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过程,这两个过程是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的。二者的统一体现在目标的一致性,即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最终都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要想提高农村英语教学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力求达到教师"教得有效",学生"学得有效"。教师教得有效就需做好准备工作,做好三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做到有的放矢;学生学得有效就需要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做好自主预习、合作学习、自主复习等工作。  相似文献   

2.
<正>众所周知,教师备课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下,通过提高备课质量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是当前追求"绿色质量"的必然要求。促进备课从"备教"向"备学"转变,使教学真正"以学为本",可以说是启动高效课堂的密码。一、什么是"备学""备学"首先要备学生,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  相似文献   

3.
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度。那么,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精心准备要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教师应改变备课方式,变换备课思路,将以往备教师的"教"转变为备学生的"学"。1.备学生我们的备课不仅要备"教师怎样教",更要备"学生怎样学"。例如,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角的度量》,在确定教学目标后,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课前先  相似文献   

4.
如何备课     
梁庆全 《广西教育》2008,(20):19-19
所谓备课,是教师上课前所做的各项准备工作。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备什么;其二是怎么备。它是教师充分地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弄清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案的过程。备课,应从课标、教材、学生、教法、学法、语言等方面作深入细致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计洪艳 《黑河教育》2014,(11):26-26
正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也是每一位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体现为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笔者认为"三部九步"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课前充分备课,优化教学设计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那么备课"备"什么呢?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安排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对哪部分内容容易产生理解的分歧或独特的见解,该如何应对等等。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教案是在备内容、备学生、备方法的备课要求和工作计划逐步落实的基础上对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方案,这里的备方法是指在备内容和备学生的前提下的备教法.而现代教学论认为,学为主,教为导,学是为了会学,教是为了不教.基于这种观念,在教的基础上研究学、设计学,促成教与学的协调运作,匹配优化,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教师的备课应由单纯的备教而要转移到既备教师的教又备学生的学和教与学的匹配上,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靠课堂教学起步的,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就是要实实在在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备课要做到“目中有人”,这是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出发的.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而不是学生的学要适应教师的教。教学就是要研究怎样有利于学生的学,怎样为了学生的“再学而学”奠定基础。备学生的已有认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备课也不等于单纯地非得写教学详案。不会备学生已有认知的老师,其上课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8.
<正>诗人在谈到做诗的经验时常说:功夫在诗外。这话是耐人寻味的。什么是备课?"备"可以理解为"准备""预备"。"备课"就是教师课前所做的准备工作。它是教师充分地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开发课程资源和了解学生,弄懂弄通为什么教、教什么、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教,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办法适当的教学方案。特级教师斯霞说过:"要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我  相似文献   

9.
教师要创造性的备课,这是创新的教与创新的学的重要环节.而传统的备课对教法、学法及学科思想、能力培养挖掘较少.创新的备课是突破教材对学生教育教学的禁锢,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作为备课的出发点和归宿,变备教法为备学法,变备教案为备学案.用创新的眼光审视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做到把好"两关"、"三个吃透"和"三个转化".  相似文献   

10.
陈华忠 《教书育人》2013,(17):20-21
备课是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科学合理组织学生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备课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教什么、为什么教、怎样教以及拓展伸延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习题,这就是备课中的"四备"。  相似文献   

11.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靠课堂教学起步的,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就是要实实在在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备课要做到"目中有人",这是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出发的,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而不是学生的学要适应教师的教。教学就是要研究怎样有利于学生的学,怎样为了学生的"再学而学"奠定基础。备学生的已有认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备课也不等于单纯地非得写教学详案。不会备学生已有认知的老师,其上课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2.
一、"三案"让学生动起来"三案"指学案、教案、巩固案。长期以来,教师的备课只注重备教案,忽视了学案和巩固案,这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学,就是"教学生学"。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思考怎么教,而且要思考怎么指导学生学;不仅要认真设计教案,而且要精心设计学案和巩固案。在原先只备教案的基础上,增加备学案和巩固案的工作。学案,顾名思义就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学案的设计要立足学生实际,突出引导功能,注重问题设计的针对  相似文献   

13.
<正>在以前的传统教学中,教师注重的是"教什么""怎么教",忽略了学生"怎么学"的问题。新课程理念强调:其一,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其二,面向全体学生;其三,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其四,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尽可能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发展特点,关注学生的需要、兴趣、追求、感觉、困惑和疑难等。因而,新课改下的备课,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备一节课不仅要求教师要熟知教材内容、重难点,更要掌握学生的知识现状、个  相似文献   

14.
有效教学,是新课改以来我们一直在思考、研究并实践着的课题。它应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完整实现教学目标,动态生成师生教与学的智慧,关注师生双方生命的健康发展。要做到这四点,功夫不仅在课堂,更在课前的备课。为此,笔者对有效教学中的备课提出如下几点思考。一、教师眼中不能没有学生——备学生备课要备教材.这一点大多数教  相似文献   

15.
中学的政治课教学,应巧妙的设计教学过程,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教改改变的不仅是教学理念,而是对教师的改变,最后体现的就是教师的教学行为的改变。一、备课改变教改前———备课备教学大纲、教材、学生、教法,教改后———备课备新课标,教材,学生、教  相似文献   

16.
<正>期中,对教师进行教学常规检查时,我检查了5位教师半学期以来的作业批改与编写教案的情况,边看边思,感慨不已,是备课重要还是编写教案重要?个人觉得:备课永远重于编写教案!因为备课是分析与思考的过程,是编写好教案的前提,备课要做到五备,即:一备"教材"——了解教学内容,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二备"学生"——  相似文献   

17.
<正>一、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而教学的本质是教与学的对立统一关系.不少老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的方法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老师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注意到实验操作应规范、熟练,注意到文字的表达,也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但对学生的学考虑不够.从根本意义上看,教师教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学!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的法子  相似文献   

18.
体育课有它独特的上课形式.课上的成功与否.质量与效果如何,牵涉到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教师要认真备课,不但要备教材内容,还要备学生,备场地器材,认真组织学生上课;二是学生要认真学,积极性要高,纪律性要强,按教师的要求进行练习.要上好一节课没有学生的积极配合是不行的.教师课备得再好,如果学生积极性不高,也上不好.反过来,如果教师责任心不强,不认真备课,不认真组织教学,采取“放羊式”,则更谈不上上好课.所以,课上得好坏,要看教师与学生两方面配合得如何.怎样使学生和教师配合好呢?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开展评教评学活动,学生进行评教,教师进行评学.评教,即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安排等进行评论;另外,学生还可根据教师上课的情况提一些建议,也可把以往教师上课的好经验、好方法介绍给教师,以供借鉴.评学,即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  相似文献   

19.
从学生的"学"着眼,从"教"入手,将课堂的主角由教师转化成学生,摒弃教师课堂传授的统一性,从而让学生真正走向自主、自由、自然、协同。依托"优教智慧教育云"平台,实现高效备课,实现课堂互动,实现智能作业。  相似文献   

20.
在新课改就“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前提下。从不备教案,备学案的备课模式;改“教”为“学”的教学方式;从“授知者”变为“导学者”教师角色的转变这三方面实现新课程下的化学教学一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