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为我们描述了一个表面物质财富丰盛的、人人平等的、以神话自视的消费社会,但在消费眩目的光环下却掩盖着平等、增长和符号消费的幻象,这些幻象是如此的巧妙和逼真,以至被认为是正在实现的乌托邦,消费社会中的人们全然没有意识到危险的逼近.  相似文献   

2.
鲍得里亚在《消费社会》中为我们描述了一个表面物质财富丰盛、以神话自视的消费社会,但在消费的眩目的光环下掩盖着一个个幻象,不过这些幻象是如此的巧妙,以至被认为是实现的乌托邦。本文着重考察了消费幻象——物品消费和符号消费背后的真相:消费的意识形态和争斗承认的欲望。  相似文献   

3.
让·鲍德里亚从符号学路径的解析凸显了消费对社会生活的重要作用。他认为,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消费的符号化控制了物的消费、文化的消费和服务的消费领域。符号消费社会的出场,挑战着思想家们的智慧,时代呼唤着新型消费理念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修辞手段的使用对广告的创意与效果极其重要。成功的广告修辞必须能驱动消费者进入广告修辞营造的氛国中,接受它并采取广告后行动。本文将用大量的事实分析阐释如何将修辞幻象与受众结合起来达到广告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5.
鲍德里亚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已由生产主导型社会转化为消费主导型社会,消费也从满足生存需要的“使用价值消费”转向满足社会定位需要的“符号价值消费”.在他看来,这一转化的内在逻辑体现在符号政治经济学之中.他力图用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去超越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在社会批判理论语境之中寻求新的具有时代特色的突破点,并以此来建构反映当代社会发展的新社会学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鲍德里亚《消费社会》文本的细读,认为其在对消费社会进行总体性分析时,始终贯穿着对文化的关注和分析。他认为“符号消费”背景下的消费社会的文化,以商品和媒介的形式存在,主要表现出平面化、日常化、同质化、非现实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正>现代社会,一种对于消费的"信仰"正在普遍形成。这种"信仰",与消费由"占有"、"使用"及"消耗"等传统意义,向"具有社会区分作用的符号交流体系"的现代概念转型密切关联。尽管,消费的现  相似文献   

8.
消费时代及其文化传播媒介深刻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认知与感知方式,电子媒介及其负载的声像符号将人类带入一个审美幻象的虚拟境界。作为信息消费主要群体的大学生,其获取、接受、处理、传播信息显得便捷而自由。同时他们对信息感知的碎片化和感官化趋向隐藏着将其引向审美异化的危险境地。文章从媒介与人的关系维度视角阐释消费时代的审美主体、审美对象、审美载体,进一步分析高校美育面临的挑战及应采取的策略。认为高校审美教育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引导学生从现象世界达于至善至美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消费社会在国内悄然兴起。消费社会的观念冲击着整个社会的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如何应对消费社会兴起中的道德教育?这势必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瞻性课题。本文旨在通过反思消费社会观念的演进、消费社会在国内的兴起及对德育工作的影响,继而提出消费社会视域下道德教育的应对策略,对社会转型期的德育工作进行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广告作为社会最为常见的大众传播媒介,表面上来看是推销商品,但实际上并不直接推销商品,它以给人信息的面孔,为人们提供时尚、高雅、成功的物质生活标准。其对消费文化的表征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借助美学与大众传媒手段凸显商品的交换价值使商品符号化,把商品与互不相干的意义嫁接起来,从而达到表征消费文化的目的。二是通过大众传媒进行反复叙述,让被符号化的商品与现实作对比,从而形成了消费的参照系统,玩潜移默化的手段对人们的消费心理施加影响。三是盗用其他文化资源,通过拼贴复制,把其获得商业利润与传播物欲症、消费文化的目的隐藏至深,使大众落入消费主义的陷阱中。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消费社会在国内悄然兴起。消费社会的观念冲击着整个社会的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如何应对消费社会兴起中的道德教育?这势必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瞻性课题。本文旨在通过反思消费社会观念的演进、消费社会在国内的兴起及对德育工作的影响,继而提出消费社会视域下道德教育的应对策略,对社会转型期的德育工作进行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鲍德里亚的力作——《消费社会》为后现代理论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书中,他以敏锐的眼光和深邃的思想对现代资本主义的:后现代”社会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与批判,并提出了“消费社会”这一概念。笔者试从其消费社会观来分析当代人们消费行为背后所隐匿的真相。.  相似文献   

13.
美国作家菲利普·罗斯的《再见,哥伦布》讲述了主人公尼尔·克勒门的一段短暂恋情,展示了消费文化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关系的影响。身处消费社会,尼尔不自觉地采取了以商品的符号价值来解读周围的人和世界的视角。尼尔恋爱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他在消费社会的矛盾处境:一方面受到它表象的诱惑向往物质富足的生活,另一方面又受其意识形态和规则制约无法实现阶级跨越;既对现状不满又无法超越,只好在迷茫中妥协,重新开始找寻自我。  相似文献   

14.
符号消费与广告伦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符号消费在现代经济与文化中的意义日益凸现,作为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产物,符号消费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而广告传媒作为符号消费的重要推介力量,具有正确解读符号消费、避免消费异化的重要功能.关键在于,必须规范广告伦理,建立广告文化的伦理批评机制,倡导社会伦理、媒体伦理和广告人行为自律,培育和建构健康、适度、自主、和谐的消费伦理,使广告活动与伦理道德文化精神相吻合,实现功利性与伦理性的逻辑统一.  相似文献   

15.
国货广告与市民消费中的民族认同——《申报》广告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正是国货运动高涨的时期,以销售商品为目的的国货广告在报刊杂志上大量出现。以这期间影响巨大,在登载国货广告方面极具代表性的《申报》来说,这些国货广告通过话语言说把生产、销售以及消费国货同爱国主义联系在一起,一方面为国民提供了广泛的爱国途径,使国民在日常消费的过程中寻找到爱国的高尚情感,从而获得强烈的民族认同感,为民族资本主义提供了宝贵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国货广告的爱国主义言说消解了爱国主义本身具有的神圣性和严肃性,使得爱国主义成为许多追求享受的人的消遣品。  相似文献   

16.
孙雅妮 《太原大学学报》2012,13(2):73-74,77
在特征渐趋明显的消费社会下,在势不可挡的“读图时代”下,现代广告已不可避免地染上了两者的颜色,具有了不同于以往的话语模式。纵向聚合的话语结构、能指与所指的武断建构,图像为主的表现形式,成为现代广告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7.
普遍的看法是,人类认知和把握世界的方式无非三种:宗教的,科学的,文学艺水的。宗教关乎人生的终极意义,探求人类的前世、今生和未来;科学旨在探索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规律;文学艺水则直指人的心灵世界,所谓“文学即人学”。而在读过大学同窗好友陈小云的《泛广告时代的幻象》之后,笔者不由得感叹,人类认知和把握世界的方式应当添加一种:广告的或泛广告的。  相似文献   

18.
鲍德里亚认为,生产性社会和消费社会具有不同的意识形态,消费社会的消费意识形态只是消费社会关于自身的一种言说,是消费社会自我表达的一种方式,但在后现代拟像世界,由于符号与真实脱离关系,消费意识形态已不复存在。但是,如同将马克思所说的商品置换成符号而继续沿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分析一样,对后现代的分析,鲍德里亚不过是又将符号置换成了拟像,其前后的认知模式和分析策略是一脉相承的。鲍德里亚在宣布意识形态消失的同时又走进了意识形态的牢笼。  相似文献   

19.
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将消费看作一种主动活动,而超越了以前将消费视为被动活动的理论,同样他把消费的对象聚焦于关系的消费上面,而不是物的消费,他也从整个社会结构和人的社会活动方面来考察消费活动,因此这种理论建立在新的存在论基础之上,具有新的存在论视域。鲍德里亚自以为已经超越了形而上学,然而最终他仍然投进了形而上学的怀抱。  相似文献   

20.
付云云  张玉  秦川  邵群明 《考试周刊》2012,(18):174-175
消费心理学是研究广告活动与消费者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存在的心理规律,从业者参考消费者的心理触动关系,才能与消费者心理产生共鸣,进而引起的广告效应、促进物资消费活跃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