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维《观猎》中的"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两句诗,诸多唐诗注本中对其中"忽"和"还"两字或不涉及,或只在译文中使用了迅速、疾速等词语,而对"忽"和"还"本身的含义不做任何解释。笔者查找了权威辞书,认为"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两句诗应译为:刚刚从新丰市闪过,随即就回到了细柳营中。  相似文献   

2.
一、暗示性格 诗词中除了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人 物外,有时还借用地名来暗示人物性格。如 王维《观猎》:"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 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新丰市和细柳营 分别位于长安西南和东北。新丰市古产美 酒,是侠义之士聚会之地;细柳营是汉代名 将周亚夫屯兵的地方,周亚夫治军有方,汉 文帝称之为"真将军"。这两个地名暗含了 作者对射猎将军豪迈气概的赞美。  相似文献   

3.
<正>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相似文献   

4.
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观猎@王维!唐~~  相似文献   

5.
1.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观猎○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清人王士祯评论此诗:“为诗结处总要健举,如王维‘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何等气概。”请你结合全诗说一说此诗结句的妙处。答:_______  相似文献   

6.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观猎》是王维前期较有意义的作品。题又作《猎骑》。这是一首描写将军打猎情景的五言律诗。作者运用生动明快的笔法,摄取了猎场上带有特征的自然景物和人物活动,塑造出这位出色猎手英勇豪迈、轻捷敏速的形象。作品  相似文献   

7.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唐代大诗人王维有一首描写打猎的诗: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诗的第一句像电影画面一样,还没出现人,先出现了声响,风呼呼地吹着,弓弦拉动喀拉喀拉地响,营造出一种紧张  相似文献   

8.
唐代诗人笔下的“马蹄”,很值得品味。先看孟郊笔下的“马蹄”: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一个“马蹄疾”,把登科进士那种洋洋得意、到处卖弄炫耀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再看王维笔下的“马蹄”:观猎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痰,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相似文献   

9.
《阅读与鉴赏》2006,(5):35-37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观猎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这首诗颔联中“疾”、“轻”二字用得极为微妙传神。你对此是怎样理解的?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狩猎将军形象?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过分水岭温庭筠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再宿武关李涉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1)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溪水”?请指出两首诗中通过溪水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  相似文献   

10.
盛唐的边塞派诗人虽以写边塞生活和边塞风光名世,但也写田园山水诗。而王维向来以写山水田园著称,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领袖,然而,他在早期也作过一些有关游侠和边塞的诗。这些诗写出少年的豪迈,将军的英勇,表现当时人们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观猎)可作为其代表作,其原诗是: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鹏处,千里暮云平。诗作写的虽是普通的一次狩猎活动,却赞扬了将军野猎的勇武,猎技的精湛,也显示作者热情洋溢、意气风发的精神风貌。在内容上,它是典型的“盛唐之音”…  相似文献   

11.
明朝末代皇帝崇祯煤山自缢前说:“诸臣误朕”、“朕非亡国之君,诸臣乃亡国之臣也”。将自己应负的亡国责任推卸得一干二净。难道亡国之臣不是这位“朕”重用的么?有好多并非亡国之臣的人不是他杀逐的么?西安碑林六展室有块他赠杨嗣昌《出征诗》的手书碑刻,正是揭示这问题的一架透视镜: 盐梅暂借作干城,上将威严细柳营。 一扫寇氛从此靖,还期教养遂民生。  相似文献   

12.
周立波作品中的“当……时候”“被……所……”“使……”都不是欧化语法,而是汉语固有的语法现象。同义复音词“沉默、控制、嘶叫、激烈”与复合词“发表、拥护、咒骂、集体”不是周立波时代由于翻译而创造的新词,而是汉语固有的词语,有的有悠久的历史,有的还很常见。  相似文献   

13.
第三节同义形式的变化(续2)(三)意向、情感表达与同义形式的变化最后,让我们再看看同义形式与意向、情感表达的关系。这是言语运作中最迷人的领域。上一节说过,同样一句话,例如“您吃饭了吗?”可以传递不同的信息;同样的,不同的话语也可以传递相同的信息。例如:①我听见了。②我不是聋子。如果说①是意思表达的常规模式,②可以认为是一种变异形态,它要传递的信息不是明明白白地说出来而是隐含不露的,我们把这种语言现象习惯地称之为“言外之意”。用语言学术语来讲,①所传递的是“明示信息”,②传递的则是“隐含信息”。话…  相似文献   

14.
双向门     
感悟哲理厕所的木质门,是双向能开的,所以常常有内急的人,“忽”地一推门,把里面要出来的人撞个鼻青脸肿。常来入厕的人几乎全撞过人,也几乎全被撞过。【陈平评点: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为什么这些“常来常往”的“厕所宾客”就不能小心点?】忽一日,双向门的两侧都贴上了“拉”,前来入厕的人都向自己的方向开门,自此再也没有人撞人,再也没有人挨撞了。【杨萍评点:一个字在无形中成就了一种规则,看来人们并不是没有“素质”,而是“素质”都还处在“潜意识”状态。米子评点:看似细微的举措,体现了一个“天才设计师”的独具匠心。】生活就是这…  相似文献   

15.
李青 《河南教育》2004,(3):38-38
在课堂教学调研中,教研员经常遇到“重复课”。这里所说的“重复课”不是“温故知新”的复习课,而是把已经教过的课程按照第一次时的过程、方法演示一遍的“表演课”,是把旧课当作新课上的“假”课。据笔者了解,“重复课”的出现大抵有三种情况:①学校领导或教师本人认为这一节  相似文献   

16.
一、关于文本(一)“风雪夜归人”,究竟是“作者”归,还是“他人”归?笔者认为,“归人”不是“作者”,而是“他人”。理由有三点:1.题目“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中的“宿”意为借宿。它告诉我们,作者是因遇上风雪而借宿芙蓉山主人家的,这就表明他是“客人”,不是“主人”;他是“路过”,不是“回家”。因此他只能是“旅  相似文献   

17.
对仗的奥妙     
对仗也就是诗词中的对偶,即把同类的概念或者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但是这并列并不是简单的罗列,而是有很多讲究的,它会聚了结构形式美和声韵音乐美,使表现的内容鲜明精美,富有张力。对仗分词的对仗和律诗的对仗,因为词的对仗是从律诗的基础上加以变化的,我们只要把律诗的对仗学好了,词中的对仗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18.
边读边悟     
1.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我们每一个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铸造的。因而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这后一句话的意思是说,“优秀”并不是用来描述人们行为而是用来描述人们习惯的词。在伊索“龟兔赛跑”的寓言中,乌龟究竟拥有什么取胜的法宝呢?伊索的描述是“一往直前,毫不停歇”,如果我们把它概括得更抽象一点,也即乌龟拥有坚韧  相似文献   

19.
传说有这样一件趣事,说苏东坡有一天与苏小妹、黄山谷一起讨论诗歌创作。苏小妹先出了一联诗句:“轻风细柳,澹月梅花。”她要求每个人都来给这两句诗的腰部添加一个动词,使成为五言联句。东坡先吟道:“轻风摇细柳,澹月映梅花。”苏小妹听后便说:“好是好,可惜还未用上最理想的动词。”接着便是黄山谷吟出“轻风舞细柳,澹月隐梅花。”苏小妹听后仍笑着说:“也填得好,只是仍不够理想。”苏东坡急了:“那么小妹,你又将怎么来填写这两句诗  相似文献   

20.
<正>同义复合词,前人称之为“连文”或“复语”,在以单音词为主的上古汉语中,无论就其数量还是就其特点来看,都很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它是“古汉语中一种普遍而特别重要的现象。”王引之说:“古人训诂,不避重复,往往有平列二字以上同义者。解者分为二义,反失其指”。这里,除了强调二字同义之外,还透露出要把“连文”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的意味,这一点是十分可贵的;然而“复语”并不是连绵词,它还是相对可分的,此其一。其二,整体的功能往往存在于各部分的有机结合之中,只要不误解词义,把复合词分解开来,研究语素意义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对全词的面貌也许能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本文就想从这一角度入手,以《汉书》作为取材范围,对同义复合词的各种类型和基本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