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说明文意在介绍事物、阐述事理,给人以知识,其客观性特别强。因此在说明文阅读试题中,其问题的设置大都能从文段中找出,难度相对而言较小。通过整体阅读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一篇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往往是介绍某一事物  相似文献   

2.
正说明文阅读是中考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常见考点有: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和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5.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下面笔者就说明文常见考点对中考说明文阅读题解题方法作简要分析。一、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的理解说明文主要分为事物、事理说明文两大类。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  相似文献   

3.
一、阅读材料的选择综观2005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那种纯粹说明某一知识,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构造,或者解说事物的成因、功用的说明文很少被选用,命题者通常会依据两条标准选择材料:1.内容方面,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前提下,在介绍说明某一事物特征或说明事理的同时,体现出一种科学精神,或者蕴涵了较为丰富的文化内涵。选文内容以关心环境保护、高科技或身边的人文环境为主,适当关注社会热点。2.语言表达方面,以说明为主,穿插记叙、描写甚至议论、抒情,文章生动活泼,可读性强。二、试题的编制在新课标的指引下,2005年说明文阅读试题的…  相似文献   

4.
【考点综述】在中考现代文阅读测试中,说明文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纵观近几年各省市中考试题,说明文阅读考点的设置,在继承和保持"传统"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变化。最显著的一点是,近几年各  相似文献   

5.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它与社会生活有着直接的联系。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具备阅读说明文的能力。在中考中,根据阅读材料设计的说明文阅读题,其内容一般不会超过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的方法、说明的顺序结构、说明的语言等知识范围。下面分别谈谈这几个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6.
说明文是以介绍知识为目的的,因此,说明文阅读考查的重点,是理解能力。除了词语的理解,句子的理解,篇章结构的理解之外,更强调文体意识。所以,理解说明的对象、说明的特征、说明的方法、说明的顺序和说明的语言,是说明文阅读检测的重点。2004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语言试题中的说明文阅读,以上内容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相似文献   

7.
说明文阅读     
[走势分析] 说明文是以介绍知识为目的的,因此,说 明文阅读考查的重点,是理解能力。除了词语 的理解,句子的理解,篇章结构的理解之外,更 强调文体意识。所以,理解说明的对象、说明的 特征、说明的方法、说明的顺序和说明的语言, 是说明文阅读检测的重点。2004年全国各地的 中考语言试题中的说明文阅读,以上内容得到 了进一步的强化。  相似文献   

8.
说明文以解释说明事物或事理为主要内容,它的特点是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按照一定的条理顺序,借助于恰当的说明方法和准确的语言来说明。阅读时必须要依据这些特点,认真阅读理解说明内容。说明文的顺序一般有三种:第一,以说明某一事物构  相似文献   

9.
正中考说明文的考查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材料的整体理解、分析,对主要内容的概括;2.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的使用、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3.还有一些主观性试题,主要引导学生关注人类、自然、生态环境、科技发展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根据以上考试范围,要做好说明文阅读题,我们可按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解题:一、把握说明对象及其特征(一)弄清说明对象1.从题目与开头着眼要弄清说明对象,首先要先弄清文章是事物说  相似文献   

10.
考测点导航写说明文必须抓住说明的对象,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按一定的顺序,用简明、准确的语言,把说明对象的特征成功地介绍给读者或别人。要做到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相结合,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掌握说明文的写作要领,把事物事理说明清楚。典型题点击一、以“写作的益处”为题,写一篇说明性的文字。字数不少于200字。(1999年湖北武汉中考试题)二、请你对一节生物实验课的实验过程进行说明,不超过200字。(2000年内蒙古东三盟中考试题)犤解说犦说明文在我们学习、工作、日常生活中应用相当广泛,诸如产品…  相似文献   

11.
说明文是以介绍事物,说明事理为主的一种文体,它是以说明事物的形状、性能和成因等为特征的。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说明文时,一方面要使学生认知某种事物和明白某一事理;另一方面是使学生掌握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和写说明文的技巧。  相似文献   

12.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章体裁,它通过客观地解说事物的形貌、构造、性质、特征、范围、类别、来源、成因、关系、功用等,来阐明事物的内容和形式、本质和规律,使人获得有关知识。说明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因此,说明文也就成了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测试的必选试题。  相似文献   

13.
抓住特征介绍事物,使读者了解说明的对象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其说明的对象可以是实体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理。无论说明什么,都必须抓住对象的特征——该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标志来介绍,这样才能使读者认识说明的对象,获得说明文所介绍的科学知识。阅读说明文,要学会从说明对象的形态、性质、结构、制作、用途、分类、发展变化等方面去领会课文是怎样具体说明事物特征的。阅读时可从文中的语句找出事物的特征,也可从文中概括、提炼出事物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从近年来中考试题情况看,说明文阅读分值一般占整个试卷总分的10%左右,以考查理解分析能力为主,并关注作品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主观题增加,开放性试题增加也是说明文考查的一个趋势。解题时同学应注意以下几点:1.抓住中心句或标志词,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和顺序。说明文  相似文献   

15.
说明文是以介绍事物,说明事理为主的一种文体,它是以说明事物的形状、性能和成因等为特征的。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说明文时,一方面要使学生认知某种事物和明白某一事理;另一方面是使学生掌握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和写说明文的技巧。一、根据文题,抓中心  相似文献   

16.
〔问疑解难〕 1、说明文有没有关于“要素”的提法? 所谓“要素”,就是构成事物的必要因素,说明文能够独立成为一种体裁,也有构成其存在的因素,只是目前暂时没有“说明的要素”这样提罢了,那么在写作和阅读说明文时要着重注意哪些方面呢?主要有三个方面;说明的特征,说明的顺序和说明的方法,这三方面将在下文分别说明。 2、怎样分析作者抓取的说明对象的特征? 一篇说明文能否达到说明的目的,关键在于有没有把事物的特征说明白。所谓“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分析作者如何抓取说明对象的特征,可以从分析说明的过程入手。事物的特征是受事物本质规定  相似文献   

17.
说明文的阅读1.说明文的知识要点:说明文的类型———说明对象及特征———说明的方法———说明的顺序———说明的语言2.阅读说明文要用到这些知识,并结合文章内容作这样的体会:①整体感知说明文。明确文章说明的对象,确定说明的类型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②理解说明文。抓住表现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的关键语句(中心句)领悟说明方法,分析说明方法对准确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理清说明顺序,把握结构。③领悟说明文。分析语言特色,领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选用平实或生动的说明语言,都是为了准确地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相似文献   

18.
正根据《新课程标准》,说明文阅读的主要考点为:理解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明确文中说明事物的顺序;明确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结合语境分析语言的准确性;探究文章的中心和意义;能把文章的说明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并扩展延伸,加以理解。我结合新课程改革以来的语文教学实践,总结出中考说明文阅读答题策略,供学习参考之用。一、找准说明的对象,把握对象的特征说明事物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首先要明确说明的对象,  相似文献   

19.
鹦鹉     
题目正确使用说明的方法(上)1.请给家、蜜蜂、鸡、鹦鹉、足球、钢笔、球鞋(择其一或另选)下定义。2.请用列数字的方法,说明你的校园或其中最大的建筑物的情况。(原人教版)提示: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通常,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写作说明文要注意:⒈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进行说明。所谓特征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只有抓住特征才能说明白这一事物或事理的独特之处。⒉合理安排说明顺序。有条有理的…  相似文献   

20.
在阅读训练中,说明文的练习相对其他文体少,但说明文的阅读还是有规律可循的。阅读说明文,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明确说明对象:阅读事物说明文,不管是整篇还是整段,都要首先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说明的是什么事物,即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阅读事理说明文,要弄清文章说明了什么事理。如何找准说明对象呢?1.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如《中国石拱桥》一文就是如此。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好的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二、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事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内外)、形态(大小、长短等)、性质(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