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官卫星 《现代语文》2005,(12):67-68
语文新课程标准认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性应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语文教育要真正体现其价值,就必须弘扬人文.我们知道,中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因此,作为教师就应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性,实施人文教育,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许联欢 《小学生》2013,(12):103-103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明确了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课程标准的理念、教材、教师以及学生是英语新课程实施过程的四大要素,教师这一因素在其中起的能动性作用最大。教师必须正确解读新课程标准,努力将新的教学理念通过适当的教学设计落实到我们的课堂中。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对新课标纲领性指导作用的认识还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3.
正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互统一,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但传统的语文教学却过多地强调工具性从而忽视了语文的人文性。结果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肢解课文,繁琐的分析与刻板的训练让学生对语文教学失去了兴趣。而不少教师又都走向另一个极端,谈到工具性,便认为是技术主义,于是语文又成为了"人文性"的天下,导致语文教育的目标逐渐被淡化。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今天,语文教学呈现出更多的人文性是时代的要求。因而,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有必要明确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内涵,在充分挖掘文本人文性的基础上落实语文教学的具体目标,从而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
蓝聚林 《甘肃教育》2014,(10):72-72
正《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标准在确定语文学科为工具性的同时,还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倡导人文性就意味着语文教学必须突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体现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因此,如何把握语文课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成了新一轮  相似文献   

5.
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属性,也具备人文性属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兼顾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同时要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情感性、形象性与生动性。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可以实践调查的方式,积极对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进行理性探索,并结合教学实践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建议,以使语文教学更好地兼顾工具性和人文性。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们的语文课堂亮点频现,不再乏味沉闷,但是冷静下来想一想,在那异彩纷呈的课堂背后,我们却感受不到多少真正的语文味,在浮躁热闹的语文课堂上,我们迷失了语文教学的主旨: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效统一。只看到浓浓的人文性的彰显,却没有了扎实训练的工具性的影子,偏离了语文学科的教学轨道。我们说,语文阅读教学就是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依靠自己平时积累的经验以及教师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因此,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更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语文教育教学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但是由于语文教师长期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在教学中只中注重语文的工具性,脱离了语文的人文性特点,远离了生活的源泉,而导致语文课堂教学失去了原有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8.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还存在一些误区教师在把握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方面存在偏差;在开发课程资源与使用好文本的关系上处理得不够好;处理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模式僵化.这些问题需要很好解决,才能保证语文课改工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还存在一些误区:教师在把握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方面存在偏差;在开发课程资源与使用好文本的关系上处理得不够好;处理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模式僵化。这些问题需要很好解决,才能保证语文课改工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角色以及教学方式、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很大程度上还浮于表面.没有实实在在地深入进去.我们的语文教学现在似乎过于强调它的人文性.而淡薄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语文课堂依旧是“高耗低效”.师生付出甚多.而收效甚微。近几年.我校嗣绕语文“有效课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部分教师潜意识里认同一个观点,即语文学科是工具学科,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把工具性作为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是语文学科的人文价值、文化底蕴严重流失的重要原因。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学生接受的更多的是知识和能力,而缺乏基本的人文精神。现在语文教学迎来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大大削弱了语文的功利色彩,从而还语文以“人文”的本来面目。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性被置于一个重要的地位。现代语文教学应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重视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渗透。那么,在实际语文教育工作中,人文教育是如何体现和实施的呢?  相似文献   

12.
人文内涵的彰显,已经成为新课程理念支撑下语文课堂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所以,教师要注意挖掘文本中的人文素材,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和个性化的体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语文走进学生的生活,用语文去帮助学生感悟生命的美好。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对人文性理解产生了误解。当前很多教师为了追求挖掘文本的人文价  相似文献   

13.
该文在界定幸福感这一概念的基础上,探讨语文学科教学与提升幸福感之间的联系,以及课堂教学设计的实施原则,具体阐述了借助语文学科教学提升师生幸福感的实施策略。主体部分重点阐述了提升学生幸福感的几个途径:在教师的人格魅力中感染幸福、在语言的教学中挖掘幸福、在文本的欣赏中感悟幸福、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体验幸福。论述过程中紧扣语文学科性质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抓住提升幸福感的诸多因素,在语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培育其崇高的理想、高尚的人格。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的颁布和施行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出现了一些片面性、极端性。主要表现为:一、片面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新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师们在教学中重视了人文精神的培养,却弱化了语文的工具性。为了突出人文精神的体验、感悟、培养,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不太重视文本的解读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对课文内容匆匆带过,不引导学生理解字词难点,跨过课文本身做许多引申和发挥。倡导新课程改革,突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应以尊重语文的学科特点为前提,不能喧…  相似文献   

15.
调研了普通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后,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对新课标存在种种误读和不读的状况,这严重影响了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高中语文教学既要兼顾到高考也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语文素养,同时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因此,我们认为,在高中阶段,语文教师可以尝试实施大语文教学的方式。而在实施大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有两个因素非常关键:教师和学生,只有他  相似文献   

16.
余彩霞 《教育现代化》2005,(12):106-106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在教学中应有突出的表现。我们只有引导学生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里接受熏陶,让课堂充满人文的灿烂的阳光.才能使语文成为一种真正提高人素质的课程。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17.
在积极开展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语文教学需要摒弃陈旧的教学观念,实施新课程,把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能在工具性和人文性之间有所偏颇,过分强调人文性而忽视工具性,或者过分强调工具性而忽视人文性的做法都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18.
教学中我们常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语文教学中,情感既是师生之间融洽沟通的基石,也是学生与文本展开心灵对话的纽带。在以往教学中,很多教师视语文学科为一种工具,或多或少的忽视了语文学科所蕴含的情感内涵。在看似情趣盎然的教师讲解中,学生的独特情感被无情的扼杀了。笔者认为,语文学科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特征,教师只有善于营造语文情境,才能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9.
刘俪华 《天津教育》2022,(28):55-56
<正>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两大特点,而在长期的应试教育思想之下,语文教学往往侧重于工具性,而忽略了人文性,群文阅读在课堂中的实践与应用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自主性,注重语文学科的人文属性。然而,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提出的教学策略在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部分教师依然选择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进行群文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为语文教学适应社会的发展、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需要提供了纲领性的指导。《新课程标准》在试验区实施五年来,在拓展学生视野、发展学生个性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毋庸讳言,通过五年的实践和摸索,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发现了在执行《新课程标准》时,无论是教材编写还是课堂教学的把握,都出现了一些偏差。一、教材编写突出了人文性,忽略了工具性虽然说《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思想性与审美性的统一”,但是在宣传倡导方面,我们更多的还是侧重于人文性。德育渗透、拓展延伸,更多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