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为中国人所接受,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五四运动的爆发,加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五四时期青年知识分子的进步与成长.在理论和实践上为中国早期共产主义青年知识分子指明了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匡互生是五四运动火烧赵家楼的点火人,是真诚的爱国主义者,是著名的中国现代教育家。他爱国爱民,痛恨腐败,作风民主,正直坦诚,具有奉献精神。这些美德亦即人类的正气,是值得后人学习、继承和发扬的。  相似文献   

3.
重评“五四”前后的“东西文化论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四”前后,以杜亚泉、梁漱溟为代表的东方化派和以陈独秀、胡适为代表的新化派围绕东西化问题展开过一场大的争论。争论的主要问题有三:一是东西化差异的性质,新化派认为是“古今之别”,而东方化派认为是“中外之异”;二是新旧化的关系,新化派主张“弃旧图新”,而东方化派主张“新旧杂揉”;三是中国化的出路,新化派主张“化取代”,而东方化派主张“中西调和”。从学理上分析,新化派和东方化派的主张都是正确与错误并存。分开来看,它们构成悖论,合而视之,则又互为补充,形成辩证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件。高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成为这一运动的突出特色。 五四运动的兴起不是偶然的。一方面,帝国主义的加紧侵略,北洋军阀的祸国殃民,国家民族的前途日益险恶、各族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另一方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识之士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以及国际上天翻地覆的剧变──资本主义世界经过1914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险象,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有如一轮红日从地平线上…  相似文献   

5.
五四时期知识界围绕中国能否立即实行社会主义的问题所进行的几次大论战,为革命社会主义思潮的广泛传播奠定了思想舆论基础,在中国现代政治思想领域内产生了深远影响。世纪之交的今天,重新审视前人在重大历史关头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所进行的思考,无疑有着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从陈独秀等社会主义者与梁启超、张东荪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知识分子群体的论战中,我们看到: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能够迅速地在中国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并形成强有力的社会思潮,是与中国特定的历史、社会和文化条件相适应的,正是这种特定的历史、社会、文化环境造成了社会主义思潮在落后的中国生长的重要根基。  相似文献   

6.
五四时期,在不同思想的相互论辩中,伦理文化渐次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于婚姻自由、男女平等、性伦进化等观念的变化,而且体现于民众伦理生活的变化;这种变化虽然有明显的局限性,但是具有从传统向近代转型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伟大革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和革命青年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提倡科学民主,反对旧文化,提倡新文化,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主张文学革命,形成一股势不可挡的社会潮流,冲刷着中国于百年来封建主义的旧思想、旧文化。这时,一些封建主义的卫道土,封建阶级的遗老遗少纷纷跳出来,向新文化运动进行疯狂反扑。先有林料的出现,之后,又有什么“学衡派”、“甲寅派”。资产…  相似文献   

8.
五十五年前,五四运动的革命曙光,划破了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黑暗夜空,标志着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开始了!一九一九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在巴黎召开了帝国主义瓜分殖民地的分赃会议,即所谓巴黎和会。会上,帝国主义国家横蛮地拒绝了中国提出的废除帝国主义在山东的特权的合理要求。消息传来,激起了长期处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压迫下的中国人民的无  相似文献   

9.
在成人高等教育这条战线上,我从事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多年中常常涉及到文化革命的伟人鲁迅先生;在向学生介绍鲁迅先生的时侯,又常常提到孙伏园,向学生介绍伏老的崇高人格,因而早想写点文字来奠念伏老。然而,由于教务缠身一直未能提笔。近年来研究鲁迅或现代文学史的学者,写了不少论述伏老在现代文学史上的作为与贡献的文章,如《不可忘却的孙伏园》、《副刊大王孙伏园》、《鲁迅与绍兴历代名贤》等,作了客观评述。正值伏老诞辰一百周年之际,偶尔见到有些论著,或者贬低伏老一生对中国现代文化思想发展史的贡献,或者歪曲伏老对鲁迅先…  相似文献   

10.
1999年是建国50周年,也是邓小平同志诞辰95周年。从理论上深入探讨、全面阐述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既是学习、贯彻十五大精神的需要,也是给这两个光荣的纪念奉献一份礼物。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从东西方思维模式差异的角度来探讨、分析影响英语写作的非语言因素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来帮助学生克服作文中的思维差异 ,写出地道的英文  相似文献   

12.
五四运动不仅是一场爱国民主运动,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新启蒙运动、在其影响下,毛泽东、周恩来等青年革命者很快由上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转变为共产主义者;还有一类人,他们在社会上权高位重,生活优裕、却也转而信仰马克思并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朱德就是典型。他转变为共产主义过程,是常人难以比拟的脱胎换骨的痛苦过程。研究五四时期朱德思想的这一转变,从中可以窥见五四运动作为思想启蒙运动的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五·四时期出现的东西文化问题论战对该时期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陈独秀等人对西方文化的积极态度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态度 ,对于中国史学接受西方史学思想和方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争论的另一方所持的观点 ,亦促使中国史学在接受和借鉴西方史学的过程中有了更进一步的思考。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也对此提出了有价值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五四时期的历史小说是文化转型与历史观念革命的产物,成为新文学小说一个重要的门类。其时历史小说理论建设抓住了"历史"与"小说"关系的关键,创作实践则以现代意识重新表现历史和历史人物,体现了古今历史小说质的区别,显示了历史小说创作广阔的艺术空间,在历史小说创作的若干重要问题上,积累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与五四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与五四运动的酝酿、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梁启超的社会改造学说促进了五四运动思想气候的形成;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是粱启超领导的晚清文化革新的继续和发展;梁启超直接促成了五四运动的爆发。因此可以说,梁启超对五四运动是有所贡献的。但也应该看到,在主观上,梁启超并不想发动五四运动。  相似文献   

16.
冯至等人在20世纪60年代的历史小说,路翎、汪曾祺在建国后的小说,可以视为是“五四”文学的价值命脉在十七年小说中的一个侧影。冯至的小说写了对自身力量与自身存在价值的不自信及其因之而来的寻求力量的焦虑。陈翔鹤的小说以“疏离”“孤立”“隐忧”“苦闷”体现了五四文学在十七年的某种境遇。徐懋庸的小说从人与个体视角写重要历史人物。师陀的小说体现了以下层民众为本的情怀。路翎的小说在人的生存论、存在论的层面,突出了个体生命日常生活的意义,揭示了历史进步与个体生命的紧张关系。汪曾祺的小说延续了沈从文“人性的小庙”的香火。  相似文献   

17.
李大钊早期的东西文化观独具特色,既不盲从于全盘西化思潮,也不赞成复兴儒学的观点,而是强调东西文化融通,并视社会主义文明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但是,受个人思想发展和时代的局限,其早期东西文化观存在一定的不足.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后,李大钊逐步克服了地理环境决定论和进化论的影响,深刻反思了西方现代性思潮并纠正了文化救国的片面...  相似文献   

18.
从表面上看,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次配合着中西之争的古今之争,但究其实质,它只是以一种简化的方式将中国的大传统扩展到小传统之中。由于传统儒学的实用理性与西方文明的科学精神有一定相关性,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虽然表面是打倒孔家店,但实际上其揭橥的科学旗帜主要来源于中国大传统的实用理性。正因为此,虽然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力图进行伦理的变革,但最终并没有改变中华民族精神中注重实用理性的痼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