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聚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  相似文献   

2.
远大财富     
随着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聚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去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曹操曹酒论英雄  相似文献   

3.
刘汉杰 《百科知识》2007,(11X):54-55
龟,本是水陆两栖动物,在漫长的文化延续中,被国人注入了诸多的文化寓意:或灵之,“四灵”(麟、凤、龟、龙)、“五灵”(麟、凤、龟、龙、白虎)之一者,“介虫(有甲壳的虫类、水族)之精者”;或宝之,“天下之宝也”,获之“家必大富至千万”;或寿之,“寿蔽天地,莫知其极”;或贬之,有“龟奴”、“绿帽子”、“缩头乌龟”之俗谓,等等。  相似文献   

4.
司马迁在 < 史记 @孔子世家 > 和 < 史记 @ 老庄申韩列传 > 里 , 分别记载了老子和孔子会晤一事 , 说孔子到达周都 ( 洛阳 ) , 曾经请教于老子 : " < 史记 > 上说 : 老子者 , 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 , 姓李氏 , 名耳 , 字 [伯阳 , 谥曰 ]聃 , 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 , 将问礼于老子 . 老子曰 : ‘子所言者 , 其人与其骨皆已朽矣 , 独其言在耳 . 且君子得其时则驾 , 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 吾闻之 , 良贾深藏若虚 , 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 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 , 是皆无益于子之身 . 吾所以告子者 , 若是而已 . ' 孔子去 , 谓弟子曰 : ‘鸟 , 吾知其能飞 ; 鱼 , 吾知其能游 ; 兽 , 吾知其能走 . 走者可以为网 , 游乾可以为纶 , 飞者可以为 . 至于龙 , 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 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耶 ! ' 老子修道德 , 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 . 居周久之 , 见周之衰 , 乃遂去 . 至关 , 关 [令 ]尹喜曰 : ‘子将隐矣 , 强为我著书 . '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 , 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 . [莫知其所终 ]” ( < 史记 @ 老庄申韩列传 > )  相似文献   

5.
《三国演义》“玄德南漳逢隐沦”一回,水镜先生对刘备说:“关、张、赵云都是力敌万人,但可惜无善用之人”。而当诸葛亮、庞统为刘备掌管军事之后,局面大变—“先取荆州后取川,霸业王图在天府”……之所以想到此,是因为几天前走访一家知识产权代理公司及所了解的情况而有所感悟。  相似文献   

6.
引子“……阳嘉元年,夏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丽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相似文献   

7.
严琨 《科教文汇》2007,(8Z):205-205
儒家思想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在其两千多年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管理思维。其中包括:“唯人则天”的管理本体论、“知治一致”的管理认识论、“执经达权”的管理方法论、“义以生利”的管理价值论,以及“劳心治人”的管理本质观、“人性可塑”的管理人性观、“能群善分”的管理组织观、“无为而治”的管理行为观、“道之以德”的管理控制观、  相似文献   

8.
正在《后汉书·张衡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  相似文献   

9.
祝您健康     
板栗的养生功能板栗,原产于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它能治病养生,具有多方面的滋补作用。可与人参、黄茂等媲美,故有“人参果”、“干果王”的美称。在医药书中,首载于《名医别录》,所论主治为“益气、厚肠胃,补肾气,令人耐饥。”至唐代,孙思边对它的补肾之功作了补充论述,所谓“栗,肾之果也,肾病宜食之,……生食,治腰腿不遂,”传说有一个患腰腿无力的病人,好不容易爬到板栗树下,食了数升板栗,便能起行。李时珍对厚肠胃之功也进行了补充:所谓“栗于五果属水,水涝之年则采不熟,类相应也。有人内寒,寒泄如注,令食偎…  相似文献   

10.
《中国青年科技》2008,(11):63-63
曾在危急时刻加入“清华同方”,只因自己是清华人;又在如日中升时自立门户,则为成就一番抱负。黄维学就这样带着一个创业的梦想建立了“和力记易”。公司面临的第一道难题就是选择怎样的业务。  相似文献   

11.
段梅红 《百科知识》2022,(35):13-19
<正>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中国人的养生智慧中最讲究应时而生。《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指出:“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知万物者,谓之天子。”可见,与自然、四时保持好整体联系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2.
历史由英雄书写。大风起兮的乱世,风驰毛掣的崇山峻岭.在历史舞台的每个出口,他们守候着……此时,一个身影闪过:他顶着风雪一步步爬上施工高台;他通宵不眠与人画图讨论……刘政崇,这个被称为“风洞赤子”的英雄,带着山岭的气息向我们走来……  相似文献   

13.
植树史话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对植树绿化颇为重视,其植树造林历史很悠久。据史载,远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王朝就专门设立“山虞”、“林衡”等官职,负责掌管丈量、种植、护林等事务,动员全民种树,并形成最早的植树造林的法律条文:“不树者无椁”。其意是指不种树的人,死后不给棺木。春秋时期,晋国大乐师师旷提出:“欲知五谷,先占五木”。《孟子》中指出:“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史记·货殖传》里载:“安邑千树枣;燕、秦千树栗;蜀汉、江陵千树桔……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其意是说,当时种…  相似文献   

14.
古书里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地域决定论不仅适用于植物,也适用于人,鲁迅先生在《南人与北人》中说过:“北人的优点是厚重,南人的优点是机灵。但厚重之弊也愚,机灵之弊也狡。”这段话可谓是对南北人差异的高度概括。  相似文献   

15.
彭理中 《情报杂志》1991,10(2):14-24
孙子《知彼知己论》之“知”的基本方式方法在孙子的“知彼知己论”中,对于“知彼”有一个反复强调的指导思想,即“先知”。在战争中,彼己双方构成了既对抗又统一的彼此不可分离的一对矛盾。了解、分析这对矛盾,从难易程度上说,知己并非不难,知彼则更属不易;从行动上说,知己是基础,知彼是目的。只有对彼知之实,知之详,知之准确而适时,才能料敌,确定用兵之策——“伐谋”、“伐交”、“伐兵”、“攻城”,“因敌制胜”。  相似文献   

16.
《大学》有言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已成而后心正。”澳门回归祖国后,澳门科技大学于2000年3月建校。这所年轻的大学.选用了“意诚格物”四个古老的字作为自己的校训。  相似文献   

17.
朱飞 《科学与文化》2006,(11):46-47
鲁迅说过:中国人是“最能研究人体、顺其自然而用之的人民。脖子最细,发明了砍头;膝关节能弯,发明了下跪;臀部多肉,又不致命,就发明了打屁股……”至于坚韧挺拔的腰骨,构成了做“人”顶天立地的形象,向来关系着中国人的“气节”与“风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李白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他们的腰板硬得多,宁可像玉一般碎成一把绝响,也不愿求瓦全苟且偷生。统治者也许是怕这些知识分子嶙峋的风骨,就杀气腾腾祭出了“腰斩”的酷刑来,妄图断了国人的“脊梁”,教化出奴性的顺民。  相似文献   

18.
陈珍 《科教文汇》2011,(20):67-69
芥川龙之介因为受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所以认为中国是一个神秘、美好的国家.中国人都是充满英雄色彩的豪杰.但是在他的中国之行后.这种认识发生了变化——对当时的中国现状及中国人感到了失望.这种对中国认识的变化影响了芥川的文学创作。本文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寻芥川对中国认识的变化过程并分析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青海科技》2004,11(3):64-64
明代养生学家吕坤在《呻吟语》中告诫人们:“天地万物之理,皆始于从容,而卒于急促。”并说“事从容则有余味,人从容则有余年”。提出了从容养生的观念。  相似文献   

20.
《科技新时代》2001,(5):61-63,65
用途多达1001种的某一植物,如今有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家园——坐落在英格兰西南部废弃瓷土坑里的一组超现实主义建筑物。在这个千姿百态的人工园林中,你会发现这种全世界半数以上的人天天都需要的植物:它能用来做摩天大楼脚手架、飞机蒙皮,脚踏车、乐器、家具、玩具、纸、燃料、食物、药品乃至医用毫针;它曾创下第一座悬索桥的不朽纪录,也曾为爱迪生的灯泡奉献第一根成功的灯丝;它的生长速度之快超过地球上的任何植物,一天最快竟能长高1.2米;它在印度是“穷人的酒桶”,而在越南则被公认为“兄弟”,在中国有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你可能已经知道了,它就是——竹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