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要解决比较诗学史上重要课题中国有无史诗,相当重要的是从史诗的定义与所指来囿别区分。由于文学文体的替变,中国史诗逐渐消亡,这与中国文明从古代宗教核心向人文主义观念转型有关。《诗经》中关于英雄大禹的诗歌其实就是中国式的史诗,本文从甲骨文字中的有关记载与诗歌艺术的结合中,认为中国史诗从文体与观念上与西方古代史诗有所不同。从比较诗学的角度看,不同文明有自己不同的史诗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2.
中西方早期乌托邦文学都起源于各自的古代神话传说,都有着一种怀旧情结,是古代人民为了逃避艰苦的现实生活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同的是,西方的乌托邦文学是以史诗或戏剧的形式出现,它重智慧、理性,重逻辑与完整性;我国的以诗歌或散文的形式出现,重道德论理,重形象而不讲究逻辑性与完整性。通过比较,说明我国乌托邦文学与西方的一样具有传统性,一样的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3.
中西方早期乌托邦文学都起源于各自的古代神话传说,都有着一种怀旧情结,是古代人民为了逃避艰苦的现实生活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同的是,西方的乌托邦文学是以史诗或戏剧的形式出现,它重智慧、理性,重逻辑与完整性;我国的以诗歌或散文的形式出现,重道德论理,重形象而不讲究逻辑性与完整性.通过比较,说明我国乌托邦文学与西方的一样具有传统性,一样的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4.
世界文豪     
荷马 (约公元前9—8世纪)古希腊盲人诗人,著名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编订者,其史诗作品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荷马史诗是《伊利亚特》与《奥德赛》的合称,被称为欧洲文学的老祖宗,是西方古代文艺技巧高度发展的结晶。  相似文献   

5.
史诗《江格尔》与《吉尔伽美什》所蕴含的朴素的生态伦理意识,是古代人类对宇宙、自然以及人与其所处环境关系的非自觉性的思考和认识,但这种思考和认识对现代人类有着启示性价值。本论文将对两部史诗中所体现出的相通和异质的原初自然观进行比较研究,来阐释两个古老的民族崇高且富有诗意的生态伦理意识。  相似文献   

6.
当我们以文学人类学的视角去透视古代作品时,会发现那里有原始人类的思维方式、生活模式。而发生在人类童年时期的这一切,既是当代人类文明的前奏,又为现代人提供了最好的镜子,我们没有理由不与他们沟通。所以,探究远古史诗中的文化信息意义深远。本文主要运用文学人类学的理论阐释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文学治疗功能和禳灾功能。  相似文献   

7.
散文体小说在中国的产生发展,与欧洲大不相同。西方古代,从古希腊罗马的“史诗”到中世纪骑士文学中的叙事诗,都是韵文体的;而公元7世纪兴起、至8世纪达到相当繁荣的中国唐代文言短篇小说,如果译成现代语言,就已经完全符合近世散文体短篇小说的美学要求了,这比西方出现于14世纪的散文体小说要早6、7百年。唐代文言短篇小说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也是包括白话小说在内的整个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本世纪初敦煌藏经洞发现的一些唐五代白话小说又可视为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滥觞,但由于小说在中国古代长期受到轻视与排斥,唐五代小说研究因…  相似文献   

8.
黑格尔说中国人的“观照方式”和“宗教观点”不同于西方,所以中国没有希腊那种民族史诗。张松如先生不同意这一论断,认为“中国的奴隶制社会不够典型”,“生产力相对的低”,是“三家村”,才是产生了民族史诗的根本原因,其实中国古代社会不是“三家村”,而且生产力相对的低也不一定产生不了史诗。我国藏族,蒙古族都有民族史诗便是证据,由此可见,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民族史诗,还只能像黑格尔,鲁迅那样文化层面上找原因。  相似文献   

9.
史诗均写战争,《摩诃婆罗多》作为史上已有写本的最长史诗也不例外。本文从史诗的布局、结构和结局三个维度对史诗的战争观加以探讨,再经由与荷马史诗、中国汉族边塞诗歌的对比中发现:东方文学中对战争的人道主义关怀与西方文学中对抗争精神、进取精神的赞颂形成鲜明的对照,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流露和秉持的是一种坚定的反战思想。  相似文献   

10.
史诗《伊利亚特》是西方传统文学的优秀“范本”,其表达风格的形成与古希腊早期盛行的巫祭文化密切相关,表现在史诗呈现的独特性——神圣性、庄严性和现实性,并催生了史诗庄严而诙谐的风格.为后世的艺术创作类型奠定坚实而生动的榜样。  相似文献   

11.
缺类现象涉及到文学的起源、发展与变异。史诗是西方重要的文类,对于中国汉民族是否存在史诗,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答案。缺类现象为中西诗歌文类的比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中西史诗文类的衍变反映了中西文明起源、诗学思想和神话等方面的不同差异。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文学”?“文学”的特征是什么?中国古代很少作正面再说。本文以”文学“的外延——文体论入手,考察了它所显示的“文学”内涵、指出:“文学”的特征是“文字”,“文学”是一切文字著作,这就是古代中国人的文学观念。在此基础上,本文从训诂学方面挖掘了中国古代文学特征论的文化渊源,并与西方古今文学特征论一一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吉尔伽美什》艺术形象简说胡吉省古代巴比伦文学由苏美尔和阿卡德文学发展而来,其最高成就是《吉尔伽美什》这一史诗.它和古代其他民族的史诗一样,也是在集体口头创作和流传的过程中,渐成规模,然后由诗人整理编定的.史诗的形成过程是相当漫长的.由于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14.
长篇史诗《列王纪》是波斯古代神话、英雄传说和前伊斯兰时期历史故事的总汇 ,在伊朗文学史上具有很高地位 ,向被视为勾勒古代轮廓和记录王朝兴衰的权威著述。本文通过审视《列王纪》的神话图像 ,指出该史诗起首的部分叙述纯属虚拟而不足凭为古史源头。继之 ,在纯然形式的范畴内对史诗此一部分的内容在情节架构、叙述方式、形象塑造和时空关系的安排等层面进行了解析与勾描  相似文献   

15.
自从西方古典学的史诗观念引入中国,学者就开始思考中国文学是否存在史诗的问题。他们对"西周史诗"问题展开了学术讨论,持否定意见和持肯定意见的论争在各个时期呈现不同的态势,且延至当下。因此,对20世纪以来"西周史诗"问题的论证进行较为细致的学术梳理,检讨与反思持否定意见和肯定意见各自蕴藏的学理性和合法性,对理解和认识史诗的观念、促进中西文学的交流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古代时期中国文学在欧洲的传播之旅,成为中国文化进入西方的重要方式,以“四书”为代表的散文,《诗经》为代表的诗歌,在中国古代都已进入了欧洲人的视野,在西方人面前展现了中华文明的灿烂形象,但是由于文化的隔阂和自我文化的优越感,西方人(欧洲为主)对中国文化存在偏见,使中国文学的欧洲之旅陷入了“东方学”的视野之中,成为西方想像与描述中国的基础材料,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制作、驯化、建构了中国文化与文学形象,所以中国文学的欧洲之行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误读、误用,以至肢解、歪曲。  相似文献   

17.
西方文学与神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话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是西方文化的重要源头。神话与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本义拟从古代与现代来分析探讨神话与文学的关系,神话与西方文学有深厚的渊源,在古代两者相辅相成,而20世纪文学出现了神话复兴。  相似文献   

18.
“史诗”与“诗史”是两个重要的文学概念,分别来源于西方叙事文学和中国本土诗学.文章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二者所具有的特点、联系与区别等加以分析.指出史诗与诗史的相同之处在于都具有史性和诗性;不同之处在于产生时间、创作主体、流传方式、产生基础、感情色彩等方面.厘清这两个概念,对理解文学史裨益良多.  相似文献   

19.
《奥德赛》被认定为西方海洋文学的开山之作,其具备了这样的要素:在情节安排上,海岛成了史诗主人公浪迹的核心场所;在环境描写上,大海不断延展了史诗主人公活动舞台;在立意构筑上,海岛和大海是作品主旨表达重要支撑.不仅如此,它的认识价值也从中得到凸现:第一,记载了海洋文明兴起之因子;第二,书写了人与海洋关系新转折.  相似文献   

20.
汉族古代史诗不发达其症结何在?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直悬而末决的问题。但是,对汉族古代诗进行一番全面而客观的探索,又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它能加深我们对上古时期文学状况的认识,认清史诗的不发达与社会历史诸因素的内在联系,并从中找出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些特点,同时对考察后世叙事诗的发展状况也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