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语”教学的育人功能体现在,实现专业研究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步提高和有机统一;提高了学生的文化价值判断力,培养适应多元文化的高职人才。“双语”教学中应正确处理好的几种关系:“语言教学”与“教学语言”的关系;本土文化与异质文化的关系;教师专业素质与外语素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数学文化视野下的"问题情境"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文化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数学难,很大程度上与数学语言有关,数学语言是一种符号化的、由精确术语与关系语句所构成的语言.所以有人把它比喻为“石塑”:充满着理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文化是语言的母体 ,而翻译则是运用不同语言跨文化的传通。语言既是社会现象 ,又是文化现象。语言表现文化 ,同时又受文化制约。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决定了翻译与文化的关系。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则表现出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翻译就是用一种语言传达另一种语言的“文化信息”。在翻译中如何处理好不同语言所表现的文化个性 ,是翻译工作者十分头痛的一个难题。它是决定着翻译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一著名翻译家杨宪益指出 :“在文学中有许多其它因素构成原文的某些含义 ,要是把这些含义传达给文化不同的人则是根本不可…  相似文献   

4.
“言意之辩”是中国哲学史上的基本论争之一,也是一个涉及语言哲学的理论问题。以先秦“言意之辩”为切入点、勾勒中国古代语言哲学讨论的一些基本问题如语言与客观对象的关系,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并由此凸显出中国先秦哲学家们对语言问题的哲学思考。先秦的“名实之辩”主要是在认知领域讨论语言与客观对象的关系,“言意之辩”则是在“名实之辩”基础上的思想上的转进,主要涉及语言与思维,语言与人的关系,讨论问题的层次有两个:一是具体的语用层面,在日常生活中语言的表意功能,二是在哲学层面,语言对于形而上问题能否把握,如果能,又如何表达。  相似文献   

5.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语言要素中词汇与文化的关系最密切,不同的文化反映的词汇文化内涵也不同。文章从汉英文化的词义联想、文化意象、词汇的语义、文化蕴含等角度去阐释“文化误读”,揭示“误读”的根源,为英语教学者和学习者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从而促进英语教学和学习的正迁移。  相似文献   

6.
春、夏、秋、冬四季在英语和汉语中都有一一对应的词汇,但是无论字典中的释义还是文学作品中,汉语中“春”、“秋”的使用频率要比“冬”、“夏”高,而在英语中,则是“冬”、“夏”占了优势。这一现象与汉英两种语言的发源地及其文化异同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移位修饰语”是一种常用的英语修辞格,但却体现了独特的语义特征。在语言运用中独具艺术魅力。它属于一种超常规搭配的修辞方法,这种超常规搭配看似有违常理,实际上有自己的生成规则。本文结合相关语言材料的分析,从英国文化习俗与“移位修饰语”辞格的关系入手,探讨英国文化习俗对英语“移位修饰语”修辞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李艳梅 《现代语文》2009,(10):86-88
近年来,在广播、电视、网络和音像市场上刮起了一股“方言风暴”,这股“风暴”不仅有很强的影响力,而且涉及的方言范围也很广。“方言风暴”的产生与多元文化时代人们的归属需求和审美需求有密切的关系,而语言本身所具备的文化镜像功能、标志功能、审美愉悦功能使得人们在这个时代的种种需求以“方言风暴”的形式展示了出来。也就是说,“方言风暴”实质上是语言的某些功能在特定社会语境下的一种集中显现。  相似文献   

9.
在第二语言教学及学习过程中,“翻译”既是一种方法,也是目的之一。“翻译”和第二语言学习都涉及跨文化交际的问题,在以英语为母训,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同样必须注意第二语言学习与“翻译”的关系,注重两种语言所承载的不同文化的差异与交融。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 ,“语言与文化”、“跨文化交际”是语言学界颇为关注的研究课题 ,而对“语言交际与文化”却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人们似乎认为“语言与文化”就已经涵盖了“语言交际与文化”的内容 ,或者“语言交际与文化”就是指“跨文化交际”。其实不然 ,三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因此 ,很有必要从辩正的角度对语言交际与文化的关系进行分析和阐述 ,以澄清人们在这方面的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与空间的关系一直是语言学界的重要命题。这一命题其实包含了两个不同的视角,一是关注“语言叙述的空间”,一是关注“语言存在的空间”。所谓“语言叙述的空间”是指人怎样通过语言认知空间;所谓“语言存在的空间”是指人怎样在空间中组织语言。“对举空间”是“语言存在的空间”重要课题之一。在“对举空间”中,由于格式塔效应,语言符号的呈现方式、结构关系可能发生相应的变化,进而促使“非法句”合法化。  相似文献   

12.
汉字的作用是把音、义结合的语言记录下来,因此,汉字的栽体是它的形,汉字的内涵是它的音和义。汉字把有声语言的听觉信息转换为汉字符号的视觉信息,这些符号所负载的实际上是不同的语言单位。形是字的本身,字音和字义是字所记录语言的声音和内容。认识、研究汉字,实质就是认识、研究汉字的形音义之间的关系。笔者从形音义三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来谈“0”和“零”这两个常用汉字的异同,从而回答“0”=“零”与“零”≠“0”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作为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颜色词在汉英两种语言中的使用都非常普遍.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汉语“红“与英语“red“在语言表达形式和文化象征意义方面的异同以及二者的互译关系,充分说明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英语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在汉英互译时应追求文化内涵的对应,而非字面意义的对等.这一探讨对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及翻译实践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邓曼娜 《高教研究》2005,21(1):41-45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基本上是一种文化和社会的产品,因此它必须从文化和社会的角度去理解”。(Sapir,1988,188)“文化与语言是密不可分的”。其关系可从三个方面来表述。1、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是通过社会习得的知识,而语言则是人类特殊的语言能力通过后天社会语言环境的触发而习得的一套知识体系。2、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  相似文献   

15.
由于自由的思辩性 ,“是”语言和所有语言一样 ,具有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而以“是”为代表的判断性语言的这一特性导致了整个语言体系和以此为基础的文化体系的思辩性。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文化大系统的子系统和载体。学习语言必须学习文化。当前我国英语教学深受“工具语言观”的影响,教学优先权总是放在语言的内部结构上,语言的文化特性被忽视,英语教学和文化相分离。英语教学必须以“文化语言观”为主线,将语言的文化特征直接融入教学过程,以培养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信息读破能力的核心,展开英语教学和等级考核,提高学生读破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李旭鸥 《文教资料》2006,(22):118-119
语言在语言、文化、跨文化交际三者的关系中,语言反映文化,文化是语言的内涵,交际是目的并影响着语言的使用和发展。本文通过对语言、文化和跨文化交际的关系的深入的阐述,论证了英语语言中“词语文化”习得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的必要性和“词语文化”习得的具体范围和方式。  相似文献   

18.
“扎坝”是对藏语“扎巴”的音译。扎坝人实行走婚,属母系制家庭,喜欢住碉楼、吃臭猪肉,实行岩葬,善制陶,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扎坝人的文化与《唐书》中的东女国有着明显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9.
语言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英语教学与英美文化同样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语言学家古登诺夫(H·Goodenouqh)在谈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时曾说:“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语言和文化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语言作为文化的整体部分,其特殊性是:它是学习文化的主要工具,人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得整个文化。”  相似文献   

20.
各种理论都是由特定的语言来表达,受文化语境所制约。“个人主义”观念以翻译的形式进入中国之后,便脱离了原来的文化语境,在意义上便受制于中国文化。“五四”时期,周作人是提倡“个人主义”最力者之一。西方个人主义观念强调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平等独立的关系。但周作人提倡的个人主义从未探讨过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始终是在探讨个人与人类的关系,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集体的发展。他并未在真正意义上将个人价值的实现当作目的,他提倡个人主义只是为了最终人类社会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