的言语行为测试项目上,受试或表现退步,或困惑不解。本项研究亦表明语用能力测试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7.
语际语用学的有关研究结果表明,与说本族语者相比,外语学习者在语用能力方面远远滞后,而另一方面,语用能力是可以通过语用教学培养的。本文在总结国外语际语用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我国外语环境下开展英语语用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我国外语语用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从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两方面总结了近十年来国内语际语用学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同时就今后的语际语用学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文献研读可以看出,国外学者对言语行为语际语用策略对比研究比比皆是.然而这些研究散落在不同时期的文章中,缺乏统一的梳理与整体画面。本文拟通过对国外言语行为语际语用研究方法和言语行为语用策略研究的综述,以期达到对言语行为语际语用策略研究有个较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邓东元 《海外英语》2011,(13):338-340
This paper is to present a typology of refusal strategies which may be employed in the analysis of refusal performance from a discourse approach.Some previous research carried out is reviewed in order to classify non-native speakers’ production of this speech act.Then,the suggested taxonomy will be described in a systematized way from an interlanguage pragmatic perspective and within a conversational analysis framework.Finally,it is emphasized that effective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duction of this face-threatening speech act of refus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